雜草沒死,小麥卻被打死啦,小麥除草劑發生藥害原因分析

2019-10-13     睢陽農科

小麥化學除草具有效率高,省工省時,深受農民朋友歡迎,目前,在小麥生產中已經廣泛應用。但是,每年都有許多地塊發生這樣的現象,雜草沒死,卻把小麥打死了,輕者減產,重者絕收,不僅給農業生產帶來損失,也容易讓農民對化學除草劑的使用產生擔憂,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除草發生藥害的原因

(1)施藥時間不當:麥田除草劑都是選擇性除草劑,對小麥安全是相對的,只有在小麥抗除草劑最佳時期使用才是安全的,小麥3葉前,根系和葉片較少,吸收養分和製造養分的能力都很差,抗除草劑的能力較差,拔節後,小麥進入孕穗,對除草劑抗性也很差。因此,麥田除草劑最佳的噴藥時期是在小麥3~6葉期,春季返青拔節前噴施,過早噴施,大部分雜草還沒出土,噴過除草劑,小草才出土;過晚噴施,雜草過大抗藥性更強,而小麥抗藥性卻降低,就會出現小麥發生藥害,而雜草卻沒有打死的現象。

(2)惡劣氣候條件:除草劑噴施後,必須在適宜的溫度下,在小麥體內才能被代謝分解,不會發生藥害。在經歷了低溫、澇災、積水、凍害等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小麥的生長發育十分緩慢,小麥的抗性降低,雜草也處於休眠狀態。大量除草劑長時間積累在小麥體內,就會出現小麥發生藥害,雜草卻沒有死亡的現象。

(3)噴藥濃度過大:在推薦範圍內使用,小麥可以將體內的除草劑分解而不會發生藥害。一般除草劑每畝要求噴施30~50公斤藥液,但是,許多農民為了省事,同樣的藥劑,加水量卻只有15公斤,濃度增加了一倍,一些對小麥比較敏感的除草劑,小麥就會發生藥害,而雜草卻沒死。

(4)小麥品種原因:小麥品種有很多類,不同的品種對除草劑的抗藥性差異很大,有些小麥品種對除草劑十分敏感,使用不當,就會發生小麥出現嚴重藥害,甚至死亡,但雜草卻沒死的現象。例如甲基二磺隆對某些春小麥和角質(強筋或硬質)型小麥品種(如揚麥158,豫麥18,濟麥20等)十分敏感,這些品種使用甲基二磺隆,就會發生嚴重藥害,甚至死亡,而雜草卻沒死。

(4)除草劑質量原因:有些除草劑品種,由於多年的使用,雜草已經產生了很強的抗藥性,單劑除草效果越來越差,為了保證除草有些廠家添加了其它除草劑,但是,由於添加的除草劑成分沒有登記,不敢在包裝上標識,屬於隱性成分,農民在使用時,一旦使用不當,隱性成分可能就會對小麥產生嚴重藥害。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麥田除草劑將小麥打死的原因很多,可不一定都是除草劑的原因。

使用注意事項

麥田除草劑都是選擇性很強的除草劑,在噴霧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掌握好施藥時期:一般麥田除草劑最佳的噴施時期是在入冬前小麥3~6葉期,選擇無風晴天上午溫度超過10℃以上時使用。

(2)按推薦劑量使用:使用麥田除草劑一定要按推薦劑量使用,不得隨意增加用藥量和隨意減少用水量。

(3)注意選購大廠家的除草劑:大廠家的產品一般質量有保證,不會隨意添加隱性成分,使用時比較安全。

(4)看好天氣:在降雨、冷空氣等惡劣氣候來臨前,不要噴施藥劑,以免發生藥害。

(5)實行二次稀釋法:除草劑在使用時,由於溫度較低,除草劑完全溶解需要時間較長,為更充分地溶解除草劑,一定要進行二次稀釋,將除草劑徹底溶解後,再加入足夠的水分,攪拌均勻後進行噴霧,可減少發生藥害的機會。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農業實用技術,或有任何疑問,歡迎加入「睢陽農科服務圈」進行諮詢。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IczyW0BMH2_cNUgez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