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映紅了國旗,啟智門開啟。
大手牽小手,踏上紅地毯,鮮花簇擁,彩球為伴,開始第一段志學之旅。
稚嫩小手,握緊畫筆,認認真真,寫下人生第一筆。
天真眼眸,滿滿愛意,六年相伴,為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入班即靜,良好習慣,從第一天做起,今後你們將是最棒的風景。
中國是禮儀之邦,崇尚「禮」,故古人人生有四大禮,分別為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狀元禮,而開筆禮則是中國古代人生的首次大禮。開筆,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形式的稱謂,俗稱「破蒙」,是一種流傳久遠,並且融合了心理學的兒童啟蒙教育形式。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小小的開筆禮,包含著厚重的中國文化的氣息,蘊涵著求學問道、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
9月5日上午,陽光明媚,秋風颯爽,平橋區一小舉行一年級新生「開筆禮」儀式。在這收穫的季節里,一張張嶄新的笑臉,將要從此開啟人生新的篇章。儀式隆重而不失莊重,每一個流程中都有深刻的智慧,且用心良苦。意在激勵同學們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同時又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弘揚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
家長們早早來到學校,等待著自己的寶貝。
一年級新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入場。
在大隊部的精心安排下,一切都準備就緒。
正衣冠
《禮記》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講的就是童蒙養正由「正衣冠」開始,衣冠更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謂「先正衣冠,後明事理」。
二年級學生代表誦讀《弟子規》語段,精彩的表演吸引了新生們的目光,獲得了家長們的掌聲。隨後,同學之間互正衣冠,老師為學生正衣冠。
拜師
先師孔子,博學知禮。是我學童,立身楷模。
啟蒙老師,誨人不倦。育我成長,如父似母。
今我學童,求真向善。三人師行,有我師焉。
硃砂啟智
用紅色的硃砂在學子額頭正中點上紅痣,「痣」音同「智」,意為開啟智慧,從此眼明心亮。
校領導給新生點紅痣,並祝福他們身體健康,鼓勵他們好好學習。
班主任和家長代表給新同學「開天眼」,祝福他們學業有成。
擊鼓鳴志
「鳴志」即表明自己的志向,擊鼓有振奮人心的作用,故鼓聲越響,則越能勤奮上進,實現大志。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主抓教學的余忠秀副校長擊鼓三聲,祝願新生們能夠立志治學,發奮圖強。
學生代表擊鼓三聲,並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理想:「好好學習。」
啟蒙描紅
「人生聰明識字始」,寫字識字是學習文化的第一步,描紅筆畫簡單而意義深遠的大楷「人」字,寓意著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是最為重要的。
張校長鄭重地在宣紙上寫下「人」字,並語重心長的告訴一年級新生們:1、人字的一撇,代表學識和智慧,一捺代表品行和操守,只有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鼎立於天地間。2、人字的一撇,代表著你,一捺代表著別人,一個人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站的穩、立的正,所以我們要團結合作,關心他人,關愛集體,這樣人生的道路才會一片坦途。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似懂非懂,但是「人」字已經在他們心裡紮下了根.......
隨後,張校長對「愛」字進行了解讀,他說一小是一所愛的學校。「以愛育愛,以愛養正」是我們的辦學理念。在這裡,新生們會感受到來自學校的愛,老師的愛,同學的愛。當然,首先我們要自己愛自己,聽老師的話,做一個自尊自愛的人,然後,要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愛學校,愛祖國。做一名「正衣冠 正言行 正學業 正心性」的「四正」少年。新生們聽的很認真,愛意滿滿的望著這位一小大家庭的家長。
最後,新生們高舉自己寫的「人」字,擁抱自己嶄新的學生生涯.......
通過本次開筆禮,首先增強了孩子的儀式感和敬畏心。有儀式感才能使人產生敬畏之心,有敬畏之心才能有恭敬之心。
其次,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目的是開啟智慧,而不是單純的學習知識。現在的教育,多以知識的灌輸為主。硃砂點痣,是要讓孩子明白,擁有智慧的頭腦才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第三,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目標是立志成人。描紅之所以寫「人」字,是讓孩子認識到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的重要。
(本文轉載於【信陽市平橋區第一小學】,經【凱升融媒】編輯,轉載此文請標明原作者,保持文章完整性。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