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長達40天的
三伏天加長版
終於在今天划上了句號
頭伏期間,在梅雨的壓制下,剛剛入伏時最高氣溫並沒有進入狀態。自7月17日一出梅,副高強勢,氣溫也抬升起來。最後用一個36.2℃的高溫天,完成了頭伏和中伏的交接。
這次三伏天長主要長在中伏,足足有20天,中伏又往往是高溫天最集中的時間段,可謂是三伏天的「超長體驗」了。中伏期間,在副高的牢牢控制之下,杭州高溫天多達15個,氣溫多日居高不下。不過好在中伏後期,一場雨水和一個颱風的到來降了兩次溫,因此還算有個喘息機會。
末伏的氣溫在34℃-36℃徘徊了幾天後,8月17日一舉衝破37℃。直到伏天接近尾聲時,受冷空氣滲透和偏東風氣流的先後影響,氣溫連降。
出伏後
防暑降溫仍不能放鬆
出了伏是不是天氣就會涼快下來了?真正涼爽的天氣還得再等等,畢竟夏天還沒過完,副熱帶高壓不會那麼輕易讓出主權,但是大範圍持續性高強度的高溫不會那麼頻繁出現了。
這不,明天起氣溫又將回升,24日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全省大部維持晴熱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全省33—36℃,局部37℃以上。
8月19日,西湖邊出現午後雷陣雨。通訊員 里爾 攝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夏日午後,局部的雷雨天氣還會頻頻出現,昨日杭州、嘉興、紹興、寧波等地都出現了較強的午後雷陣雨天氣,並伴有短時暴雨、7-9級雷雨大風,朋友圈的盆友不禁感慨,「帶著一颳風就骨折翻轉的小太陽傘瑟瑟發抖」。
受副高邊緣影響,預計未來三到五天浙江天氣依然維持「晴到多雲+午後雷陣雨」的組合。其中,22日(周四)至24日(周六)杭州易出現午後雷陣雨。屆時請大家出門記得攜帶雨具,並及時防風、防雷、防短時暴雨。
第11號颱風白鹿生成
周末可能登陸華南沿海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8月21日14時,今年第11號颱風白鹿已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目前位於距離台灣省花蓮市東南方向約1440公里的洋面上。未來,可能在本周末登陸台灣福建廣東一帶沿海,也有可能轉向不影響我國陸地。
「白鹿」或於周日前後登陸華南沿海。中國天氣網氣象服務首席胡嘯表示,目前颱風「白鹿」未來走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副熱帶高壓處在一個斷裂的狀態,一部分位於我國江南華南上空,製造大範圍高溫晴熱,而主體則位於我國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今明兩天,颱風「白鹿」將穩定地以西偏北方向移動。而決定其走勢的關鍵時間,是在本周五,也就是23日。核心路逕取決於未來副熱帶高壓強度以及兩部分高壓是否打通,從而引導颱風登陸我國。目前判斷,「白鹿」若強度發展較快,則受高壓上層引導明顯,有利於登陸我國。若「白鹿」強度較弱,則容易受底層氣流影響,轉向不影響我國陸地。
如果出現登陸我國的情況,可能會在25日前後登陸台灣廣東福建一帶沿海。不過這個颱風並不會是一個很強的颱風,遠遠不如之前登陸我國的9號颱風「利奇馬」。目前西北太平洋的海溫有利於「白鹿」的加強,但整體預測來看強度有限,就算登陸我國,強度也以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為主。
風雨影響方面,則主要集中在周末兩天,其中主要影響時段為本周日,廣東,福建、以及周邊省份均會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
胡嘯提醒,颱風「白鹿」存在登陸我國華南沿海的可能性,本周五起華南沿海地區需密切關注颱風動向,早做準備。
養生記住這5點
全家健康少風險!
出伏啦!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已正式謝幕。不過,接著我們卻將迎來最兇險的29天!
為什麼是「最兇險的29天」
8月21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這34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
老人們常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在這段時間,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度,晝夜溫差逐漸拉大是大趨勢。溫差逐漸拉大會帶來什麼後果?血壓波動,心血管疾病爆發!
不少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認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其實,夏秋交替的時間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
心血管醫生介紹,人體本不怕炎熱,更不懼嚴寒,怕就怕「一冷一熱」這麼一折騰,於是很多人就中風、心梗、甚至猝死了。
記住這5點,健康少風險
1、吃得「潤一點」
出伏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向秋季過渡,氣侯日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因此要吃得「潤」一點!
10種滋陰潤燥的食物
冬瓜、蘿蔔、藕、洋蔥、海帶、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蘋果
上面這10種食物除了滋陰潤燥,還有穩定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不妨把這個菜單告訴家裡做飯人,讓全家都吃得健康一些!
2、揉得「勤一點」
早晚溫差大,會導致人體血壓壓差不穩。如果這時勤按揉頭頸部,可以防止血壓突增。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介紹,當人血壓升高時,只要去點揉或者是按壓風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鐘之間,血壓就會有下降的趨勢。
程凱教授示範:風池穴位置
程凱教授示範:人迎穴位置
專家提醒,從出伏後到秋分用這個方法,對於階段性的、季節性血壓問題是很好的。
3、喝得「多一點」
這個階段,穩定血壓除了按揉穴位外,還可以多喝點「藥茶」。下面3款藥茶,可以說是理氣潤燥、平穩血壓的神器!
1.荷葉茶——降壓降脂
荷葉味苦,性平,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涼血止血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荷葉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因此,這個時間多喝一些荷葉茶,可以降血壓、清血脂,將心血管意外風險降到最低。
每天取干荷葉9克或鮮荷葉30克左右,煎湯代茶飲,如果再放點山楂、決明子同飲,能更好地降脂、降壓。
荷葉茶
2.黑茶——擴張血管
出伏之後多喝點黑茶,可以擴張血管、降血壓、降血脂等,對身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能溶解脂肪,並促進脂類物質排出,因而能夠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含量,從而降低血脂,減少動脈血管壁上的膽固醇沉積,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
黑茶
3.銀夏茶——清火潤燥
銀夏茶由金銀花和夏枯草組成,取金銀花9克、夏枯草30克,沸水沖泡半小時,待溫涼後可當茶水飲用。
金銀花又名忍冬,是清熱解毒、穩定血壓的良藥。而夏枯草有清熱去肝火之功效,對於燥熱引起的不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4、睡得「早一點」
出伏後人容易感到疲乏,這就是所謂的「秋乏」。這是因為,經過「晝長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現象,特別是老年朋友。此時如果不改變夏季晚睡的習慣,「秋乏」更容易出現。另外,出伏後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引發心血管疾病。
最佳睡眠時間
兒童(3-13歲):10-11小時
青少年(14-17歲):8-10小時
青年人(18-25歲):7-9小時
成年人(26-64歲):7-9小時
老年人(65歲以上):7-8小時
5、穿得「暖一點」
人們常說「春捂秋凍」,但其實這句話是針對小孩子的,而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長袖「薄衣」。這樣溫差對於身體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小很多!
不過,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護好脖子、後背、腳部。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豐富的地方,秋涼的刺激會促使血管急劇收縮,引發危險。
來源:據浙江在線、浙江新聞客戶端、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等綜合整理
監製:范波
責編:潘潔
編輯:陶朝坡
猜您關注
1、悲劇!杭州6歲男孩吃了店員給的麵包不幸身亡!還能不能給別人家孩子東西吃?
2、最新通報來了!叫囂「無權處置我」人大代表發聲:慚愧後悔,等著坐牢
3、為救落水父子,浙江這名90後消防員消失在急流中!隊友痛哭:呂挺,你在哪裡
4、注意!浙江人常吃的這道菜,竟然讓壯漢失去意識進了ICU!死亡率達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