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字「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2020年,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魔幻現實:
新冠疫情、澳洲大火、印尼洪水、非洲蝗災、種族衝突、英國脫歐、美國大選、奧運延期……
對全世界人民來說,這註定是倍感艱難的一年。
雖然如此,但我們還是堅強地走完了這一年。
去年年中,有人在推特發文,喊話《黑鏡》——
「《黑鏡》這次牛逼了,我們不再僅僅只是在網飛上看第六季了,這次我們直接在真實生活中體驗了一把《黑鏡》。太牛了!」
之後,這個《黑鏡》梗便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
而《黑鏡》團隊也響應號召,為全人類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
《2020去死》
《2020去死》是網飛打造的惡搞喜劇,由大名鼎鼎的查理·布魯克(《黑鏡》系列的編劇)一手操刀。
全片在短短70分鐘的時間裡,以2020年1~12月的時間線為依據,回顧了去年發生的各種大事件。
內容上,它將嚴肅認真的旁白與插科打諢的訪談相結合,看上去有點像是加長版的《周六夜現場》。形式上,它採用了政治諷刺和偽紀錄片的模式,以現實為根基,極盡毒舌之能事,對各種魔幻現實展開嘲諷。
影片邀請到了多位知名演員,來扮演各行各業的角色。
他們之中,有言語冷峻的《紐約客》記者(塞繆爾·傑克遜 飾),有前言不搭後語的白宮發言人(麗莎·庫卓 飾),有不學無術的歷史學家(休·格蘭特 飾),有高高在上的英國女王,也有政客、富豪、科學家、網紅、普通市民等各色人等。
從「神盾局局長」塞繆爾·傑克遜連飆「f**king」開始,我們就可以明顯的覺察出,這肯定不是什麼正經紀錄片。
而整部電影的敘事基調,也由此立了起來:在嚴肅和搞笑之間無縫切換,以幽默的態度對待這魔幻的一年。
2020年剛開始沒多久,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澳大利亞大火。
這場失控燃燒的鋪天大火,一直燃到2020年5月才得以撲滅。
其間,它席捲了澳大利亞約 1400 萬英畝土地,燒毀了5900多座建築,殺死了約5億隻動物,導致34人死亡,445人間接死亡,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
與此同時,在瑞典的達沃斯論壇上,世界上最有錢有勢的人,正就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討論,論壇特意邀請環保小公主桑伯格在會上發表演講。
演講過程中,桑伯格除了批評各國領導不作為,就是呼籲中國人不要再使用筷子。
難怪片中有人說,「達沃斯論壇就是億萬富翁的音樂節」。
聽完桑伯格的演講後,某科技巨鱷茅塞頓開,決定儘自己所能去做點什麼。
於是,他在紐西蘭買下一座山,把山挖空給自己建了一處避難所……
雖然疫情已於一月在武漢爆發,但很多國家依然對此卻漠不關心。
2月10日,奧斯卡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如期舉行。
而這屆頒獎禮,也成為近年來最不政治正確的一屆頒獎禮。從提名到獲獎,幾乎全都是清一色的白人選手,完全是白種人的自我狂歡。
用《2020去死》里的話說,就是:
「《婚姻故事》講的是兩個憂鬱的白人困在富裕的婚姻里;《極速車王》講的是兩個開賽車的白人;《小婦人》講的是站在卡侖區頂端的四個白人女孩;還有《小丑》主角臉上塗著白色顏料,盜用了演員本身就是白人的身份,同時拒絕給真正的小丑相應的角色。對了,《1917》這個數字是電影里設定的年份,也是該電影里白人的數量。」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部來自亞洲的黃種人電影,竟然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韓國電影《寄生蟲》一舉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在內的四項大獎,創下了新的影史記錄。
看到這一幕,美國民眾頗為不屑,直接表示英文詞典「查無此蟲」。
此後,新冠病毒正式席捲全球。
雖然抗疫刻不容緩,可幾位大國領導人,依舊氣定神閒,漫不經心。
特朗普認為,「消毒液可以殺死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而英國首相鮑里斯·詹森,也提出了「群體免疫」的迷惑行為。
直到好萊塢巨星湯姆·漢克斯感染新冠,疫情才終於引起了美國人的注意。他們猛地發現,原來病毒可以通過人類傳染給偶像。
與此同時,美國的華爾街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美股突然蒸發100億、10天熔斷4次,原油暴跌……
隨著疫情謠言的不斷擴散,美國超市出現了讓人恐慌的搶購潮,大部分貨倉都變得空空如也。
直到三月底,全球範圍內才開始實施封鎖,俱樂部、酒吧、餐廳大部分都關門停止營業,人們終於過上了離群索居的生活。
可疫情的擴散趨勢,卻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四月,英國女王在油管發表演講,演講結束後,她和其他網紅一樣,親切地送上了轉發、點贊、收藏的「一鍵三連」,順便還在結尾安利自己的官方手辦。
這種真實貼地的劇情設定,其實是為了諷刺當下網紅、up主放棄內容質量,一味追逐流量的媒體趨勢。
與之類似的諷刺設定,在片中還有很多。
比如,從誇獎蘋果手機入手,對美國政府的公權力做出質疑——
「蘋果手機的最大賣點,就是能夠讓人隨時,隨地,拍攝下自己或他人,被公權力不公正對待的證據,以防官方『路口攝像頭壞了』、『執法記錄儀失靈了』。」
又或者,稱呼完成英國脫歐的鮑里斯為「稻草人首相」,既嘲諷他的髮型,又吐槽他的辦事能力。
疫情發生後,特朗普一直固執地不肯戴口罩。
對於這種舉動,「毒舌」記者直言不諱地抨擊道:
「如果他們聽說白色頭巾能抵禦病毒,或許會毫不猶豫地戴上。」(通過3K黨的白色頭巾,諷刺川普的種族歧視)
做足防護措施的化妝師,帶著口罩和面罩幫白宮發言人化妝,發言人直接揶揄對方:「知道不?你這樣看起來很可笑哎!」
但其實,真正可笑的不是化妝師,而是不把新冠當回事的她自己。
雖然片中的很多段落,都讓人忍俊不禁,但這部惡搞喜劇,卻並不具備普適性的觀影前提。
如果觀眾對片中發生的人和事不甚了解,那它帶出的喜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且片中使用的搞笑梗,很多都是從歐美背景出發去推而廣之的,如果觀眾對此涉獵的不夠廣泛,那麼有些隱晦內涵,就不一定能夠順利領會。
平心而論,《2020去死》並不能稱得上是一部令人驚喜的電影。
無論是思想深度還是人性洞察,它都不足以與《黑鏡》相比擬。
它既沒有精密的邏輯,也沒有出人意料的反轉。
它只是用輕鬆幽默的搞笑風格,將奄奄一息的2020年娓娓道來,將觀眾耳熟能詳的熱點事件一一拆解。
事實上,這部電影更像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宣洩式喜劇」。
它最大的意義,就是在回顧苦難的同時,為觀眾帶來些許歡樂、些許力量,讓經歷過傷痛的人們,可以笑著感嘆:2020 年,終於就這樣過去了啊!
1.我敢說,這是今年最好的動畫電影!
2.不可思議的親密關係,竟出自真人紀錄片?
3.禁忌之戀如此之美,但有些話我必須
點贊、在看、分享,一鍵三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E7Sz3YB9j7PxaI7pv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