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70年代的時候,個體歌手已經成為了主流。但是在這個時候一直展現出組合魅力的,則是在華人樂壇影響最大的組合Beyond,這也是樂隊在音樂界的一個新轉折點。
Beyond最初的主唱是鄧煒謙,甚至Beyond這個名字也是他想的。那個時候Band的成員很多很雜,組員替換是個最常見的事情。如此隨性的樂隊組合,最後穩定在黃家駒的領導下。
那個年代的黃家駒只有21歲,是一個只有一把舊吉他,他是剛剛走出了小鄉村的黃家駒,在琴行中結識了的作為鼓手葉世榮,兩個人白天一起賣保險,晚上一起搞樂隊,日子枯燥卻有簡單的歡樂。
他們第一次用Beyond這個團隊參加的《吉他》雜誌舉辦的山葉吉他大賽,就憑一首風格奇特的純音樂《腦部侵蝕》獲得冠軍。
也是因為這次比賽,beyond逐漸有了名氣,同時讓當時的著名填詞人劉卓輝也對這幾個年輕人有了一些了解,並將他們推薦給了經紀人陳健添。
關於beyond的發展,不用小編多說,大家都知道經典兩個字打在他們身上的分量。但是最大的轉折則是1993年,黃家駒在日本意外離世。
很多人會惋惜,但是還沒有意識到黃家駒的離世對音樂界的影響,直到後來在聽黃家駒的歌曲反覆琢磨才知道,這些是黃家駒的歌,是別人唱不出來的歌。
原來無可取代這個詞是這麼用的,因為時間可以消磨很多東西,所以無可取代是很少的講辭,但把它用在黃家駒身上卻非常合適,他的人品和作品,無可取代。
黃家駒的意義和價值是無可取代黃家駒的離開,意味著某些東西的永遠是失去。
這些情況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人們對三子的挑剔上,三子出的專輯不再得到很大的追捧,三子只要最初一點點改變都會被人認為玷污黃家駒的初衷。
其實這些是沒有必要的,但是人心總是會偏向愛的人,人心總會認為改變原風格的是不好的。
很多人眼裡三子的音樂和黃家駒已經無任何關係了,但是事實是這支樂隊內在的精氣神都沒有一絲一毫地改變,他們還是那個不斷創新並試圖用音樂傳遞新意的Beyond。
只是少了黃家駒,他們改變了音樂的方法和方式。
beyond從最開始的大部隊變成了固定部隊,從五子變成了三子,從經典變成了爭端對象。
Beyond的作品和精神影響和改變了太多當代的人,甚至一直延續著這種影響成了一個時代里不可磨滅的精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