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方正」合併傳聞走到關鍵節點,航母級券商能否誕生?

2023-12-20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

原標題:「平安+方正」合併傳聞走到關鍵節點,航母級券商能否誕生?

「平安+方正」合併傳聞走到關鍵節點,航母級券商能否誕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關於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601901.SH)的最終走向,有望在12月19日這個關鍵時點得以明朗,根據證監會要求,中國平安(601318.SH)需要在今年12月19日前提交解決同時控股方正證券和平安證券問題的方案。

關於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601901.SH)的最終走向,有望在12月19日這個關鍵時點得以明朗,根據證監會要求,中國平安(601318.SH)需要在今年12月19日前提交解決同時控股方正證券和平安證券問題的方案。

關於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601901.SH)的最終走向,有望在12月19日這個關鍵時點得以明朗。

根據證監會要求,中國平安(601318.SH)需要在今年12月19日前提交解決同時控股方正證券和平安證券問題的方案。明日,哪方會先向市場拋出消息,暫是未知。另據市場消息,相關方案已報送有關部門。

對於合併傳聞及相關方案,平安證券相關人士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這是集團在主導,我們沒有更多消息。」方正證券方面則表示,「不了解。」

「平安對方正的重整的基本原則是根據不同的板塊,按照融入、深度賦能和加快處置的節奏來進行的。」一位金融行業人士向藍鯨財經給出自己的觀察。從市場情況來看,預期兩家券商合併的呼聲較大。原因在於合併後,兩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投行業務、信用業務等綜合規模在行業排名靠前,大機率可躋身頭部券商,向航母級券商邁進。

業內人士預判,在監管政策引導和行業盈利分化加大的背景下,券業併購整合有望進入加速期,同業併購面臨股東方意願、整合難度和價格競爭等現實挑戰而進程較緩慢,但預計下階段券商併購進程有望提速。

同業競爭問題待解決

自2022年12月,新方正集團成為方正證券控股股東後,持有新方正集團66.5%股權的中國平安正式成為方正證券實控人。理論而言,中國平安控股的平安證券業務範圍與方正證券類似,在「一參一控」政策要求下,勢必要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根據證監會下發的證監許可〔2022〕3157號文,中國平安需要在今年12月19日前提交解決同時控股方正證券和平安證券問題的方案。明日,哪方會向市場拋出消息,暫是未知。

根據監管前述許可文件,有三點核心要求,一是要求方正證券應當督促實際控制人中國平安切實履行責任,就解決同時控制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方正富邦基金與平安基金等問題在一年內製定並上報方案,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並在5年內完成規範整改;二是方正證券、方正富邦基金須切實做好與平安證券、平安基金、平安人壽保險的風險隔離與防範安排,嚴防利益衝突和利益輸送風險;三是督促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5年內完善股權架構,壓減對方正證券的持股層級。

此前,方正證券多次回應相關問題。譬如,半年報中,方正證券稱,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平安證券的直接控股股東,已出具承諾函,承諾將保障方正證券全體股東利益,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解決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未來中國平安控制範圍內亦不再新增從事與方正證券存在同業競爭業務的主體。

今年方正證券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在被問及關於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如何解決同業競爭的問題,相關高管回復稱,會與各方一起,嚴格依照金融監管部門的規定、指引,開展相關工作。

「平安對方正的重整的基本原則是根據不同的板塊,按照融入、深度賦能和加快處置的節奏來進行的。」一位金融行業人士向藍鯨財經給出自己的觀察。另據市場消息,相關方案已報送有關部門。

合併呼聲更高

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會如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會選擇合併吸收還是其他方式?儘管最終答案還待揭曉,但從行業交流情況來看,兩家券商合併是呼聲較高的整合方式,即方正證券整體被吸納進平安證券,合併成為「新」平安證券;其他方案,則包括中國平安轉讓方正證券股權。

合併呼聲較大,一大原因在於兩家券商合併後,經紀業務、投行業務、信用業務等綜合規模在行業排名靠前,大機率可躋身頭部券商,對雙方而言都大有裨益。

以2022年凈利潤排名,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分別位居行業第13名、21名,歸母凈利潤分別高達44.48億元、21.48億元,二者疊加後的凈利潤高達65.96億元,在行業前10名。

資產方面,兩家券商總資產加總為2747.25億元,可躋身行業前10名,凈資產加總後為705.84億元,居行業第8名。

以2022年財務數據核算,二者合併後的經紀業務凈收入將達78.85億元,行業排名將僅次於中信證券(600030.SH),位居第2名,投行業務凈收將達13.67億元,位居第11名。

此外,方正證券線下優勢明顯,營業部數量位居行業第2名,平安證券注重線上業務,但缺乏線下觸手,財富管理轉型較慢,此次合併對於二者的業務可起到互補作用。此前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合併後雙方經紀業務APP月活有望突破千萬,線上+線下的業務優勢互補,提升拓客能力與客戶服務質量。

平安證券亦可在金融科技等多方面賦能方正證券,清晰的股權結構也有望提升方正證券融資能力。

「『平安+方正』當前可看到的增量在於方正證券股東資質明顯改善,過往融資困難的處境正在逐步解決,一方面,股東質量改善帶來的負債端成本有望降低;另一方面,公司的融資能力修復帶來風險監管指標改善,後續可能會驅動兩融、資本化投行和多元自營權益策略、非方向性自營業務的發展等。」信達證券分析師冉兆邦表示。

且對於還未上市的平安證券而言,通過與方正證券的合併觸達資本市場,顯然是一次好機會。

券業併購潮熱涌

行業分析師認為,併購整合將成為券商下階段重要趨勢。在資本節約型、高質量發展思路下,上市券商再融資的約束逐步顯現,外延併購或將成為券商規模擴張的主要途徑。

從國內券商生態而言,券商整體數量多,僅A股上市的券商就超過50家,而體量和綜合實力強大的券商屈指可數,大多數券商業務同質化較為嚴重,競爭愈趨激烈。

早在2019年11月,證監會就提出要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並給出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的相關政策措施,包括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支持行業做優做強等。

今年11月3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支持頭部證券公司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推動證券公司投行、投資、投研協同聯動,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服務註冊制改革能力,助力構建為實體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體系。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行業普遍認為,接下來,可能會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投行機構和投行業務發展。政策端的利好已經非常明顯,中信證券研報中提到,在當前環境下,同一股東控制下的證券公司有望憑藉政策東風,加速自身併購進程。

市場消息面上不斷湧現出各種合併候選者的猜測。譬如,中金公司和中銀證券實控人同為中央匯金,因此一直有消息推測合併。除了平安證券與方正證券,還有「華創+太平洋」「浙商+國都」的預合併組合。日前,監管今年批覆的首單券商合併案例落地,國聯證券成為民生證券第一大股東,合併在即。

整體看,券商合併重組在當前環境下有諸多益處,通過合併結合各自特長,有助於券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競爭力,同時,體量更大的券商也有著更高的風險抵抗能力,當前國內市場大券商國際市場占有率有限,合併可以加強國際競爭力,同時也有助於結束當前券商同質化過強的競爭環境。

但券商合併,並非只是簡單的資產合併,其中也包含著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和團隊合作等多層面的融合。

「證券行業併購進程仍是漸進式過程。證券行業併購需要重視治理結構層面,以及併購後的整合問題,合併後的業務團隊整合、渠道網點取捨、企業文化融合、管理結構設置對新券商的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均需要重點關注。」中信證券表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9450,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9da027bd52c715e3ee626a2a984b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