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90+,建議我讀大專?!」加拿大反內卷式升學指導,真有用還是瞎胡鬧?

2022-07-19     外灘教育

原標題:「全科90+,建議我讀大專?!」加拿大反內卷式升學指導,真有用還是瞎胡鬧?

看點 分流」的憂慮,在加拿大的留學生家庭中同樣存在,原因就在於學校的輔導員Guidance。在家長們看來,他們為了「分流」學生,不鼓勵多選課,甚至不建議上大學。但實際上,Guidance是不鼓勵孩子們拚命內卷,並且會按照孩子們的特長、愛好推薦專業,而不是一味地選擇所謂的「好專業」。二者的觀念差距,也讓人反思,怎樣的教育觀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更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國際教育視界(ID: FindingWIE)

文丨熊靚 編丨Luna

「分流」一直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即使在加拿大讀高中,家長們對它的畏懼依然沒有絲毫的緩解。一方是希望孩子能夠繼續進入大學深造的家庭,一方是好像故意不盼著學生好的Guidance(加拿大學校的輔導員,升學指導是其職責之一)。由此上演了一出出家長與校方鬥志斗勇的「大戲」。

Guidance是加拿大私立和公立高中掌管升學和分流大權的部門,一般由四到五個老師組成。主要職責包括:

第一,幫助學生選課、換課、Drop課程,確保畢業;

第二,幫助學生申請大學;

第三,解決學生生活問題;

第四,幫助做好職業規劃;

第五,提供社工、實習等信息。

在採訪中,幾乎所有的留學生提起Guidance都感到頭疼——

「Guidance太拉垮了,都不看成績,就勸我不要讀AP課程,讓我不用那麼拚命考名校,上普通大學也挺好。」

「遇到好的Guidance太難了,他們辦事拖拉,簡直就是升學路上的攔路虎,他們的存在難道就是為難學生嗎?」

「Guidance排課總是隨心搭配,根本不在乎個人意願。找他們換課特別費勁兒,折騰半天還是不給換。」

「我平均分85分,Guidance居然推薦我去學挖機,不建議我去讀大學,哪有這樣的老師,不盼著點學生好。」

為什麼他們都這麼難以溝通?為什麼他們總把學生往外推?為什麼他們總是阻礙學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呢?

從Guidance的種種行為來看,他們就像是教育局派來,坐在學校里專門搞分流的。

學生們「內卷」,

Guidance就來「反卷」

「分流」,是中國家長們深惡痛絕的兩個字,在他們眼裡,這幾乎等同於「淘汰」。誰都不願意孩子被分流,去職高、技校總感覺低人一等。

但是無論到哪個國家好像都避免不了被分流,哪怕是花錢到海外留學,也要直面被分流的命運。

在加拿大華人區的一所中學裡,老師們和校長每個月坐在一起開會,都會討論留學生玩命學習的話題。

在中學的Guidance工作了十年的Sophia,也曾是一個留學生。她很理解留學生熱愛學習、吃苦耐勞的狀態,但是 她真是怕極了國際學生那股子不要命學習的蠻力。

Sophia說 留學生的「內卷」從她20年前來加拿大讀中學就開始了。

2002年的時候,國際學生並不多,她也是因為父母工作才來到加拿大讀書的。幾乎每周她都會去找Guidance,問題都是為什麼老師給的分數不高?為什麼不批准更容易考入名校的課程申請?為什麼不能參加補習班?

當時在Guidance 門口排隊聊學習問題的基本上都是華人學生,其中絕大多數是留學生。

作為教育者,Sophia直言對此是非常憂心的。每次開會,老師們總要集中吐槽一下。

其實並不是誰都有能力可以成為碩士、博士的,但是幾乎所有的留學生都是奔著這個目標去的。誰要是敢勸他們放棄,家長們非得跟你玩命不可。

Sophia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家長把她堵在了校門口,指著鼻子罵她是洋人的狗,故意縱容老師壓中國學生的分數。

Sophia被罵後,仔仔細細地把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情況調查了一遍。這名學生的考試分數在及格線徘徊,個人興趣主要是參加社團活動。

她首先排除了老師故意壓分的可能性,這是不存在的。

其次她發現學生本身對學術興趣不大,更喜歡社團,也善於溝通交流。 Guidance經過了解後建議他去學商科,既容易畢業也好就業。

這是基於學生的專業和個性給出的建議,卻激起了家長們巨大的反應。 Sophia說 這個是需要矯正的,學生要卷,他們也不能坐視不管,那就只能想辦法反卷回去。

你要雞娃,學校就佛系;你要高分,學校就平常心;你要補課,學校就不同意。

這麼做無疑是引發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一個學校的Guidance部門通常只有四五個人,要應付全校一千多名學生同時「卷」,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在華人區的學校「卷」的比例太大了,十個學生八個「卷」,還有兩個是「更卷」。每個要求接受超前教育的學生都是有備而來,個個對自己要上的AP、IB課程都有充分理由。 還帶著一股子「Guidance 不同意,就死活賴在辦公室里不走」的架勢。

這幾年經常有同行來找Sophia交流怎麼對付華人學生,還有一批被帶「壞」了的本地學生。這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其實早就已經擺在了教育部門長官的面前,他們也很無奈。

特別是這些年新移民和留學生大量湧入,和本地生一起「搶」資源,局勢越來越緊張。

在國內,若分流到了職業學校,學歷上不去,很多大公司的熱門職業、公務員報考基本就與你無緣。

在加拿大,以前學歷對就業的影響並不大。首先,本科和大專在多數公司或公務員行業都是被一視同仁的;其次,本科生和大專生的收入幾乎沒有差異,因此很多本地學生並不在意學歷差異。

現在情況也變了,無論是本地生還是留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卷」了起來,大家都盯著知名的大學不放, 這些大學錄取學生的胃口也隨之被吊得越來越高

今年加拿大最好的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等的最好專業,都憋到了五月份才發offer。平均分98、99都被他們拒收,考生們稱今年的錄取比爬藤還難。

多倫多大學

Guidance的權威敗給了「雞娃」

「不鬥不行呀!一個不留神Guidance就給你分流了。加上留學生語言又沒那麼強,家長更要盯緊點。有時候孩子好糊弄,家長如果還不保持清醒的頭腦,就更容易踩坑了。」梅潔的兩個孩子都受夠了Guidance 的「罪」。

他們也是留學生群體里頗有代表性的例子——家境殷實,學習優異,身體健康。按照梅潔的規劃,這兩個孩子不說去讀美國的藤校,至少也能考上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大學。

梅潔一直帶著這種驕傲在加拿大堅持著,但是學校對於孩子教育的態度和他們的目標截然相反。

兒子在和Guidance進行了一次升學的溝通後回到家告訴她, 他被建議去上college(大專),大學沒有能夠發揮他才能的地方。

Guidance這麼說完,梅潔的兒子被弄得灰頭土臉,這一下就把梅潔的憤怒給點燃了,她拿齣兒子中學的成績單,幾乎全科都在90分以上,這樣的成績也會被推薦去college(大專),Guidance是不是喝醉了,滿口胡說八道。

帶著困惑,梅潔聯繫了很多華人家長,就想搞清楚Guidance到底是不是手握大權,是否能夠掌握孩子們的前途,左右他們的人生?

如果是真的,是不是該給Guidance送點禮呢?這樣是不是就會一切順利了?

Guidance,這個類似於中國學校教務處主任的職位,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方面指導的老師, 是加拿大中學裡除了校長最有權威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在升學時會有哪些權力吧!

第一,幫助學生髮送成績到大學和大專;

第二,為學生提供大學、大專申請渠道;

第三,為學生提交推薦信。

「這些都是潛規則,怎麼可能好到人人都會被推薦去讀college(大專)。」從這所中學畢業的鄰居告訴她, Guidance是帶著分流學生的使命來的。他們不會對學生仁慈的,都去了好大學,誰還會去讀college(大專)。如果college(大專)真如他們說的那麼好,那他們自己怎麼不去。

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在哪裡都逃不過分流。 如果不想被分流,那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考高分。

接下來就是全面開啟「雞娃」的模式,梅潔帶著兒子穿梭在各種補習班,有時她也很忐忑,總覺得愧對孩子,把加拿大的高考弄得跟在國內一樣緊張。

在國內雖然是一考定終身,沒考好就和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但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有很多平時成績一般的學生,考試發揮超常也能擁抱理想的大學。

在加拿大,11年級和12年級的成績就決定了你的前途,每一次考試的分數都很重要。兩年要想保證次次考試都是優秀,談何容易。

沒辦法,不拼搏只能被分流。梅潔覺得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戰鬥」,在「雞娃」的路上,她遇到了一個和她志同道合的德國裔媽媽,她已經把三個孩子送進了世界名校,現在正在陪伴她最小的女兒讀書,準備一舉拿下藤校的offer。

德國裔媽媽的辦法和梅潔一樣,就是「雞娃」。她三個孩子都是這麼被她送進大學的,她告訴梅潔,把Guidance給出的意見拋到一邊,拿分數和社會活動說話,就不信哪個大學看著優異的分數和優秀的簡歷會不動心。

但是 切記不要得罪Guidance,不要告訴他們你的最終想法,不然他們會沒完沒了地煩你,勸你放棄,扯你後腿。

有了前輩的經驗,梅潔心裡更有底了。雖然孩子辛苦了兩年,但是結果是理想的。她感概這段升學的過程實在是太難了,除了學習、考高分,還得低調,把自己的「野心」藏住了,最防備的反而是本應該最信任的人,這也是海外留學生的悲哀。

贏過Guidance ,前途註定無量

就在大家抱怨、吐槽Guidance的時候,有這麼一位姑娘,因為和Guidance吵架,成為了一名律師。

二十四歲的梓星是Sophia的學生,為了學習上的不公平現象,高中4年她和以Sophia為代表的Guidance吵了無數回。

在梓星讀九年級、十年級的時候,Sophia還不是她的Guidance。那時候梓星還是留學生,沒有拿到楓葉卡。因為留學生和本地學生是分開的,Sophia總聽負責梓星的Guidance講她不畏艱險,挑戰Guidance權威的事跡。

成為留學生的第一天,梓星就成了Guidance眼中的麻煩,她太愛來找Guidance了。

剛來的時候,她的英語還不是很好,就敢和Guidance PK了,是留學生中膽子最大的。

梓星說,她第一次找Guidance是因為覺得他們排課不公平,而且很混亂,根本沒有把她選擇的戲劇課排在課表里。

當她提出換課時,Guidance立刻拒絕了。給出的理由是報戲劇課的人太多,學校的師資不夠,沒辦法安排。

但是,梓星卻發現戲劇課的學生並不多,一個班也就20人左右。她找到Guidance把自己的想法表達了出來,要求必須給她換課。

Guidance說等下學期再學吧,不用非得這學期。看著Guidance慢吞吞的態度,梓星很著急,她覺得晚學一年就是耽誤自己,必須要糾正Guidance的錯誤。

加拿大的高中是走班制,和國內的大學很像。不同的課程在不同的教室,沒有固定的班級,也沒有班主任。

有點事情只能找Guidance, 但是一個Guidance需要負責300到400個學生。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對每一個學生都做到認真細緻,自己的事情還得自己操心。

「其實我不想吵架的,因為才來加拿大的時候英文不是很好,一說錯就著急,一急就亂說,一亂聲音就大了,很像在吵架。吵著吵著英文就變好了,這是和Guidance接觸後最大的收穫。」

梓星至今還是覺得Guidance確實是帶著分流任務來的,他們總是給你製造各種問題和麻煩,沒有幾次能夠順你的心。

她就是被Guidance分流出來的,十一年級的時候她拿到了楓葉卡,身份從留學生變成了本地生。這一年Sophia成了梓星的Guidance,以前她就聽說過這個姑娘很厲害,參加學校的辯論比賽還得過名次,上一任Guidance被她折騰到怕,只能任她擺布。

分析完梓星的情況,Sophia主動約見了她。梓星的父母本來打算讓她去學會計,雖然她並不喜歡,但是根據她的成績,這個專業好申請,更好就業。

一上來,Sophia就建議梓星放棄會計專業,轉讀法學。

讀法學?!她根本就不敢想。一個母語不是英語,還曾是留學生的人,怎麼敢去申請,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但是Sophia很篤定地告訴她, 以她的英文能力已經不輸給本地生,特別是閱讀和表達能力;而且她參加辯論比賽和各種演講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有成為一名律師的潛力。

這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梓星沒有和Guidance辯論。她思考了整整一個星期,和爸媽、朋友們商量,大家都認為她改學法學風險很大,畢業難度太高了,還是會計保險。

但是梓星骨子裡有股不服輸的勁兒,法學的確是她喜歡的,也是適合的,她聽從了Sophia的建議。

分流後,數理化不是核心了,她一下子輕鬆了。 之前為了申請本就不擅長的會計專業,她一直是硬著頭皮在學。 她第一次感覺到了Guidance的靠譜,幫她解決了最頭疼的事情。

如果這麼看Guidance確實是有分流任務的,這一點Sophia是承認的, 她說她和幾乎所有的Guidance都認為分流就是去走不同的路,不代表走向成功或者是走向失敗,只是想要學生們找到他們喜歡且適合的方向。

她也建議,來加拿大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可以多和Guidance溝通, 如果能夠說服他們同意你的選擇,也說明你已經足夠清楚自己想要的。在學習的路上,也一定會有一番成就!

熊靚:WIE海外簽約作者;作家,曾任職網際網路公司高管;著有《中國親子游》《三亞親子游》;高中生媽媽一枚,現居加拿大。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9b84205f72c7ffcc71e5f43e5d4b5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