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把青
編輯| Mia
「你必須瘦,又不能太瘦」「你要有錢又不能張口要錢,否則就是俗」「你必須喜歡當媽媽,但不能整天把孩子掛在嘴上」「你要往上爬,但不能靠手腕」。
這是來自《芭比》中一位媽媽的控訴,這張圖幾乎在網絡上刷屏,短短几段話,就把全球女性共同面臨困境展現出來,引發了無數女性的共情。
上映的第一個周末,電影《芭比》就破記錄,不僅奪得最新一期北美周末票房冠軍,還更拉動北美周末票房今年首次突破3億美元。 而國內票房,截止發稿,也已經超過7600萬。
《芭比》以經典IP芭比娃娃為原型,講述了生活在芭比王國的娃娃因出現「bug」而去到現實世界尋找解決「bug」的方式,就此展開一場冒險。
在芭比王國,女性和男性的社會地位發生了反轉,對父權社會溫和諷刺,這也是電影吸引大批女性觀眾的原因。
排片率翻四倍,《芭比》靠口碑突圍暑期檔
此前「截止日網」曾預測《芭比》首周末3天票房有望達到7500萬-1.25億美元,如今首周末票房直接超過預測兩倍多,達到3億美元,本土預售票房更是僅次於《阿凡達2》,最終大機率破10億美元,成為今年華納表現最好的電影。
相較於北美市場的火熱,《芭比》一開始在中國市場並不占優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芭比娃娃這個IP相較於迪士尼的白雪公主、灰姑娘,在國內的普及度並不算高,也並非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芭比》上映首日在中國市場排片率僅1.9%,貓眼平台上的關注人數只有12萬人,預售票房僅320萬元人民幣。
周末三天隨著《芭比》口碑發酵,豆瓣開分8.8,甚至一度漲到了8.9分,排片、票房也連連攀升。上映第二日,排片漲到了3.4%,第三日6.6%,第四日8.8%,第五日9.9%。儘管在《封神第一部》《長安三萬里》《八角籠中》《超能一家人》的夾擊下,《芭比》的排片仍處於弱勢,但是17%的上座率領跑了整個暑期檔。
《芭比》上映首日貓眼預測票房僅有6800萬,而根據7月24日貓眼預測大陸總票房已經超過3億元。
為何在這個擁擠的暑期檔,《芭比》能靠口碑殺出一條血路?做對了什麼?
一個很大的反差點在於,《芭比》中角色的覺醒與芭比娃娃玩偶的反差。「誰能想到,誕生於父權制下的第一個女性形象的芭比娃娃,在2023年被用來解構父權制。」在《芭比》的豆瓣短評中,有這樣一條評論。
芭比娃娃的首次亮相是在1959年,相較於以往以可愛為主的玩偶形象,成人化設計的芭比娃娃玩偶,也是玩偶設計業誕生的第一個成熟女人形象。
半個多世紀以來,芭比娃娃的形象從最初的大眼睛、白白瘦瘦的形象發展得越來越多元,職業也越來越豐富,從搖滾歌星到考古學家、到總統候選人,芭比可以是任何膚色、任何職業,但無一例外,所有的芭比穿的都是高跟鞋。
而電影中芭比的覺醒也是從這裡開始的,瑪格特·羅比飾演的芭比是經典款芭比,也就是最常見的那種大眼睛、白皮膚、金髮碧眼的形象,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適配高跟鞋的腳掌居然落地了,接下來出現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她完美的皮膚出現了橘皮,甚至芭比開始思考起了死亡的意義。
在怪人芭比的幫助下,芭比得知一切的根源在於現實世界中自己的「主人」,於是芭比踏上了尋找現實世界「主人」的探險之路。
過去的芭比娃娃形象儘管類型很豐富,但一定程度上依然對女性下了定義——女性就要穿高跟鞋,而電影中芭比的故事是從「高跟鞋革命」展開,也是對於女性被定義的反抗。
《芭比》的核心:自我意識覺醒
《芭比》最大的爭議在於,男性跟女性社會地位的互換,而相較於女性主義電影,可能說它是平權電影更為合適。在電影中的芭比王國,一切以芭比為主導,總統、議員、歌星、醫生、高管等身居要職的,都是女性。而肯作為芭比的「官配」,肯只是作為芭比的男朋友存在。
正如肯這個角色在電影中唱的歌詞,「總是『芭比和肯』,沒有『只是肯』。」當芭比和肯一起去到現實世界後,肯看了各種關於父權主義的書籍,並把父權理念帶回了芭比王國傳播開來,當芭比回到芭比王國面對顛倒過來的一切,情緒崩潰了。但在朋友們的鼓勵和幫助下,芭比喚醒了被父權主義洗腦的芭比們。
而《芭比》的高口碑很大程度上源於用密集的笑點對於父權制度進行了溫和的揭露。
這張圖片在網絡上熱傳,有網友評論「這個電影,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行為藝術,由觀影的人和各種討論一起完成。」
肯浮誇的人造貂皮大衣和處處是馬的元素;「麻痹男性」的方式是讓女性裝無知,扮天真,給男性提供說教機會,讓他自己感覺良好;而分裂他們的方式則是讓他們發現女性的「若即若離」,從而產生「雄競」;還有電影中以女性為主的芭比王國,其所屬公司美泰的高管全是男性;電影中的台詞「我們把父權制貫徹的很好,只是學會了隱藏」。《芭比》用細節將父權社會刻畫出來,而這些細節,全是源自於真實生活中的點滴,是每時每刻都發生在現實社會中的,這也是觀眾們共情的原因。
儘管對於父權的刻屢屢成為電影中的笑點,但值得注意的是,《芭比》並非一部女權電影,這部電影核心想表達的,更重要的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芭比無所不能」的理念貫穿電影始終,這句話不是說給芭比的,而是說給所有人。在電影的結尾,芭比們推翻了肯建立的父權王國,但並沒有以統治者的身份自居,反而是鼓勵肯們,在芭比男友這個身份之外,認清自己究竟是誰。
芭比在最後選擇離開芭比王國,進入現實世界,她穿著平地鞋,走進婦科,正對應了她第一次到現實世界中時,說自己沒有陰道的梗。芭比選擇做一個真正的女性,也包括擁有女性器官。
電影上映前,《芭比》已靠聯名攻入市場
《芭比》的國內市場逐漸走高,一方面源於用輕鬆的方式讓觀眾們在爆笑中共情,另一方面各種商業的推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為全球銷量第一的娃娃,電影上映之前芭比就跟微軟Xbox、Nike、ZARA以及名創優品推出了聯名,尤其是名創優品的聯名,將《芭比》推向一波高潮。
7月14日,名創優品與芭比聯手推出以「萬物皆可粉粉搭」為主題的系列新品,在全球範圍內上線超過120款芭比聯名產品,涵蓋生活百貨、飾品、包袋、彩妝、寵物、文具等,適配於穿搭、出行、家居、寵物、文具等多個場景,定價在19.9元到119元之間。
據品牌透露,芭比系列上線僅5天,接近一半的品類已經全網售罄,全國多家門店也宣告熱門產品脫銷,甚至有網友為了集齊全套產品找了跑腿全程代買。
而快時尚品牌ZARA與電影《芭比》的聯名推出了全新膠囊系列,涵括全套男女裝產品,包括服裝、配飾、睡衣、美容產品和家居用品,在國內的電商平台上,男裝粉色西裝褲都已售罄下架。
名創優品和zara跟芭比都有一定程度的適配性,而芭比跟微軟旗下的XBOX聯名看起來稍顯割裂。據美國調查機構統計,《芭比》的觀眾中女性占比超過70%,在韓國Naver站數據顯示,女性觀眾評價9.68/10,男性評價6.17/10。可見《芭比》的受眾主要是女性。而外國網站WindowsCentral數據顯示,58%的Xbox玩家為男性,42%為女性。
而《芭比》顯然不想放棄男性市場,在《芭比》跟微軟的此次聯名中,推出了多款聯名產品,其中包括定製款 Xbox 手柄外殼、主機,以及競速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 5》的兩款主題車型。
此外,keep的芭比形象和粉色的運動甜「星」獎牌、CASETiFY的芭比聯名手機殼、芭妮蘭聯名芭比的卸妝膏、著名美妝品牌NYX聯名推出芭比彩妝系列、服飾品牌GAP聯名童裝、女裝和寵物服裝,《芭比》聯名幾乎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海外電影在國內市場遇冷已久的當下,或許《芭比》從IP開發的角度率先拓展市場的方式,可以為行業提供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