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衛視回應了 ,再看徐崢,長著「3張面孔」的他,已火燒眉毛了

2023-04-16   皮皮電影

原標題:浙江衛視回應了 ,再看徐崢,長著「3張面孔」的他,已火燒眉毛了

最近,51歲的徐崢,再一次站在了「風暴中央」。

不久前,浙江衛視綜藝《青春環遊記4》宣布定檔。

徐崢作為常駐嘉賓,參加了這檔綜藝。

在演員的排位上,官微更是將他放在了第一的位置。

不過,相比節目組的「捧在手心」,普通大眾對徐崢的態度,卻大相逕庭,並不友好。

「不時捲入桃色新聞」「割粉絲韭菜」,「涉嫌張庭夫婦傳銷案」,徐崢不宜作為嘉賓參加《青春環遊記》的錄製,以免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

除了網絡上這些抵制反對聲,有人甚至實名將徐崢,舉報到了當地的政務平台。

很快,浙江衛視對此作出了回應,總結起來,有兩條:

第一,經核實,徐崢並未涉及張庭夫婦案件;

第二,徐崢未被定性為劣跡藝人,邀請徐崢作為嘉賓參加節目錄製,已獲主管部門批准。

浙江衛視是回復了,但關於徐崢的爭議,並未得到任何平息。

如今,再看爭議中的徐崢,這些年他其實可以用八個字概括:

「譽滿天下,謗滿天下。」

一方面,他在影視圈的成績有目共睹。

作為演員,他拿出來的作品,品質整體是過硬的。

《泰囧》打破了國產片的票房紀錄,《我不是藥神》成為近10年口碑最好的電影,《愛情神話》成為了文藝片的標杆。

作為導演,他親手打造了「囧系列」,成為過去10年最成功的喜劇IP之一。

隨後扶持了一大批新人導演、演員、編劇,為華語影壇輸送了新鮮血液。

但另一方面,如網友所言,徐崢這些年的負面新聞,一直沒斷過。

除了被指涉嫌參與傳銷案外,網友還給他羅列了一連串「劣行」。

奇怪的是,這些負面新聞不時曝出,卻沒有一次實錘。

徐崢就像行走在鋼絲上的雜技演員。

每次都搖搖欲墜,到最後總能安穩如磐。

其實,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徐崢行走江湖,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處世規則」。

而在這套規則之上,徐崢生長著不同於影視形象的「三張面孔」。

第一張面孔:

娛樂圈是個大染缸,裡面從不缺少聰明人。

但徐崢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

影視劇里他是呆呆傻傻的豬八戒,社會上,他可是精打細算的諸葛亮。

這種精明,在前兩年的張庭傳銷案中,來了次「集中上演」。

前年張庭案審理期間,徐崢身邊曾風聲鶴唳。

有傳言稱,他將與陶虹離婚,切斷來往關係。

有人拍到,他現身瓜地馬拉,疑似準備潤出國。

一切的跡象都在說明,徐崢這次恐怕要攤上大事了。

但徐崢「以不變應萬變」。

面對爭議,他全程保持沉默。

甚至主動讓自己「消失」。

比如,去年下半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開播,其他四位會長,悉數回歸。

唯獨徐崢從常駐會長,變成了「飛行會長」,只是在總決賽露了面。

要知道節目錄製時,事件還沒有發酵到陶虹身上,節目組不至於「自斷臂膀」,況且對方還是位業界大咖。

所以,這更像是徐崢本人提出的方式。

暫時離開這檔王牌節目,躲避未來可能會出現的風波。

再看去年舉辦的金雞百花電影節,就更清晰了。

因為鬧劇牽連,被提名影帝的他,既不去現場,更不發聲回應。

靠著這種「消失」,徐崢愣是悶聲熬過了低谷。

徐崢的這種精明,不只是體現在對危機的應對上。

更反映在對圈子人際關係的處理上。

最典型的就是,他和陳思誠之間的「鬥法」。

最開始,徐崢和陳思誠並無交集。

徐崢常年和寧浩、黃渤、王寶強組隊,拍「瘋狂」系列,拍「囧」系列。

陳思誠的身邊,則是張譯、李晨等在《士兵突擊》劇組共同成長的後起之秀。

陳思誠將他們聚到一起,拍了《北京愛情故事》。

但也因為這部劇,張譯、李晨都與陳思誠有了一些嫌隙。

之後事情的變化,就堪稱「戲劇性」了。

2014年,陳思誠準備拍《唐人街探案》,他為王寶強量身定製了唐仁這一角色。

即使王寶強因錄製綜藝受傷,陳思誠也耐心等待他傷愈歸來。

同一時間,徐崢的《港囧》也即將開機,王寶強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最終,王寶強因「檔期衝突」,選擇了陳思誠這邊,婉拒了徐崢。

「鐵三角」組合剩下的黃渤,也沒再參演這部新片,不過具體原因,無法探知。

沒了兩位搭檔助陣,《港囧》上映後,口碑遇冷,多數觀眾掃興而歸。

對比之下,《唐人街探案》卻大放異彩,賺了票房,贏了口碑。

再往後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上映,又發生了「神奇一幕」。

在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中,黃渤、王寶強作為主要演員,完成了合體;

徐崢也沒閒著,他拍了《最後一課》單元,還將張譯、李晨收入帳下。

徐崢、陳思誠兩個陣營,就這樣實現了「打包調換」。

娛樂圈是個小社會,雖然明面上都不會大動干戈。

可有時候這樣的小摩擦,就會讓人記一輩子,漸漸地就走散了

不過,徐崢之後的應對,證明了自己為何是「人情場」上屹立不倒的老手。

2021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錄製,徐崢、黃渤共同作為會長出席。

節目中,二人談笑風生,侃東侃西,看不出有任何不愉快。

到了今年,徐崢參與錄製的《青春環遊記4》中,王寶強是二號常駐嘉賓。

先導片中,二人還共同還原了一出《泰囧》經典場面,默契依舊。

以前的種種不快,說放下就放下了。

徐崢這份豁達,確實值得從更高維度進行審視。

都是在演藝圈混,哪有什麼化解不了的恩怨。

「人情場」上的精明人,也成了徐崢混跡娛樂江湖的第一張面孔。

第二張面孔:

如果說人情場上的徐崢,始終有一張聰明人式的「精明」面孔——

謹小慎微,遇到事沉得住性子,不尋求冒進。

那到了導演、演員的本位上,他就變得有點「愛惹事兒」了

徐崢曾在2020年春節前後,搞出了一系列「騷操作」。

面對多個勁敵,為了在春節檔搶得頭籌,他將《囧媽》提檔至大年三十。

這破壞了行業規矩。

一個小舉動,讓全國大小院線的工作人員吃不上團圓飯。

互為對手的陳思誠,看到徐崢的怪招,也憋不住火,在社媒上隔空嘲諷徐崢。

面對壓力,徐崢趕緊發文道歉,並表示會給工作人員發紅包補償。

沒想到剛提檔3天,大環境突變,春節檔的電影紛紛撤檔。

別的電影都選擇擇期上映,只有徐崢轉身將《囧媽》以6.3億的價格賣了出去。

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免費」的美名也被網友按到了他的頭上。

院線電影在網絡上映,這意味著影院線方面前期做的工作,全部打了水漂。

徐崢再次破壞了行業規則。

上百家院線寫了聯名信,公開抵制徐崢,徐崢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時至今日,這場爭論依舊沒有定論。

當然,這不是徐崢第一次整活兒了。

2009年,徐崢和王寶強合作拍攝了《人在囧途》。

這是「囧」系列的開端,但徐崢在其中只是演員。

本片真正的班底是香港的葉偉民,這部影片本質上就是港資在內地的試水之作。

結果《人在囧途》大獲成功。

在拍攝第二部時,徐崢有了私心。

他拉攏到王寶強,又苦心請來黃渤,組成了「鐵三角」。

之後通過劉儀偉找到了其他投資方,拍攝了《泰囧》,從此一飛沖天。

《泰囧》大賣12億。

但徐崢也被《人在囧途》版權方,告上了法庭,最終賠償了500萬的侵權費,這一波又賺麻了。

當時港圈式微,徐崢把「囧系列」的概念,偷過來打造成自己的IP,有點趁人之危的意思,也破壞了行業規矩。

但作為觀眾,我們重新審視這兩起事件,或許能解讀出不同的味道。

《人在囧途》這部電影的背後是港資不假,但電影本身完全沒有一點兒港味兒。

換言之,「囧」的概念不是徐崢提出的,但「囧」的內核,是徐崢和王寶強一起打造的。

徐崢破壞規矩是事實,但按照規矩賠償了500萬,並且把這個IP發揚光大,也是事實。

這件事誰對誰錯不好說,但觀眾絕對是最大的受益者。

同理,徐崢在《囧媽》上的一系列操作,也破壞了規矩。

但3年後回看,這場爭議誰對誰錯不好說。

因為通過流媒體上映,在國外已經是常態,徐崢只是在國內做了這個「出頭鳥」。

觀眾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當年聯合起來要抵制徐崢的院線,後來也銷聲匿跡了。

事實上,徐崢如果一直循規蹈矩,就不可能有現在的成績。

當年《春光燦爛豬八戒》立項後,沒人看好「一頭豬和一條龍」的愛情故事。

是徐崢破壞了規矩,投入了全部積蓄,爭取到了男主角的位置,最終憑藉此片變成家喻戶曉的演員。

當年寧浩拍攝《瘋狂的石頭》時,沒錢請大咖出演。

是徐崢破壞了行業規矩,零片酬出演本片,不僅提攜了寧浩、黃渤這樣的電影人,還為自己拿到了百花獎最佳男配。

在娛樂圈想要往上爬,註定是一條艱辛的路。

有時候機會就是稍縱即逝,徐崢為了爭奪機會,為了保住投資人利益,得罪了同行、得罪了各大院線,唯獨從未得罪過觀眾。

這也是他「路人盤」一直這麼穩的原因。

「規矩的破壞者」,這也成了徐崢混跡江湖的第二張面孔。

第三張面孔:

去年年底,張庭夫婦涉嫌傳銷被查處,公司被凍結金額高達6億。

隨後他們在上海的辦公樓被查封,總價值高達17億。

而他們一手打造的「傳銷帝國」涉案高達上百億。

當年張庭剛來內地發展,2002年就和徐崢合作拍攝了《穿越時空的愛戀》,之後又合作了《滿漢全席》,兩家人更是交情甚篤。

徐崢是上海人,祖輩就在經商上小有成就,出名後,他一邊拍戲,一邊做生意,2005年左右就和張庭夫婦的公司,合作投資房地產生意了。

2013年,當徐崢靠《泰囧》成為資本後,妻子陶虹和張庭在上海聯合創立了公司,後來出事兒的「TST庭秘密」,就是公司旗下的產品。

當時微信異軍突起,微商就成了財富密碼,張庭夫婦抓住了這個風口。

他們把成本幾元的面膜,在微商平台以幾百的價格賣出,其中一個重要的營銷手段,就是找明星站台。

他們邀請眾多明星做廣告,徐崢和陶虹就赫然在列。

徐崢之前發過VCR親自給張庭公司的產品宣傳。

後來《我不是藥神》爆火後,張庭夫婦又為他量身打造了紅酒品牌「崢玖」。

廣告詞里寫道:「我不是藥神,是酒神。」

陶虹的參與度就更高了。

她為好姐妹張庭站台,去她的直播間幫著推銷產品。

張庭夫婦四家公司她都有股份,據傳在張庭公司內部,各級代理甚至直接稱呼陶虹為「二老板」。

所以,當張庭夫妻出事後,與他們有著深度捆綁的徐崢夫婦,似乎也難脫離干係。

前年12月張庭出事兒,陶虹就在11月突然退出了張庭的公司,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但即便如此,徐崢依然做到了全身而退。

原因也很簡單,他早就想好了退路。

相比陶虹的「臨時割袍斷義」,徐崢的切割主打一個「細數長流」。

闖蕩江湖這麼多年,陶虹和張庭在幹什麼事兒,很難相信他毫不知情。

面對妻子陶虹,他是如何處理的呢?

媒體報道,有關張庭的合作,都是在陶虹名下。

徐崢名下沒有一家公司,牽涉其中。

面對張庭夫婦,徐崢的處理也極具「分寸感」。

早年他和張庭拍戲,那是同行之間的正常合作。

後來他和張庭老公林瑞陽合作房地產,那做的也是正經買賣。

至於再後來的賣面膜賣紅酒,他的身份只有兩個。

一個是作為好友為張庭打call,一個是作為代言人代言紅酒。

徐崢既沒有入股,更沒有直接參與公司運營。

現在張庭公司出了事,和他沒有半毛錢關係。

當張庭夫婦和陶虹成為一條繩子上的螞蚱時,機敏的徐崢提前解開了繩索。

當這隻秋後的螞蚱,被架在火上烤時,徐崢拍一拍身上的泥土悄悄走開,不帶走一片雲彩。

綜合來看,徐崢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道德完人。

他圓滑世故,左右逢源。

他總是在底線的邊緣瘋狂試探,但絕不越雷池半步,這也成了徐崢混跡江湖的第三張面孔。

如今春暖花開,徐崢自以為風聲已經過去,那個春光燦爛的豬八戒能夠繼續回來。

誰知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人情場上的精明人」,「規矩的破壞者」,「不越雷池的圓滑人」,三張面孔成就如今的徐崢,可也讓徐崢在瘋狂試探的路上,越走越遠,危機四伏。

這次危機,已火燒眉毛,希望徐崢度過這次危機後,能好好收斂自己的慾望和行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電影的拍攝之中。

做一個純粹的電影人,別讓辛苦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