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昆蟲王國」的講座,這場「科普進校園」活動走進龍崗

2024-10-24     南方都市報

從空中到地下,從人類居住地到原始森林,從極地到熱帶,昆蟲的身影無處不在,展示出對環境的非凡適應性和繁殖能力。這些小生靈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講述。近日,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都二霞教授走進深圳市華南師範大學附屬龍崗樂城小學,開展「科普進校園」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的昆蟲故事加上豐富的昆蟲學知識,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關於「昆蟲王國」的精彩講座!

都二霞,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碩士生導師。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2007-2009年第一批中美聯合培養博士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訪學,2012~2017年在美國康乃狄克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曾獲 國際第 46 屆愛麗絲青年研究者獎、國際第八屆博士後獎等榮譽。主要利用多組學、基因編輯、RNA干擾等技術深入開展昆蟲生殖發育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發表論文20餘篇,參編專著《人體寄生蟲學》。現為全國昆蟲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昆蟲學會會員和多個昆蟲學期刊審稿人。

講座首先通過典型的圖片,總結歸納昆蟲的特徵:體分頭胸腹,四翅並六足,引導孩子們學會認識昆蟲,正確鑑定和分類。豐富多彩的昆蟲圖片讓孩子們瞪大眼睛,發出陣陣驚呼,許多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留意過的昆蟲躍然於眼前。都教授不斷地拋出問題,引發孩子們思考,互動環節不禁讓人感慨孩子們對昆蟲世界的了解真不淺。

都教授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解種類多達1000萬種的昆蟲其實有益害之分,有些昆蟲既可以是害蟲也可以是益蟲:蟑螂、蝴蝶,但我們需要正確地對待昆蟲,害蟲其實只占1%。有益的昆蟲還有多樣的分類,不僅有資源昆蟲,還有傳粉昆蟲等,這些都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現場聆聽的孩子們一直在認真地做著筆記。

緊接著,都教授講解了自身對昆蟲學的研究。科研工作者都在研究什麼科學問題呢?用什麼方法在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了解到了很多昆蟲學的學科分類、昆蟲的多樣性與進化過程、以及轉基因昆蟲研究等,從宏觀和微觀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認識了昆蟲。

都教授通過非常詳細的多組圖片揭秘了蝶類羽化成蝶的奧秘,蝴蝶屬於完全變態昆蟲,會經歷卵期 — 幼期 — 蛹期 — 成蟲期4個發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特殊的變化。最後,都教授講解了自身與昆蟲結緣的故事,給孩子們展示了研究昆蟲的艱辛與成績,鼓勵孩子們積極進取。

采寫:南都記者 王童 通訊員 湛海穎 王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83a085cb71ee2135e962d78070ce5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