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種習慣,可能是血管堵塞的「元兇」

2024-10-13   搜狐愛運動

心血管醫學領域有一句俗語,叫「人與動脈同壽」。也就是說,通常人的生理年齡就是「血管年齡」。但一些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會進一步加速血管的老化,可能會出現血管年齡超過實際年齡的情況。

血管堵塞,會有什麼危害?

血管是負責輸送血液和營養物質的管道,如果出現堵塞或病變,輕則引起全身不適,重則危及生命安全。

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頸動脈、顱內動脈、冠狀動脈、腎動脈、下肢動脈等全身各肌性動脈可能同時累及。身體不同部位出現血管堵塞,可導致不同的臨床特徵與併發症。

1

血管堵塞發生在腦部——腦栓塞

腦血管堵塞易導致腦梗塞、中風等,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急性腦梗死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其發病機制與心肌梗塞一樣,大多由於血栓堵塞腦動脈。腦卒中則是指由於腦血管嚴重堵塞引起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群。

除此之外,高血壓並發動脈硬化者可發生腦出血,出現意識障礙和偏癱

2

血管堵塞發生在心臟——心肌梗塞

如果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導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壞死,則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發病迅速、致死性高、危害嚴重、預後差,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並且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3

血管堵塞發生在肺部——肺栓塞

肺栓塞是呼吸系統一種常見的血管疾病,具有高誤診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它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主要是因為內源性或者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動脈或及其分支,從而引發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

除此之外,血管堵塞還可能發生在腎臟,導致腎動脈狹窄,出現腎血管性高血壓與缺血性腎臟病。如果發生在腸道,導致腸道血液供應不足,還會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腹痛等症狀。

總之,這種「堵」發生在哪裡都會風險,那麼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血管「堵車」呢?

高脂、高鹽、高糖飲食

悄悄迫害你的血管

1

膽固醇也分「好壞」

血脂所包含的脂類物質中,有一項叫「膽固醇」。膽固醇也分好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又稱為「好膽固醇」,可以將膽固醇轉運到肝臟進行降解,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反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也叫「壞膽固醇」,是血管堵塞的「罪魁禍首」。它容易在動脈管壁沉積,形成脂質斑塊,引起血管腔內不同程度狹窄甚至堵塞血管。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個減少「壞膽固醇」攝入的小貼士:

小貼士:

少吃飽和脂肪酸:如肥肉、肥羊、豬皮、油炸食品、奶茶。

少吃反式脂肪酸:配料表中標註「食用植物油」「植物油脂」「起酥油」的基本都是反式脂肪酸。

適量多吃植物固醇,如豆類、堅果。

2

甜食可能損害血管結構和功能

我國膳食指南指出,城市人群的糖攝入量在逐年增長,其中攝入的42.1%的游離糖來源於含糖飲料和乳飲料。如此高糖的生活習慣,讓高血糖的發病率迅速攀升。

高血糖可能會損害血管內皮,引發血管炎症反應,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膠原纖維組織增生,從而造成血管結構和功能損害。

控糖小建議:

警惕人工添加的糖,如白砂糖、蔗糖、果糖、麥芽糊精、果葡糖漿等,它們在成分表排名越靠前,含量就越高。

避免糖與油一起進食,雖然快樂加倍了,但是熱量也隨之加倍。

3

「鹽值」太高,也有困擾

作為「三高」(高脂、高糖、高鹽)飲食之一,高鹽是如何影響血管健康的呢?

攝入過量的鹽,可能會激活交感神經加重和導致動脈硬化,影響到身體的各種機能。而且,高鹽攝入是我國人群重要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高血壓又是動脈硬化的最強因素。

我國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天的食鹽量不大於6g,差不多一個啤酒瓶蓋的量。除了炒菜少放鹽,日常我們還可以通過幾個小妙招控鹽。

控鹽小妙招:

儘量少食用一些腌制食品。

日常使用低鈉鹽炒菜。

儘量自己在家做飯。餐館為追求口感,通常油鹽量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