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照鏡子的時候,是不是經常產生一種自己很年輕的感覺,可能明明我今年已經20多快三十歲的人了,看起來才18、19歲,放到高中校園,都能完美融入的感覺。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如果你擁有這種想法,可能是你身體健康的一種積極信號。
研究表示,當老年人相信自己年輕時,身體會做出相應的配合。
英國倫敦大學通過對6000多名中老年人進行研究發現,自我感知的年齡可以預測接下來8年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研究樣本由6489名52歲及以上的人組成。這些人的平均實際年齡為 65.8 歲,而平均自我認知年齡為56.8歲。
研究人員通過詢問受訪者「你覺得自己多大了?」對他們的自我年齡感知進行了衡量。同時研究人員還記錄了幾年之內,這些隨訪人員的全因死亡率及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
最後調查表明,協變量的調整對自我年齡感知和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有顯著影響。而且感覺自我年齡比實際年齡大仍然是死亡率的重要預測因素。
同時研究發現,自我感知的年齡可以預測接下來8年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朗格教授也做過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將16位老人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兩組,放置在一個「時間膠囊」里生活一周。
七天裡,老人們都沉浸在20年前的環境里,他們都被要求更加積極地生活,沒有人幫助他們穿衣服或攙扶走路。唯一的區別是,實驗組的老人言行舉止必須「活」在20年前,而控制組的老人是用懷舊的方式談論和回憶20年前發生的事情。
實驗的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他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血壓降低了,步態、體力都有明顯改善。相比之下,實驗組,也就是那些「活」在20年前的老人們進步更加驚人,他們手腳更加敏捷,在智力測驗中得分更高。而且外貌上也發生變化,相比較之下更年輕了。
實驗證明,老人們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輕了20歲,於是身體便做出相應的配合。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很多時候我們錯誤地認為衰老和能力減弱有著必然的聯繫,加之日常中我們對老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忽視,讓老人被定向思維束縛,他們只能習慣性的開始「服老」。
刨除外界因素影響,人類的很多疾病都和心理有著分不開的關係,放好心態,生活和工作中儘量樂觀一些,積極一些,別讓自己太疲憊,我們的身體也許會回饋給你一個更健康的狀態。
關於「感覺越年輕就越健康」的說法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呀!
我是GiHOME,你身邊的健康管家,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生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