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瘦」:錢包空了、焦慮來了?

2022-09-18     鋅刻度

原標題:「躺瘦」:錢包空了、焦慮來了?

撰文/ 盧 麗

編輯/ 陳鄧新

夏天的炎熱逐漸褪去,有的在朋友圈曬起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束花」,而有的則曬起了「秋天的第一頓減脂餐」。

隨著越來越多人注重飲食的健康化,不少學生、上班族、減脂人、健身群體對「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吃的健康,又要吃的均衡,也要吃的有效」正逐漸成為大部分人的常態。

前不久,訂閱制體重管理品牌「咚吃」完成數千萬元A++融資,投資方為上海普維資本。

這意味著,這一賽道也有了資本助推的力量。

而面對眾口難調的廣大消費者,「5:3:2」的「飲食定式」 似乎也讓許多人「累了、倦了」,所以,在不少新老玩家紛紛入局輕食這一賽道後,又相繼推出了「中式輕食」、「暖沙拉」等,一為拓寬輕食路徑,二為俘獲更多消費者的胃。

但事實上,早在幾年前,輕食這一「舶來品」並未受到中國消費者的「熱捧」,而近年來的流行趨勢,輕食市場在未來或許大有可為。

buff加持,「咚吃」能否搶占紅海市場?

「張雨綺又瘦了?琦琦子在線揭秘保持身材的寶藏好物——咚吃21天正餐,每天吃上米其林正餐,輕鬆show出女團。」2020年,張雨綺在第一季《乘風破浪的姐姐》里的出彩,讓大多數人對其發出了讚嘆之聲。而之後,話題「張雨綺 正餐打卡」也帶動了許多人在微博紛紛打卡。

據「塔望品牌諮詢」稱,疫情之下,全民健康意識顯著提高,消費者對於營養健康食品的消費比例上升,大健康產業迅速升溫。其中,天然、低脂低鹽、富含纖維食物的輕食代餐迎來站在風口上的機會。對便捷飲食與健康營養的雙重訴求,推動輕食代餐市場蓬勃發展。

事實上,自2020年開始,「咚吃」受到過譬如頭部主播李佳琦、明星向佐、博主小瑪果果以及《OMG!玩美咖》中歐陽娜娜的傾情推薦。

圖源:咚吃旗艦店

可以說,有了主播、明星、網紅KOL等的「buff」加持,「咚吃」一再融資則顯得「合情合理」。

然而鋅刻度發現,「咚吃」199元的5日午餐系列在其官方旗艦店月銷僅有500+,而主推的21日餐月銷量僅有600+。而在店鋪下的評論里,多是一段段「埋怨」:微波爐加熱根本熱不透、發硬;不合北方人胃口,魚蝦味道很腥、上頭;營養指導師專業性成疑(將胖的原因歸結為辣椒麵);包裝標識非常混亂……

26歲的Taya已工作三四年了,「因為重口味、久坐的緣故,身材管理逐漸失控。」而後,Taya在小紅書博主的推薦下,入手了咚吃21日餐。「純純覺得一個月近1500元的控卡餐,性價比不高,收到以後一看,和我一樣以減肥目的去吃的人,不是因為營養師的合理搭配,而是餓瘦的,分量還沒有我八歲侄兒吃的多。」

「升級之後的餐品還沒有吃過,但以前的餐我吃著就會『反胃 』、『想吐』。可能是自己不太喜歡海鮮一類的食物,在2020年購買過一次之後就沒有繼續回購了。」同為打工人的Daria向鋅刻度談到,「儘管今年已完成了5.0的升級,但很難提起對『咚吃』的購買慾望。當初就是塗個方便,但現在看來,更追求新鮮的食材,而非『二次加熱』的餐。」

由此來看,即使有了多重buff加持,但仍難抓住「長期客戶」,而不斷更新的菜譜,銷售反響似乎也不盡人意。

「高價不等於高質,原本想『治癒』、後來卻『焦慮』」?

「我就是定了一個月的大冤種,21日餐到手價1480元,平均每日70元+。有次好奇看了下配料表,沒吃完的都扔了。配料表堪稱化學元素周期表,糖、鹽、反式脂肪每個分量都不少。此外,保存條件是-18℃,保質期竟有一年。我買的蛋白棒都只有9個月,可想而知,裡面的防腐劑、鈉含量有多重。」在廣州工作的琳琳說到。

據琳琳所說,在其嚴格按照餐表來吃的日子裡,總會出現口渴的情況,而後看到占比很重的鈉含量之後,瞬間「心就涼了」。其中,「日式照燒雞排飯」凈含量460g,每100g就有272mg鈉含量,占比14%,總攝入達1251.2mg;「藤椒風味酸湯魚面」凈含量375g,每100g就有399mg鈉含量,占比20%,總攝入達1496.25mg......

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一般食鹽中鈉含量約40%,也就是說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鈉不超過2000毫克。從上述列舉的數字來看,僅午餐就達一日總攝入量的一半多,而這也不難回答為何購買者「口渴」的疑團。

「但如果非要精細計算的話,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遵循這個標準,只是說,趨向健康態,就應該在鈉攝入量上做一做減法。」健身教練陳林向鋅刻度談到,「加上,餐品的保質期很長,若沒有足夠的鹽分,怎麼能做到長時間保存呢?放冷藏室、取出來,再進行加熱,味道、新鮮度都會大打折扣。況且,有些餐品是植物肉,花錢確實是買到了方便,但買不了食物的新鮮。」

可見,「即想要鎖鮮,又想要控卡」的「咚吃」能否對標消費者「即想要健康,又想要躺瘦」的心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標榜「控卡餐」究竟有沒有效果,Taya對此深有體會。「第一周會很餓,第二周就習慣了,來到了第三周,因為餐重複的原因,會有一些厭倦。除此之外,『高自制力』之下還會產生『逆反』心理。換句話說,可能會引發暴食。雖然一周有一天的『自由日』,但從另一個角度想,自由過後又進入下個階段的『控卡輪迴』,是個人,都會厭倦吧!」

原本想治癒我的『身材焦慮』、『工作焦慮』,沒想到吃完一兩天恢復正常飲食時,一下回到之前的狀態,更焦慮了。」 和Taya一樣, Daria在一番體驗過後,並沒有達到廣告中的效果,「嚴格控制下,瘦個2斤-4斤確實沒有問題,可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就會掉回原點,我想,這也許是營養師推薦復購的一個重要原因。可實際上,依靠這個能維持多久?配合運動、正常吃飯,我想再怎麼樣都比這個好。」

據艾媒諮詢相關數據,對於飲食瘦身,食材營養成分及豐富程度是受訪網民飲食瘦身最關注因素,分別占比53.6%及45.3%。可見,除了飲食營養成分外,瘦身需求人群越來越注重飲食餐譜中食材情況,在達到瘦身的目的下,食用體驗也愈發重要。

圖源:艾媒諮詢

「我本來就不太愛吃主食,可餐里主食又偏多,蔬菜又很少。其次,稱為『黑科技』的蛋白米和面,真心咽不下。比如植物肉末豆乾蓋飯,加熱之後粥不是粥、飯不是飯,肉也沒有肉味,吃了兩口就進垃圾桶了;肥牛飯就3-5片肥牛;臘腸飯的臘腸又黑又干。全餐光海鮮菜品就占了一半,吃到最後就只有腥味了,味同嚼蠟。」

由此來看,「咚吃」若想「建立產品創新到口碑傳播的正向循環,將產品力打造為品牌戰略的關鍵」,還應該在用餐體驗、菜品升級等方面做做加法。

卷完了賽道,卷類型?

「輕食主義」在近年來極力收到年輕人的追捧,「低脂、低鹽、營養均衡」一度成為大部分人擇餐的標準。而在餐飲市場,也捲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輕食風」。就實際來看,「健康飲食」的風直到現在,仍在展現著它的強勁威力。

而風大之後,必然帶來許多新玩家,譬如肯德基在2019年推出的KPRO輕食店;沙縣小吃里的各種雞腿、鴨腿飯;以及羅森售賣的各種沙拉;麥當勞推出輕食產品「輕盈夏巴特系列」……

而同時,老玩家也不乏有「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情況。譬如早期的「輕食網紅鼻祖」的新元素在去年12月宣布破產,輕食餐飲連鎖Wagas也屢次傳出尋求出售的消息……而對於像薄荷健康、超級零以及咚吃等網際網路品牌推出的控卡餐,能否搶占輕食市場,尚還需要觀望。

據「塔望品牌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200億元。線上代餐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已連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低門檻和高利率,吸引了眾多企業和品牌商家入局。另據紅餐大數據統計的結果表明,截至今年2月底,國內經營輕食的企業共計已達到約1.9萬家,其中,沙野輕食、木桑森林輕食健身沙拉、無谷輕食等門店數都已達上百家,這些輕食品牌里僅有約2%的企業處於歇業/關閉的狀態。

由此來看,輕食市場的力量不容小覷。「從4月份至今,我午餐都一直吃的輕食,一份在20元左右,但聚會什麼的都是照常,也沒有刻意讓自己只吃『少油、少鹽』的。加上,自己也是『帕梅拉女孩』的一員,雖然現在只瘦了8斤左右,但沒有反彈的跡象,依然該吃吃、該喝喝,吃到覺得飽了就行。」大四學生於沁談到,同Taya、Daria「高控制之下的飲食」相比,於沁的飲食方式貌似更加合理。

不可否認,當下越來越多人都開起了輕食店,而同「咚吃」一樣,將正餐代餐化,也在助推著大部分經營者開拓餐品類型。

換句話說,卷完了賽道,大家都爭相捲起了餐品的類型。

鋅刻度發現,一家輕食培訓機構的學習課程中,除了常規的沙拉、蕎麥麵、三明治、波奇飯、雜糧飯等,還推出了「暖沙拉」系列以及「日式料理」系列。其中,日式料理里就有牛肉壽喜鍋、豚骨雞肉鍋以及日式滷肉飯、蒲燒鰻魚便當、牛油果壽司等。此外,還有「精緻的網紅brunch」系列,比如嫩煎西冷牛排、菠蘿海鮮炒飯、蘑菇濃湯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輕食店更是推出了符合當地人口味的餐品,譬如西南某地區一家輕食店推出的雙椒雞丁、藤椒牛肉等也是收穫了一大波好評。「開拓餐品類型,主要是延長開店壽命。太多人開輕食店了,不創新菜品,很難吸引消費者。而創新的前提,我們一直講究地是健康、新鮮與質量。」一家輕食經營者提到。

「中式輕食」正興起

當然,線下輕食店在升級換代的同時,也給主打線上的品牌造了一波壓力。「冷凍品加熱略顯麻煩,即使不用解凍,但會造成受熱不均勻、口感差。而有一些還需要連著袋子一起加熱,雖說方便,但塑料袋和餐一起,很難讓人有繼續吃下去的勇氣。」Taya補充到。

總的來說,鐵打的「控卡需求」、流水的「品牌與店」。要想長期留住客源,靠的是真正能拿捏住當下年輕人的胃的「健康餐品」,而不是靠「餓而瘦」來圈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5f5824fbded28d0661369b489951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