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艷星,不為人知的一面

2023-09-22     視覺志

原標題:最美艷星,不為人知的一面

最近刷到一部豆瓣評分9.5的寶藏動漫短劇,一看就停不下來。

每集講述一位女性的一生,她們中有的人赫赫有名,有的人默默無聞。

雖然只有短短3分鐘的時間,帶來的震撼卻無與倫比——《她們的傳奇》

她們的故事,刷新了我們一直以來,對女性自我價值實現的想像力的認識。

她們中有記者、有土匪、有演員、有燈塔管理員,有動物語言翻譯者,還有犯罪現場微縮模型藝術家……她們面臨的境遇,也多少和今天的我們會產生一些連接和共鳴。

不過,雖然經歷與選擇大相逕庭,但這些人生全都閃耀而傳奇。

希望所有女性都來看看她們的故事,真的有被鼓舞到。

「勇氣與冒險不是男人專屬」

內莉·布萊的人生,開局就是一把爛牌。

她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貧困家庭,本名伊莉莎白。

從小喪父,母親改嫁,酒鬼繼父的日常除了喝酒就是家暴。

小內莉不僅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還要忍受來自繼父的暴力。

好在,她終於說服母親離婚,離開了那個噩夢般的繼父。

不過,日子也並沒有因此多好過,年僅16歲的她不得不為了生計奔波。

一次,她偶然間看到報紙上一篇詆毀職業女性的報道,聲稱:

「女性成就不了大事,她們唯一能勝任的工作,就是生養孩子和幹家務活。」

那時正處19世紀末期,這種論調屢見不鮮,甚至是社會主流。

可這惹惱了內莉,憤怒的她給報社寫信,指責他們這篇報道的荒謬偏見和狹隘。

她清晰的邏輯和和優秀的文筆,給報社主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這樣因為一次「怒懟」,內莉得到人生中第一份記者工作。

然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發現這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她比較關注社會問題和真相,但報社卻總讓她寫一些關於時尚、園藝、烹飪等「女記者應該關注」的問題。

於是內莉離開了報社,只身前往紐約闖蕩。

當時的紐約,有一個關於當地女精神病的可怕流言,說裡面環境惡劣,病人們遭到虐待,但真實情況怎樣,沒人知道。

於是內莉參與了一個瘋狂的計劃:偽裝成精神病人混入精神病院內部調查。

這個過程十分兇險,在病院裡她受盡折磨,差點命喪其中。

但也正因她的以身犯險,病院內部糟糕的環境,駭人聽聞的治療手段,女病人遭受的非人對待,都被一一報道出來,引起一片譁然。

人們開始真正關心瘋人院的衛生狀況,和病人受到的待遇。

她那充滿勇氣的「深入虎穴」式調查,更是開創了調查記者的先河。

後來,功成名就的內莉,又有了新的想法。

彼時,約翰·凡爾納的小說《80天環遊地球》大火,從中得到靈感的內莉,決定按照書中的路線出發,證實這一切是否可行。

最終,她用了72天就完成了,她創造了環球旅行的記錄。

她的成功,給當時社會上的女性同胞們帶來巨大的鼓舞:

原來女人可以像男人一樣冒險,環遊世界。

(內莉·布萊)

不過這個道理,另一位女性——迪莉婭在50歲的時候才明白。

迪莉婭·艾克利,原本是一個動物標本製作師的助手。

由於工作關係,她經常和對方一起外出冒險和打獵,尋找展館內需要的動物標本。

後來,兩人結婚了。

迪莉婭漸漸喜歡上了冒險,並且數次拯救了魯莽丈夫的性命。

然而,救命之恩換不來相守到老。

就在迪莉婭50歲時,丈夫出軌了一名年輕女性,從而拋棄了她。

過了大半輩子同樣生活的迪莉婭,突然迷茫了。

直到有一天她終於想通了:沒有丈夫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一個人也是可以去冒險啊!

神奇的是,當她獨自踏上旅程的時候,因為沒有了丈夫這個「拖油瓶」,她反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後來,她一個人獨自穿越非洲,成了第一個獨自穿越非洲的女冒險家。

她和當地人一起生活,同吃同住,還寫了很多關於人種學研究的文獻。

迪莉婭活到將近100歲,她的後半生豐富而精彩。

當回顧起自己50歲的變故時,她覺得那時候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迪莉婭·艾克利)

她們的故事,讓小視不由得想起幾年前在網上看到的一些言論,意思是把旅行作為愛好的女生,在婚姻市場是被減分的。

下面密密麻麻的回答,更是竭力說明女性愛好旅行是何種原罪。

但奇怪的是,男性似乎從未因這個愛好受到苛責,這是何等的偏見。

這兩位女性一個用72天環遊世界,一個獨自穿越非洲。

她們的行為就是最好的證明,告訴我們:

勇氣和冒險不是男人的專屬。

而人生的冒險,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容貌不是女性的限制」

瑪格麗特·哈米爾頓,被稱為「美國最可怕的女演員」。

從小,她就有一個做演員的夢想。

然而在一次次試鏡中,得到的只有嘲諷:

「長得那麼丑,還想當演員?」

「親愛的,我建議你先去整整你的鼻子再來吧!哈哈哈。」

接連的打擊,讓她也開始懷疑起自己。

直到有一次,看著鏡子中自己的鷹鉤鼻子和誇張的尖下巴,她仿佛頓悟了一般:

自己需要改變的不是樣貌,而是策略啊!

如果別人覺得自己長得可怕,那就更可怕一點吧。

她調整了試鏡策略,開始頻繁嘗試一些可怕的反派角色。

後來《綠野仙蹤》劇組尋找演員,導演一下子就看中了瑪格麗特,讓她扮演裡面的反派巫婆。

有意思的是,劇組覺得她的造型不夠誇張,還在她的鼻子和下巴上加了很多假體,讓她看起來更加可怕。

事實證明, 他們沒選錯人。

瑪格麗特用自己才華橫溢的表演,塑造了成了美國影史上最成功的反派。

在廣大女生都在忙著「服美役」的時候,她接受並堅持了自己的獨特之處。

試想如果當初她真的去整了容,可能世上會多一個美女演員,卻少一個堪稱偉大的反派角色。

(瑪格麗特·哈米爾頓)

另一位女性——海蒂拉瑪,則截然相反。

天生麗質的她,年紀輕輕就成了好萊塢的大明星。

不過除了演戲,她從小就對各種發明有濃厚的興趣,經常在自己的小屋裡鼓搗東西。

如果沒有成為一名演員,她可能去從事通訊方面的工作。

海蒂的第一任丈夫是個軍火商,他經常與武器專家一起探討先進的武器概念。

這個過程,海蒂被允許旁聽,甚至幫忙記錄。

因為傲慢的他覺得這些高科技的東西,女人怎麼會懂,更別說海蒂這種漂亮的花瓶了。

殊不知,有電子通訊技術基礎的海蒂,將這些會議信息都默默記在了心裡。

後來隨著二戰愈演愈烈,海蒂逃離了支持納粹的丈夫,來到美國好萊塢打拚。

當時好萊塢銀幕的主流審美是金髮,但海蒂在片中塑造的黑色卷髮美女形象,打破了金髮美女在銀幕的統治地位,她被好萊塢譽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同時,她也沒放棄自己的研究愛好,無線電控制魚雷則是她研究的主要方向。

但當時控制魚雷的無線電只在單一頻道上傳播,很容易被敵方發現並干擾導致攻擊失敗。

海蒂此後一直在尋找將無線電信號加密的方式。

直到有一次,她結識了作曲家喬治·安太爾,在聊到這個問題時,安太爾提到或許可以用自動鋼琴的原理來實現「跳幀」,從而給信號加密。

這樣一來,敵方就無法干擾和躲避魚雷的攻擊,從而會給戰爭帶來巨大的優勢。

他們用了兩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項研究並申請了專利。

跳幀技術設計手稿

可就在他們興沖沖地想把這項發明無償送給美國政府時,卻遭到了質疑。

軍方認為,一個女演員加一個音樂人不可能研製出武器專家都想不出來的東西。

與之相比,他們對海蒂本人更感興趣,並且勸說海蒂既然愛美國,就應該利用她的漂亮臉蛋,幫政府推銷戰爭債券。

事實上,海蒂也真的去這樣做了。

她通過「拍賣海蒂·拉瑪的吻」,募集到了2500萬美元,用於支援美國政府打擊納粹。

只不過她的發明,早被美國人扔進倉庫封存起來,不見天日。

直到數十年後,當以此為基礎的CDMA系統被發明出來,並隨之誕生了一系列諸如Wi-Fi, GPS和藍牙等技術的時候,海蒂·拉瑪的名字才重新被人想起。

此時,她已經83歲了。

2014年,海蒂·拉瑪入選了美國發明家名人堂,她也是唯一入選的女演員。

(海蒂·拉瑪)

雖然海蒂·拉瑪的一生從未因為她的發明而受益,但她始終無愧於自己所相信的那句話:

「電影往往限於某一個地區或者某一個時代,而技術才是永恆的。」

而容貌,也許能限制別人對你的看法,卻永遠限制不了你的思想。

「只要相信,我們就可以走得很遠,非常非常遠」

梅·傑米森的童年在治安混亂的街區度過。

這裡三天兩頭髮生槍擊事件,學校的生活也不盡如人意,作為學校里唯一的黑人女孩,她經常遭受同學們的嘲笑與欺凌。

唯一的安慰,就是電視上播放《星際迷航》的時候。

梅是這個劇集的忠實粉絲,常常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開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漫遊。

面對愛幻想的梅,父母常常告訴她:「你是一個黑人,又是女孩,所以你必須加倍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她聽進去了,於是加倍努力。

周圍的黑人早早輟學,在貧民窟混日子,她卻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史丹福,後來又拿到康奈爾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畢業之後,梅成為了一名醫生,去非洲支援醫療建設。

在這個過程中,她還拿到了科學、文學、工程學和人文學科等總計9個榮譽學位。

只不過偶爾仰望星空的時候,她總能回憶起小時候的夢想。

那個神秘的宇宙正在向她招手, 等待她的探索。

於是她向宇航局遞交了申請,一次被拒絕就申請第二次,終於通過了選拔。

在經過嚴格的培訓後,她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航天員。

之後的梅投身教育事業,繼續在不同的領域裡發光發熱。

對了,此外她還實現了一個兒時小小的夢想,就是參演了《星際迷航》,客串出演了自己在童年時最喜歡的角色帕爾默中尉。

真的很喜歡梅的故事,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所有人:也許環境會限制你,但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只要相信,我們就可以走得很遠,非常遠。」

(梅·傑米森)

此外,劇集中還有許許多多女性的故事,每個都是一段精彩的人生。

比如法醫學家弗朗西斯,因為針織的愛好創立了一個學科;

印度的土匪女王普蘭,一生都在與不公鬥爭;

為家園戰鬥的羅贊,讓侵略者對她的名字聞風喪膽……

同樣,在這些閃耀的女性的背後,更是不難看出當時的社會環境,給女性的生存設置了多少障礙。

優秀的女運動員去參加比賽,體育協會甚至連路費也不給出。

天生聰慧,卻以學校不教「如何成為家庭主婦」為由,不被允許讀書識字。

11歲被迫結婚,被強暴,生病被拋棄,還要被全村視為恥辱,扔到森林裡自生自滅……

仿佛男性適當努力就能成功,女性想要成功甚至生存,都需要披荊斬棘。

她們面臨各種唱衰與潑冷水:

「女性不適合當火山學家。」

「黑人女孩做個護士就不錯了。」

「女性的價值只有生育和做家務。」

「你這麼丑,做什麼演員夢?」

「你這麼漂亮,怎麼可能有真本事?」

……

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們的閃光才顯得尤為珍貴。

她們卻用自身經歷說明,生而為女性,可以活得多麼精彩,也不禁讓人思考:

如果用三分鐘來概括你的一生,你希望它是怎樣的?

22 / Sep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 喬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5b852d6bf71e507526be88c30f3e6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