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區河莊坪鎮:「三大舉措」助推鄉村振興

2023-10-25   延安發布

原標題:寶塔區河莊坪鎮:「三大舉措」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寶塔區河莊坪鎮黨委認真落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部署要求,堅持科技為先、人才為本、產業為要,多渠道、多舉措、多路徑促進村民群眾持續增收,全力推動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科技為先「興農」,撬動創收槓桿。圍繞打造高效農業、智慧農業、有機農業的目標,依託山侖院士工作站「落戶」優勢,推廣行間油菜覆蓋還田集約化經營、山地蘋果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坑施肥水旱作節水和果樹廢棄枝條栽培香菇技術,對全鎮58戶農戶、69戶脫貧戶農業產業進行改造升級。通過與專家上下聯動,形成「政產學研用」強大科技合力,確保各項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幫助果農畝均收入從0.9萬元提升至1.7萬元。堅持因地制宜,支持劉興莊、崔屹嶗、康家溝村36戶群眾種植蚯蚓肥西紅柿、葡萄、甜瓜等綠色健康果蔬,取得了較高效益。成立有機農產品工作專班,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大學生命科學院合作,積極推動蚯蚓肥綠色果蔬有機認證,通過提升農產品品質收益,持續推動群眾增收。依託智慧鎮區綜合指揮調度平台,通過超視距系統、溯源追溯系統監測農作物實時生長狀況,在萬莊村產業區域設置監測點、部署微氣象觀測系統,提高鎮區農業抵禦災害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為全鎮高效農業發展、群眾致富增收插上智慧科技的翅膀。

人才為本「助農」,激發內生動力。堅持做好留才、引才、育才「三大文章」,建設鄉村人才體系,打造鄉村人才隊伍,增添鄉村振興新活力。著力打造「教育強鎮」,先後投資2億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小學、中學,引進民辦中學,設立教育獎勵基金會,通過教育高質量發展,吸引市內常住人口入鎮、返鄉創業大學生回村、域外人口創業置業,促進人才回流。引進山侖院士工作站專家團隊、社科院在讀博士高瑜技術團隊等高層次人才隊伍,並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大學生命科學院開展校地合作,西農大鄉村振興專項研究生連續兩年紮根基層一線,服務產業發展、助力群眾增收。目前,全鎮已形成「一本規劃」「五塊牌子」「一支隊伍」的西農模式,湧現出了毛偉、高瑜、韓瀟、趙斌等一批優秀的返鄉「新農人」,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以返鄉創業青年、返鄉大學生、種養殖戶等為主體,實施鄉村人才技能培訓計劃,分批次組織支部書記、第一書記外出研修,完成轉移就業勞動者技能培訓500餘人。通過高層人才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促進85戶農戶由基地務工轉為承包經營,每戶每年收入4-6萬元,其中脫貧戶62戶;菌棒加工車間雇用工人50餘人,其中脫貧戶涉及30餘人,人均增收2萬餘元。

產業為要「富農」,推動鄉村振興。堅持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持續拓寬群眾增收共富渠道。盤活閒置無用的鹽鹼地,引進延安菌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萬莊建立食用菌栽培基地。盤活山體窯洞引進特色民宿,流轉解家溝、康家溝、李家窪、趙家岸400餘畝閒置土地資源。引進彩票專項公益項目,計劃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將「沉睡資產」變成「有用資源」,輻射帶動600餘名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在城郊川道村,發展採摘垂釣等休閒觀光農業和小雜糧加工,在拐溝村,發展山地蘋果、蚯蚓肥有機健康果蔬和湖羊、珍珠雞、梅花鹿等特色養殖,目前已形成業態豐富、種類齊全、品質上乘的綠色健康農產品產業集群。在紅莊、萬莊村,發展靈芝、木耳、羊肚菌、滑子菇、金絲皇菊等高附加值農產品,目前已形成全市首屈一指的集約化、精品化、品牌化新型菌類產業集群,香菇菌棒於今年9月4日出口海外,實現延安市菌類產品對外貿易自營出口零突破。依託紅色產業,以金延安景區、趙家岸村、萬莊村三個農文旅示範點為節點,通過打造集「產、學、研、養、旅」為一體的全域旅遊構架,協同發展紅色研學、生態農業、鄉村旅遊等新業態,吸引省內外遊客前來觀光研學,體驗黃土風情文化,帶動鎮村群眾就業創業、持續增收。

來源:延安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