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美國總統選戰最後衝刺「怪現象」頻出

2024-10-27     國際在線

  新華社北京/華盛頓10月27日電 題:美國總統選戰最後衝刺「怪現象」頻出

  新華社記者孫丁 熊茂伶

  今年美國總統選舉日為11月5日。隨著選舉日的臨近,選戰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民主、共和兩黨陣營勢均力敵,在各自積極造勢拉票的同時,也加大了相互攻擊的火力。美國各界高度緊張,輿論場一片喧囂。

  如此背景下,一系列選舉「怪現象」湧現。在美國媒體和專家看來,這些「怪現象」背後有政治因素,也有利益考量。這場選舉究竟會把美國帶向何處?許多人感到焦慮和擔憂。

  這是2023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白宮。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反常呼籲提前投票

  「你好,我是拉拉·特朗普,代表特朗普總統競選團隊,我們希望你在選舉日之前投票……選情十分膠著,我們的投票率必須很高,讓勝利不被操弄。」這是由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聯合主席拉拉·特朗普錄製的電話語音信息。拉拉·特朗普是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特朗普的兒媳。

  有數據顯示,從10月初開始,估計至少有28.6萬個帶有這段語音信息的「機器人電話」打給了賓夕法尼亞、喬治亞、亞利桑那等關鍵搖擺州選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披露,今年早些時候,拉拉·特朗普還錄過另一段語音,內容是質疑2020年大選郵寄選票舞弊。

  在2020年大選敗選後,特朗普堅持認為當年選舉中的郵寄投票和提前投票存在大規模選舉舞弊,民主黨方面則稱之為沒有證據的「陰謀論」。然而,在今年總統競選中,特朗普改變態度,呼籲共和黨選民提前投票,前後矛盾的信息引起美國多方關注。

  7月18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前排左二)和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萬斯(前排右二)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向觀眾致意。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通常來說,民主黨選民更傾向於郵寄投票和提前投票,而共和黨選民更多在選舉日當天投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最新一項民調顯示,今年已經提前投票或計劃提前投票的選民中,大部分支持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而大部分打算在選舉日當天投票的人支持特朗普。

  目前,美國絕大多數州都開放了提前投票或郵寄投票。在喬治亞州提前投票首日,就有超過32.8萬人完成投票,大幅刷新該州歷史記錄。英國廣播公司文章說,這折射出今年的白熱化程度。

  美國媒體和專家認為,特朗普一反常態呼籲共和黨選民提前投票,反映出他同哈里斯對決的激烈程度,雖然無法一下子改變共和黨選民長期以來的投票習慣,但他不想讓民主黨獨享提前投票的優勢和曝光度。

  名人名流入場「豪賭」

  美國科技企業家、超級富豪埃隆·馬斯克近期在網上發起一項支持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和第二修正案的在線請願書,以支持共和黨人特朗普並宣布在美國大選選舉日前,以抽籤形式每天向一名簽署該請願書的「搖擺州」註冊選民發放100萬美元。馬斯克日前在社交平台X上轉發了8位「獲獎者」手持巨幅支票的照片。

  據美國選舉和民調專家分析,「搖擺州」的戰況將決定今年總統選舉的結果,而特朗普和哈里斯在「搖擺州」的選情難分上下。路透社文章寫道:「這筆錢是馬斯克利用其巨大財富影響特朗普同哈里斯激烈選戰的最新例證。」

  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時,馬斯克曾是他的批評者。2022年,馬斯克曾表示,他此前絕大多數情況把票投給民主黨人,但接下來打算給共和黨人投票。今年,他為支持特朗普競選成立了「美國政治行動委員會」,迄今已為該組織提供至少7500萬美元的資金。

  有分析指出,馬斯克「倒戈」有多重原因:馬斯克擁有一系列涉及衛星、電動汽車、大腦晶片和人工智慧機器人的企業,這些企業嚴重依賴聯邦政府的合同和規則。而拜登政府過去四年對其相當冷淡。此外,特斯拉不組建工會,而汽車製造業工會是民主黨票倉,拜登公開支持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卻「冷落」特斯拉,馬斯克對此極為不滿。

  哈里斯同樣在爭取名人名流助陣。今年9月,哈里斯同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舉行的總統競選電視辯論結束後,美國「頂流」娛樂巨星、在社交媒體上擁有數億粉絲的泰勒·斯威夫特宣布將在今年總統選舉中為哈里斯投票。此外,喬治·克魯尼、安妮·海瑟薇、珍妮弗·勞倫斯等一眾好萊塢巨星也都「背書」哈里斯。

  不過,名人的「背書」效果可能適得其反。英國輿觀調查公司9月一項數據顯示,約五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斯威夫特的「背書」會降低他們對哈里斯的投票熱情。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9月的民調也顯示,21%的受訪者表示馬斯克的「背書」會反向影響他們對特朗普的投票熱情。

  政治暴力愈演愈烈

  過去三個多月里,特朗普已經歷多次未遂刺殺,哈里斯競選團隊在亞利桑那州的一處辦公室遭槍擊破壞……今年美國大選在政治極化和輿論撕裂加劇的同時,政治暴力也愈演愈烈。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民主、衝突和治理項目高級研究員蕾切爾·克萊因菲爾德指出,在當前高度緊張的政治和輿論環境下,候選人被襲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這張9月10日在美國費城總統辯論媒體中心拍攝的視頻畫面顯示,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右)和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費城參加電視辯論。新華社記者 李睿 攝

  儘管特朗普和哈里斯都譴責政治暴力,但兩大陣營之間的相互攻擊幾乎一刻沒有停止,「騙子」「罪犯」等極端言語層出不窮。隨著選舉日臨近,雙方言語越來越粗魯。特朗普日前在賓夕法尼亞州拉特羅布市舉行的集會上猛烈抨擊哈里斯,稱哈里斯比民主黨一些左翼人士還要「激進和瘋狂」。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舉行的一場集會上,哈里斯攻擊特朗普的年齡和體力,諷刺特朗普「無法進行思考」。

  大選在即,隨著美國政治極化日趨嚴重,兩黨相互攻擊不斷升級,美國民眾對政治暴力的擔憂明顯加深。昆尼皮亞克大學9月一項民調顯示,約四分之三的美國潛在選民表示,他們非常擔心或有些擔心今年總統選舉結果出來後會發生政治暴力事件。該大學民調分析師蒂姆·馬洛伊說,許多選民擔心政治言論的升溫沸騰會成為政治暴力的導火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4b619762277ed190c8f9e84725ab6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