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期刊《先進研究雜誌》近日刊發的一篇論文中提到,南京醫科大學夏彥愷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駱永明教授團隊,首次在人體血栓樣本中發現了一定數量和不同類型的微塑料和染料顆粒。「我們認為,環境因子尤其是微塑料、染料顆粒,可能與血栓的形成存在潛在關聯。」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有的人可能會問這個發現有什麼意義嗎?對於微塑料來說當然有意義,而且意義巨大。因為早在去年,南京大學的科研團隊就在人類的排泄物中發現過大量的微塑料成分。它們現在不滿於僅存在於人類的消化系統了,它們經過幾年時間的努力,成功滲透到了人體的血管之中,並且微塑料是無法溶解在血液之中的,經過常年累積之後,就會堆積在血管之中形成血栓,最終會導致人類的血管堵塞,甚至威脅到生命。所以對於微塑料來說,這能不算是一項巨大的突破嗎?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微塑料正成為一種新型的全球性污染物,這是一種直徑只有納米級和微米級大小的難以降解的塑料顆粒。它們在海洋、土壤里大量存在,甚至可以被植物的根莖吸收進入食物鏈。」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微塑料對人類會產生何種影響,但始終缺乏它們對人類健康產生影響的直接證據。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研究團隊耗時一年多,收集病分析了一些樣本後發現,患者的微塑料、染料顆粒檢出數量與血小板水平高度關聯,並據此提出理論假說。血液系統中微塑料等顆粒數量的增加可能會增加小血栓、血小板和顆粒之間碰撞的幾率,從而加速血栓形成。
所謂病從口入,但是現在的微塑料不止從我們嘴接觸到的東西進入身體里了,連我們吸進去的空氣都可能存在微塑料。因為塑料在被當成垃圾丟棄後,在經過大自然的分解後也會變成大小不一的塑料物質,而小到100微米一下,它就可以自由的漂浮在空氣之中,通過空氣進入我們的肺部。它們開始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可降解塑料、可吸收的紙杯吸管的出現開始逐漸代替塑料製品,目前普及程度不廣,我們還無從得知效果是否明顯,而塑料袋在我們日常中又普遍存在,這也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但是不論怎樣,科學家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日常生活能減少使用塑料製品還是儘量減少。
我是GiHOME,你身邊的健康管家,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生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