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顧】九龍十三姨:全球資產配置的簡單入門方式

2023-09-06     雪球

原標題:【文字回顧】九龍十三姨:全球資產配置的簡單入門方式

作者:雪球路演

來源:雪球

》》》點此觀看直播《《《

#好市發聲,浪底淘金# 雪球基金直播節來啦!基金學習大禮包派送中:年度好書免費郵到家+雪球獨家策略報告限量送,點擊直播間彈窗/直播回顧下方卡片,添加小雪入群後,基金學習大禮包立馬拿到手!

#好市發聲,浪底淘金#百位大咖齊聚2023雪球基金直播節

【直播主題】全球資產配置的簡單入門方式

【直播嘉賓】九龍十三姨 雪球人氣用戶

【直播看點】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全球資產配置的必要性

全球典型大類資產品種和特點

國內熱門QFII標的簡介

以下為完整直播文字回顧:

九龍十三姨:雪球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全球資產配置的一些理念或者方法。這一次準備的內容比較基礎,主要跟大家講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以及全球資產配置的基本方法。如果您對全球資產配置已經有一個自己大概的框架,可能今天的內容就比較基礎一點。

今天主要分四個模塊,一個是關於全球資產配置的基本概念。第二為大家梳理了國內可以投資的海外資產。因為既然是全球資產配置,中國的一些基金或者一些股票,大家是比較熟悉的了。更多的可能側重在通過QD的形式,投資一些海外資產。有哪些資產類型可以給我們選擇。

第三個模塊給大家分類匯總一下,目前可以投資的海外資產裡面大致有幾個類型。而且是我認為在全球資產配置里必須要考慮的,或者值得花時間去進一步探索的。第四塊分享一下海外一些大的機構,他們在做全球資產配置的時候具體是怎麼做的,希望給大家一些思路。

首先了解一下基本概念,我想要從三個詞語來解釋一下全球資產配置。首先解釋一下資產是什麼。我想只要你在國內,在銀行做一些理財,你去證券公司買一些基金,有客戶經理給你服務,他都會跟你介紹大類資產配置的概念。

大類資產常規來說會分幾類:股票、債券、商品以及其他的另類投資。有一些人會把貨幣作為一項資產,比如我帳戶上都是人民幣,我把部分的人民幣換成美元,那也是屬於配置的一部分。有一些人是這樣想的。你也可以把它刨除在外。刨除在外的話,基本來說股票、債券和商品已經覆蓋了大多數投資人的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了。

對於高凈值群體來說,他們可能會將部分的資產投資於股權。房地產就不用說了,還有REITs、藝術品這種,都是屬於另類的投資。商品裡面比較常見的,貴金屬就是黃金比較常見,能源裡面原油屬於比較常見的投資品種。

股票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如果想要嚴格地給股票市場做一下分類,國內市場是一類,海外的成熟市場是一類。港股是相對比較成熟的市場,美是全球最成熟活躍度最高的市場。有一些海外新興市場的標的,這兩年越來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比如越南和印度這兩個市場,大家是比較感興趣的。越南在國內是有相應的QD基金可以選的,印度暫時是沒有的。

國內的債券,大部分人可能會用普通的理財產品來替代。因為目前雖然理財產品是凈值化管理了,但是銀行還是會偏保守一點,它會給你三個月、半年的基準利率,一般來說大差不差。但是也不排除之前房地產那一波風險導致的一個大幅的回撤。海外債券就是美元債,美元債比較特別,等一下我可以略帶講一下。這個就是一個大類資產的框架。

回到全球資產配置,當我們提到資產的時候,大體就是指股票、債券、商品和另類,商品有時候也會分為另類。接下來解釋一下全球,這個是顧名思義的,我們不光要把自己的視野放在國內,現在隨著國際關係越來越複雜,我認為越來越多的人應該會越來越注意到海外的一些投資機會,進而分散整體資產的風險。

這裡列了參考,世界頭部十五大證券交易所的市值。可以明顯看到,美國美國股票市場的市值應該是一騎絕塵的。兩個加起來的市值是中國市場的幾倍。當然中國市場也不差,中國市場在全球排名的市值也是比較靠前的。其他像歐洲、日本、中國香港,港股算是獨立的一塊。印度市場也算是規模比較大的。

對一般投資者來說,大家的資產量是有限的。我所說的有限是指差不多等值1000萬美金以下,這樣的資產規模,沒有那麼大必要去投資什麼英國、加拿大,這種我們不熟悉的市場。這些市場相信也是有機會的,但是每人的精力是比較有限的,有限的資金基本上配置在中美,或者泛歐交易所,差不多就夠了,這個是股票這一塊,債券同理。

為什麼這裡只列了股票?因為商品這些都是全球性的資產,沒有國家的區分,只有你是以人民幣去買這種商品,還是以美元去買這種商品,所以這個不存在所謂的區位的劃分。房地產會有區位的劃分,這裡的房地產REITs,就是房地產信託基金。像這種不同的區位,體現的風險收益屬性也是不一樣的。

這張圖列了全球主要的大類資產的歷史表現。這張圖是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的。我列舉幾個,比如白色的這個就是REITs基金,房地產相關的。藍色的是金價黃金,你會發現在不同的年份,沒有永遠優秀的資產,不同的年份總有相對比較優秀的資產,但是沒有永遠都很好的資產。

這張圖清楚一點,它列了比較常見的資產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今年上半年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關注全球資產配置,可能也是因為這兩年A股市場確實很不好做。反而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美股市場有很好的表現。這就吸引了越來越多人慢慢地把關注點放在了美股,或者是一些已開發國家市場。這個圖做個參考。

金價今年上半年表現也還不錯。恒生指數港股也是被A股帶下來的,恒生指數,滬深300,代表中資的一些指數,今年上半年的表現都會比較差一點。這只是做一個參考,並不是說我現在列出來的差的,以後都是差的,好的就是以後永遠好的。只是讓大家有一個概念。

全球資產配置,剛剛全球和資產都解釋了,配置是什麼概念?為什麼要做配置?直白點來說,如果我找到一個資產,它比其他的資產長期業績表現好,我有配置的必要嗎?我就買一兩個,為什麼要配置呢?這裡就要講到一個理論的基礎。關於資產配置的理論基礎有很多,我這裡列出來的是均值方差理論,這個理論比較好解釋,非常通俗易懂。打個比方,有兩類資產,A資產和B資產。A和B的收益率都是10%,但是A的波動率是這樣子的,B的波動率是這樣子的。我們用標準差來反映它的離散程度,或者體現它的風險。均值方差理論的結論是,如果這兩項資產收益率都是10,波動率不一樣,那麼我各買50%,最後得到的資產組合的收益率,應該是50%乘以A資產加50%乘以B資產。

更廣泛的結論是,我的資產組合是兩項資產的加權之和,權重和。但是這個資產組合的波動率並不是50%的A的波動率加50%的B的波動率,而是與A和B之間的協方差相關。而協方差與它們兩者的相關係數有關。總的來說,相關A和B的相關係數越低,兩者的協方差越低,那組合的標準差就低,最後就體現了資產組合的波動率就越低。

總結來說,A和B收益率即使是一樣的,波動率不一樣,我把它各買50%,最後我還是得到了10%的收益率,但是整體資產的波動率下降了。這就是為什麼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放在兩個籃子裡,因為兩個籃子同時掉在地上的機率比較小,所以整體資產組合的風險就更低。

基於這樣的理論基礎,我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不管是不是做全球資產配置,一定是要找到兩個資產的相關係數比較低的,這是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是,最好兩個收益率都還可以。我這裡舉的是A和B都是10%的例子。假設A資產是10%,B資產是1%,即使它們的相關係數是0,兩個資產各配50%,我的資產組合就只有5%的收益率。可能有的投資人就不接受了,他寧願要A資產,承受更大的波動率。

如果能找到兩項資產的收益率都還不錯,它們兩者的相關係數比較低,那兩者組合就是比較好的資產組合。

我們來看相關係數,這是之前光大整理的2013年到2023年,過去十年的月度相關係數。過去十年滬深3001年化收益率5.2%,標普500年化收益率10.7%,中證全債5%,我們先暫時看到這裡。滬深300和中證全債這兩個年化稅率都是5.2到5%,但是兩者的相關係數是-7.5%。所以理論上來說,我如果把滬深300和中證全債放一起各50%,還是能獲得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但是整體資產的波動率就下降了。

標普500,當然標普500還要額外再講,因為美股歷史的表現比A股階段性要強一點。如果我本身是滬深300,加上標普500,一定對我整體組合是正向相關的。首先滬深300和標普50的相關係數也是比較低的,只有16.2%,1是百分之百正相關。0.162也是比較低的相關係數。而且標普500從歷史收益來說,也要比滬深300強。所以假設我原有的資產都在滬深300裡面,挪一部分給標普500,我覺得是值得的。

當然這裡面還要考慮到收益的延續性,很多人可能對美股不太了解,他會提出質疑。過去2013年到2023年,它年化收益率10.7,這個收益率是否具有代表性,未來我能不能期望它年化繼續有10左右的收益率,這是另外話題了,等一下我們也可以看相關的數字。同理,滬深300跟comex黃金的相關係數也是比較低的,這是比較幾個比較常見的。

這一頁相對比較學術一點。隨著資產配置理念的演化,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資產配置理論基礎。但是我覺得一般的投資人沒有必要深究,我可能也未必搞得特別清楚。大概的道理大家了解就可以了。大概的道理就是,利用不同類型資產的低相關度,來提高總體資產的風險收益性價比。

下面是國內可以投資的一些海外資產的整理,分了幾個類型,第一個是QD偏股基金。所謂偏股基金就是把主要投資於股票資產的類型也放在裡面了。偏股基金裡面,我把指數給列出來了。下面這張圖是按照2023年上半年的收益率排序的。一騎絕塵的是納斯達克100指數。

說老實話,今年上半年美股的表現應該是超很多人的預期的。至少年頭的時候大家對於美股是偏空的心態,這個心態也很好理解,美聯儲的加息力度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的。理論上來說,在利率這麼高的情況下,對成長性的股票應該是有壓制的。所以年初的時候,基本上所有的觀點都覺得美股會跌。但是美股上半年就是漲了。

要還是因為ChatGPT這種主題概念的帶動拉動了美股。還有一點確實全球的經濟都比較差,資產總要有一個流向,最後還是流到了美股,這是我自己總結的理由。所以2023年上半年基本上表現好的頭部的,那就是美股指數了。

你也可以投日本的股票,日經225指數,也在今年表現比較好的位置。以前我有寫過日經225的文章,但是當時我拉數據的時候,日本股票很一般。它就是最近一年漲得比較多。

半導體不用說了,德國dex指數裡面,30隻股票都是偏工業的一些頭部的股票,資質也還不錯的,這裡我就不做贅述了。

很多人主要是投A股為主,今年上半年A股的表現大家心裏面都有一本帳。相比於全球的其他資產,A股今年上半年表現是比較差的。順便說一下,納斯達克100指數近三年、近五年和近十年的回報數字都是很漂亮的,這跟美聯儲長期以來低息的貨幣政策,以及美國以網際網路企業代表的新興行業的成長性,都有比較大的關係。所以買納斯達克100的投資人,投資體驗是非常好的。

有點乏力的是恒生指數。恒生指數也是屬於海外指數,它是香港市場的。恒生指數過去三年都不是很好,恒生科技也一樣。因素概括起來有幾點,一個是疫情的影響,另外以前在滬港通沒有通,就是2014年之前,恒生指數跟美股的關聯度會大一點。因為港幣和美元是聯繫匯率制度,所以你可以理解成香港的貨幣政策跟美國的貨幣政策是同步的,企業又是香港本地的企業比較多。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到港股上市,港股通開通,2015年開始,以恒生指數為代表的一些港股指數,它的關聯度越來越貼近於A股。

總結來說港股是一個貨幣環境對標美國經濟,經濟基本面對標中國的市場。所以當美聯儲加息的時候,對港股來說它也是高息的環境。另外國內過去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經濟比較差的時候,也體現在港股的基本面上面。所以恒生過去應該是受到了兩重衝擊,一重衝擊是美國的高息帶動了港幣的高息。還有一個是國內的經濟基本面拖累了恒生指數。

但是沒有永遠差的市場,當它受到這樣的打擊的時候,也意味著未來當美國的貨幣政策慢慢趨於寬鬆的時候,再加上國內經濟的基本面邊際修復的時候,港股有可能會迎來戴維斯雙擊,但是這個時間點就很難判斷。

其他的指數型的基金就大差不差。它裡面可能會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比如跟蹤納斯達克生物科技的,或者跟蹤石油天然氣企業的股票的,這種也有,名單都在我的專欄裡面。偏股還有一個主動管理型的,我自己不太愛買主動管理型的QD基金,因為指數型的QD基金已經夠選了,所以好像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硬要去選一個主動管理型的。

而且我覺得國內的基金經理,對於美國市場未必那麼了解,或者對於美國香港市場,他未必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研究。所以我傾向於選擇指數型的。

但是這裡需要留意的有一個越南的指數,天弘越南市場,它被定義為主動管理型的基金。可能當時在設計基金的時候,因為越南的資本是限制的,有一些企業外資是投不了的。所以它設立不了指數基金,即使設立成指數基金,它也是會有偏離的。所以最終就決定做成一個主動管理型的基金。這個是要特別說一下的,因為全場也就這一個投越南的。

印度也有,剛剛我講錯了,可能我確實有點老土了。有一個紅利印度,是以MSCI印度指數作為業績比較基準的。這個我可以之後來寫一篇文章,可能它規模太小了,我就好久沒關注了。其他的主動管理型基金,沒啥很特別的。像這種上半年表現能夠達到44左右的,我猜大體應該可能大概,跟納斯達克100跟得比較深一點。

主動管理型基金還是比較多的,當然大體都上不了規模。

這張圖我做了個匯總,把指數型的股票型基金刪除了重複項,把規模最大的那一隻列出來了。看這一頁跟綜指數名稱這裡,大概就知道QD指數基金裡面跟了哪些股票指數。下面是QD債券型,QD債券型基金是沒有指數基金的,都是主動管理型基金。

債券基金有幾個點值得講一下。首先在看債券基金的時候一定要區分它的定位,到底是投海外的投資級債券,還是去投海外的垃圾債。怎麼區分呢?首先從它的歷史業績可以看出來,一般投資級債券的回撤不會特別大,通過業績比較基準也可以看出來。

打個比方,第五個華夏海外收益,它的業績比較基準是同期人民幣三年定期存款。這就意味著,除非基金經理腦子壞掉了,不然他應該會選擇投資級的債券基金比較多一點。垃圾債非常典型的就是過去兩三年的中資房地產債券,都能叫垃圾債。跌得狠的時候基金跌個六七十都是很正常的。

像這種的你也可以說它算是機會,但是這裡面有一個bug,這些基金規模都比較小,這種垃圾債你現在買的話,基金經理如果沒有特別多新進來的凈申購的資金,他也沒有辦法去買他想要買的資產,就只能等著他爛在手裡的那些地產債估值會有修復。爛在手裡的地產債,也有真的是躺著起不來的,這種地產債也很多,也有交易比較活躍的,這個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如果要講要講好久。

總體來說對於沒什麼投資經驗的投資者來說,我的態度是不要買QD債券基金,也不要想著有什麼投機性的機會。如果你想要投機性的機會,這個就像賭錢一樣的,對於它收益的預期,那種確定性沒有那麼強。

還有一種思路,因為現在美債的收益率比較高。市場目前預期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降息,這種投資級債券,就是評級相對比較高的債券,價格有可能會往上漲,這是一個思路。基於這樣的投資思路,你也可以選這種債券基金,但是一定要去嚴格地看,它是否底層資產百分之百是投資級的美元債。

最近針對於資產在海外的投資人有一個投資思路,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可能會考慮用一些資產買美國國債,這種美國國債有的票息很低,可能就一兩個點左右。因為之前加息它的價格跌了很多。我現在買,其實就是賭它未來會降息。在降息的環境下,這種票息低的美元債,漲幅就會比較大,有這麼一個思路。

最後是QD另類。所謂另類就是把股債全部刨開來了。這裡面占比比較多的一個是跟蹤原油。比如第一個國泰大宗商品,我之前寫過文章,它當時是買原油的,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是買原油。還有倫敦金就是金價。還有是REITs基金,就是房地產信託,也是屬於另類比較常見的品種。

基本上另類就這三大類:原油、黃金,還有房地產信託。其他比較特別的,第十九行博時抗通脹增長回報,它就跟蹤了好幾個農產品、能源、貴金屬這些。但這規模也太小了一點,4000萬規模,都沒什麼人買。最近一年年化6.34,大體就是這些。

剛剛講了這麼多,提幾個我認為如果做全球資產配置可以重點考慮再去深挖的品種,一個是美股,剛剛大家已經看到了一些數據,又翻回到剛剛講的標普500,就是美股和中國的股票是存在一定的低相關度的,是值得做資產配置的。這是標普500過去十年的表現。

這張圖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點是,2013年到現在,黃線是標普500,滬深300是藍線。2013年到2021年兩個指數表現差不多,但是從投資者的體驗來說,相信應該是美股的投資體驗會好一點。

什麼叫投資體驗?打個比方,滬深300有漲的多很多的時候,但是對於一般的散戶來說往往不是在低點買入,他是在高點買入的。我挑任何一個時間點買入,標普500的勝率要高很多,這樣講可能更清楚一點。在任何時間點買入,標普500勝率更高,滬深300要差一點。這是截止到2021年的。2021年以後確實滬深300走的就會比較弱一點。

這是總體的區間回報,近五年的、近三年的、近一年的,自定義區間是過去十年的。這是一個數,給大家參考一下。

看一下標普500的行業分布。剛剛我忘了講了,標普500選了美國頭部的50家大盤股,它的總市值占到了美國股票市場總市值的80%,應該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滬深300是選擇了中國頭部的30隻股票,它也是有代表性的。但是如果看行業分布,標普500即使是頭部的,它信息科技的占比,醫藥的占比相對來說也要高於金融的占比。這個行業占比跟滬深300完全不一樣。滬深300頭部的應該是消費還有金融會多一點。說到底,這也跟不同國家的發展階段有關係。

還有一個指數是我自己長期做定投的指數,就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納斯達克100選的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100隻最大的非金融公司股票,它把金融行業的股票全部剃掉了,並且它選的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有三個比較大的交易所,納斯達克上面上市的企業,成長性會更大一點,IT行業確實要多一點。

如果把納薩克放在剛剛的圖裡面,要遠遠好於標普500和滬深300。這已經不是資產配置的問題了,本身它的收益率就是要比現有的資產的回報要遠遠高很多。我們剛剛講的AB兩個預期兩個收益率都是10,我是利用它們的低相關度來提高我總體資產組合的投資性價比的。考慮納斯達克100或者標普500的時候,相當於是把A資產從10%變成了15%或者20%,那自然你整體投資組合的投資性價比就會很高了。再加上它跟你的B是低相關的,這也是收益率數據。

這裡簡單看一下納斯達克100,體現了它的屬性,大致看一下,科技和可選消費基本上占了80%,全部都是偏科技行業的股票。

剛剛講的是美股,當你開始做全球資產配置的時候,這是第一個要考慮的資產類型。而且我覺得是可以大比例配置的。因為剛剛講到了A和B的資產組合,比如原有的A股資產你配了100,新增一個美股資產只配10萬,起到的資產配置效果是比較低的,那你還不如總資產100,30%到40%配美股都沒有問題。

因為現在美股市場比A股要更加成熟,頭部的500家100家企業基本面也要比A股的好,這是實事求是地講,希望A股以後可以超過美股。

股票講完了,REITs我覺得也值得講一下。REITs值得講的點是在於,國內之後也慢慢會有更多的REITs在A股上市的,這是晨星的測算。從結論上來說,晨星,打個比方原來是美國的股票加美國的債券,加上短期國庫券,你可以理解成現金,它是這麼個配置法,它的年化收益率是10.2%,年化波動率是9.9%。

如果引入20%的REITs,這20%裡面是80%從債券裡面割出來的,股票裡面再割掉一點,這樣你的年化波動率不變,但是年化收益率提高了,年化收益率可以到10.7%。這是跟你講的一個結果,告訴你如果整體資產裡面配15%到20%的REITs,可以提高整體資產組合的有效性,優化風險收益比。

這是美國的公募REITs和其他不同資產的相關性,跟國內資產的相關性,美國的REITs跟A股的資產相關性一定是很低的。因為REITs在美股上市,所以它必然跟美股的相關性會高一點。你看REITs跟標普500的相關性就有0.65,這個相關性是屬於比較高一點了。跟這種高收益債,高收益債其實就是垃圾債,或者是一些評級比較低的債券,它的相關性也會比較高一點。

剛剛講了REITs為什麼要單獨講,因為國內也有REITs基金了,甚至有中證REITs指數。這是華泰的統計,因為中國的REITs歷史還比較短,它是2021年的數據。中證的REITs跟滬深300相關性也很低,只有0.15。這個是值得做的,如果不想做海外的資產,國內的公募REITs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你的投資組合的性價比。

不過現在國內的REITs有一個小問題,美國的REITs的品種特別多。它有把數據中心做成房地產基金的,公寓什麼的就不要講了,還有把倉儲做成REITs的。像數據中心這種REITs,它股票的特性就會比較強一點。像林地或者基礎設施這種的,它的債性會強一點。

國內的REITs,目前因為大家還在探索推進的階段,目前還是偏債性,偏固定收益類的比較多一點。相信國內的REITs未來會有比較高的增長潛力,是值得關注的一類資產。

還有就是黃金了,黃金我以前不是很喜歡配。黃金跟不同的資產有低相關性,但是黃金長期的投資收益率並沒有特別高,只是這兩年相對高一點。因為今天材料準備得比較倉促,可能沒有充分的論據提供給大家。後面我可以再補充。拉長了投資期限來看,黃金的回報率並不是那麼高,只是最近兩三年金價的表現比較好。跟地緣的政治因素相關,也跟美國的通脹相關。

黃金有一個比較簡單的買法,就是跟著央行買。當你看到新聞央行在買入的時候,基本上黃金之後就會漲。

最後還剩10分鐘,跟大家講一下配置實踐案例。當然這個案例相對來說比較複雜高端,我們看了複雜高端的以後,再去理解簡單的就更加簡單了。而且也複雜不到哪裡去,比如耶魯捐贈基金是很有名的,像這種大的資產可以配的東西很多。剛剛我講房地產、VC、股權它都配,這裡有一個說法叫絕對收益,我理解就是有一些中性的對沖基金,是它主要的配置方向。

這是捐贈基金的長期回報。26年所有的支出費後,收益率達到8%,這是很了不起的。因為它的規模大,在這麼大的資產規模下,能夠達到8%的收益率,還是很了不起的。可能有的人會說,納斯達克過去十年有15、17的收益率,標普有10個點的收益率,那為什麼我不全部all in在美股呢?還要去做這種分散的配置?

主要原因在於收益率結果可能是一樣的,但是體現在凈值的走勢線上面,像這種通過資產配置達到的凈值走勢線會更加平滑一些。因為我們都是用後視鏡去看,過去美股比較好,但當你真的身臨其中的時候,比如去年美股跌了二十幾個點的時候,你可能那時候對於美股的態度又不太一樣了。所以通過這種資產配置,平滑整體資產表現,是比較有利於讓你去從容地給自己的資產做投資管理的,人的心態比較穩。

還有一類就是這種目標日期基金。簡單點來說,就是根據不同的個人養老的投資屬性,比如我還有多少年要退休了,隨著我退休時間的臨近,股票類的資產會越來越少,債券類的資產會慢慢變多。這是美國市場比較大的一類資產。國內的公募基金,那種FOF什麼的,很多都是目標日期基金。

當然我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我覺得未來發展的趨勢,國內FOF基金除了這種目標日期,它能不能把其他的全球資產配置理念放進去,這些基金能不能稍微買一點海外資產,來做真正的資產配置,這是我比較期待的。

我就列了兩個,那就講兩個。有很多這種配置,也有簡單的做法,簡單的做法就是,股債六四或者股債七三這種的。因為今天的分享,一方面準備得比較倉促,另外一方面確實內容比較基礎,所以可能有一些東西是值得拿數據跟大家再講一講的,但是還沒來得及講,希望下次有機會跟大家再講一下。大致就是這樣。

有沒有什麼問題?沒有問題,我們今天就到這裡。下次啥時候?一個月以內。說老實話,如果資產不是很多,比如500萬以內的資產,我覺得中美就夠了。中國資產、美國資產就配得差不多了。

今天講得比較泛泛,美國的資產好像就講了個標普500,講了個納斯達克100。比如再分一點給商品就夠了。因為有一些另類,比如我有1000萬的資產,在做資產配置的時候得把一些權重給到另類投資。另類投資可能是做CTA,就是商品策略的產品,或者是那種中性對沖的產品。這種產品都是要100萬起的,有的要300萬起,那一配就配完了,美股再配配,A股再配配,再買點理財,就沒了。

還有一個要提醒的,這種QD基金是有匯率的風險的,最後還是要講一下。

打個比方,這一頁你會看到2,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A人民幣,今年上半年是44,但是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美元今年收益率是39。總的來說所有的QD基金都有這麼一個特點,今年上半年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是貶值的,人民幣計價的QD基金表現就會比美元計價的QD表現要好。這個都是看美元和人民幣的匯率。

打個比方,比如明年人民幣是升值的,美元是貶值的,同一個資產的美元份額表現就會比人民幣收益率要更高。

默認是人民幣嗎?不是,是這種份額。如果用美元去買就去買美元現匯,比如12行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A美元現匯,如果你手上是人民幣,那就用人民幣來買第二個人民幣份額,這取決於你手上的幣種。

什麼情況下你手上會有美元呢?有幾個地方可以考慮一下:比如未來你想讓自己的子女出國,一個人換匯一年只能換5萬,你可能就得每年慢慢地換。比如我的小孩五年以後要出國念書,我從現在開始我每年換5萬美金,現在換5萬美金,帳戶上就有美元了,這部分美元我總得要做投資,像這種QD基金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美元的利差今年是比較高的,有四五個點,一般來說在低息的環境下是沒什麼收益率的。

如果你自己沒有持有美元的動機,就用人民幣去買這種QD基金,問題也不大。

剛剛講到比如日本、印度這種的,說老實話,我覺得可以買一買,玩一玩。今天我們講的是全球資產配置,它是一個對你整個資產的通盤考慮。比如你有1000萬的資產,你即使去買日本的股票、德國的股票,我相信你不會買很多的。除非你真的對它研究的特別深入,特別透徹,不然的話你買也買個5%的占比,10%的占比已經是頂天了。因為我們對於海外市場真的不熟。

這一類型的資產配置裡面,它有一個說法叫戰略資產配置和戰術資產配置。戰略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通盤考慮的五到十年的規劃,這些資產你可能是不動的,就算金融危機來,我可能也會繼續配進去,這叫戰略性的資產。

戰術型的可能是基於你對於市場階段性的考量,這段時間自己判斷,可能日本的股票可能會好一點。你看巴菲特好像在買日本股票了,你也買一點玩玩,這種戰術性的配置,占比不會很多。它可能會給你的資產有增益的作用,但是你不會買很多。既然不會買很多的資產,對你總體資產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你配10%,這個資產漲10%,對你總體的資產就是1%的貢獻。

所以戰略的配置,或者整體資產的大頭,我一共有1000萬,裡面800可能都是戰略組合。這800萬到底買什麼,是要經過深思熟慮的,並且是你自己確定性比較強的。即使跌了你也知道未來它會漲起來,就是這種資產。剩下的20%,你可能自己對於投資比較感興趣,平時也會做做研究,看看新聞,偶爾買買這個玩玩,買買那個玩玩,相對來說比例小,比例小的話對你資產組合貢獻就少一點。

A股配多少?身在中國市場,你被動的就是會以A股資產為主。十點了,好久沒直播了,謝謝大家,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時間,做個好夢,拜拜。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444fcbdcbb401e5c3dc87f264873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