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了「七年之癢」,走過「十年之約」,走紅了20多年的《快樂大本營》,最終以令人意想不到、甚至有些難堪的方式,曲終人散、黯然退潮。
從昔日首屈一指的王牌綜藝,到悄無聲息的停播謝幕,作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長壽節目,被時代拋棄的時候,連一句道別的招呼都來不及打,這也是快本的「悲哀」。
因為沒有向觀眾們告別,所以何炅和吳昕在晚會上演「穿越人潮擁抱」時的畫面,才格外溫馨美好,彌足珍貴。
何炅、謝娜、維嘉、吳昕和杜海濤組成的「快樂家族」主持群,幾乎就是《快樂大本營》的代名詞。
很多人都不理解,這5個「人生贏家」,怎麼就「作」沒了一檔王牌綜藝?
經營20餘載,逐步成為國綜天花板,開創電視節目真正意義上的娛樂時代
1997年7月11日,《快樂大本營》首期節目開播,年僅21歲的李湘搭檔李兵亮相節目。
要知道在《快樂大本營》出現之前,內地「娛樂綜藝節目」的代表是正統的《綜藝大觀》和《曲苑雜壇》。
雖然內容不似新聞那般嚴肅,可主持人正襟危坐的風格,以及形式單一的節目內容,都讓當時的「綜藝」顯得不那麼娛樂。
快本出現前的觀眾,是被動的接受;快本之後的觀眾,則成了被討好的對象,觀眾想看什麼,節目就做成什麼樣。
如此對比之下,跳脫傳統框架和內容的快本,給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足以將其捧上收視寶座。
這也是為何快本開播不久,收視率最高時能攀升到駭人聽聞的66%的原因之所在。
當然,快本的封神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儘管當時有年輕貌美、業務出眾的李湘坐鎮,可隨著後來男主持的頻繁更換,也讓節目一度面臨差點「流產」的局面。
直到何炅的加入,與李湘組成「雙保險」的黃金搭檔,才讓「快本」安穩下來。
1999年,隨著李維嘉加入外景主持,快本的主持團隊從「二人轉」逐漸變成「三人行」。
千禧年之後,謝娜加入主持團隊,節目初步樹立起了「主持群」的概念,這也成了快本的一大特色。
不過,這樣穩固的組合卻在2004年的時候驟然終結。節目元老李湘宣布離開快本舞台,這也是快本開播之後遭遇的第一次嚴重危機。
與此同時,當時的快本還面臨另一個棘手問題——「定位不明」。
因為融合了雜技、歌舞、訪談等多種舞台形式,整個節目看上去更像是一場「大雜燴」,種類繁多,卻毫無特點。
當所有人以為失去主心骨的快本將陷入一蹶不振時,沒想到的是,快本卻邁入了真正崛起的「快車道」。
隨著2006年吳昕、杜海濤的加入,大家熟悉的「快樂家族」正式成立。
在五人主持團成立之後,快本開始邀請明星來參與遊戲、互動等形式,歡樂的形式和氣氛,讓「全民娛樂」的勢頭迅猛發酵。
換言之,快本帶起了綜藝節目娛樂化和平民化的特質,並成為日後許多節目所能借鑑的指引。
在娛樂和資本兩個領域,快本和湖南衛視走在國綜前列,這種超前的娛樂意識,不僅讓湖南衛視逐步成為內娛綜藝的「領頭羊」,也讓快本成了湖南衛視的金字招牌。
儘管當時的綜藝還未形成燎原之勢,但論及數量,其實已不在少數,可為何《快樂大本營》能夠突出重圍,創造一個個收視神話,成為觀眾心中難以取代的「國民綜藝」?
因為敢玩、敢變,夠新穎、夠大膽!
當大家還滿足於依靠單一的小品、相聲等傳統內容來取悅觀眾時,快本已經在摸索著如何創造出「新」東西來吸引大家。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早在2004年,快本就陸續推出了「歌詞接龍」、「誰是臥底」等遊戲環節。
而後開始邀請明星嘉賓,快本又充分發揮「娛樂精神」。
像是後來言承旭林志玲隔空感動落淚、張翰與女友連線的深情一幕、佟麗婭陳思誠現場公開戀情等等,放到現在,隨便拎出一個都能成為爆點話題。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快本鬧騰、太瘋,但對於曾經的年輕一代來說,快本也真正將「快樂大本營,天天好心情」這句話落在了實處。
曾有一個說法:衡量一個明星紅不紅,就看他上沒上過《快樂大本營》。即使沒有酬勞,快本依舊成了明星們擠破頭也要爭取的絕佳舞台。
從國內的實力派梁朝偉、周星馳、周杰倫,到貝克漢姆、LadyGaga等國際大咖,眾多大腕兒的內地綜藝首秀,幾乎都貢獻給了快本的舞台。
2013年,《爸爸去哪兒》火爆大江南北,明星嘉賓們帶著孩子集體參加快本。當期節目迎來五千萬人觀看,直接讓快本拿到了吉尼斯紀錄。
這樣的盛況,讓大家以為快本能夠一直保持「綜藝霸主」的位置。然而卻忽視了一個問題:時代在變,觀眾也在變。
這種變化又是無聲無息的,快本的危機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滋生。
巔峰跌落有跡可循,「王者綜藝」疲態漸顯,「變味」的快本不再純粹
回顧《快樂大本營》20多年的命運,出現過兩個重要時間點,也直接成了決定快本成敗的分水嶺。
一個是2004年,這一年,快本成功打敗了眾多老牌綜藝,成為娛樂節目榜單上名列前茅的衛視綜藝。
也正是從2004年開始,快本加快了前進腳步,野心盡顯,邀請的明星陣容更大牌,互動環節更多樣,涉及話題也更犀利。
這個情況持續到2014年攀升至頂峰,也是節目的「黃金十年」。
2014年又是一個轉折點,借用網上的一句評論:2014年以前,快本是一片綠草,生機盎然;隨後就是荒草叢生,到了不得不重新開荒的地步。
彼時的內娛綜藝時代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當年的綜藝市場「內卷」有多厲害呢?
僅僅是第一季度,各個衛視加起來就推出了近二十檔新節目,著實像打了雞血一般。
就連央視也開始大刀闊斧的研究起了新節目,一口氣推出了《中國好歌曲》《出彩中國人》兩檔新綜藝。
其他衛視也不甘落後,其中更不乏好聲音、跑男等系列團綜高歌猛進。
「得綜藝者得天下」,綜藝節目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親子、競技、勵志、音樂、喜劇、真人秀等多個細分類型,呈現出扎堆混戰的局面。
在這種「百花齊放」的情形下,綜藝圈的廝殺越來越激烈,誰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綜藝節目市場再無淡旺季和黃金檔之分,大家著眼點不再僅僅是砸錢,而是要和觀眾「玩起來」。
相較之下,局限於「棚內綜藝」的快本的模式逐漸過時,小打小鬧的遊戲環節和戶外真人秀緊張刺激的對抗相比,也就失去了優勢。
快本受到衝擊的最直白的一個象徵,就是跑男的出現。
作為一直想把湖南衛視拉下神壇的浙江衛視,憑藉《奔跑吧,兄弟》迅速「上位」,全明星常駐+明星客串的形式,將快本一向引以為傲的「明星真人秀」拉下了馬。
「快樂」已經不是唯一想要追求的要素了,觀眾不再僅僅只是觀眾,他們是被各個節目組打上標籤的群體,更是各類綜藝節目能否生存的決策者。
而觀眾一方被不停更新的內容刺激著神經,眼光漸漸變得刁鑽、挑剔,審美也不斷提高。
就算再念舊的觀眾,在如此內卷的環境下,也難以抵抗新鮮感的刺激。
老觀眾被瓜分,新觀眾懶得考古,老牌綜藝《快樂大本營》隨波逐流,漸漸顯露疲軟態勢。
在各方的夾擊之下,《快樂大本營》不再是唯一的王牌,「綜藝王國」被一點點蠶食。
當然,為了吸引觀眾,快本也曾嘗試自救,縮小訪談內容比例,加大遊戲占比,擴大邀請嘉賓陣容,試圖「以量取勝」。
可是當這些遊戲出現時,卻被網友扒出抄襲韓綜創意,快本成了「遊戲的搬運工」。
此外,快本面臨的不僅僅是外部衝擊,還有內部競爭。
在高收視、高回報的推動下,湖南衛視又相繼推出《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花兒與少年》等高話題綜藝。
新節目在對抗其他衛視的同時,也收割了原本屬於快本的熱度和流量。
加之網綜大軍也層出不窮的搞出新花樣,又給行將就木的快本來了重重一錘。
雪上加霜的不單單只是節目本身遇冷,就連「快樂家族」的主持人團隊也屢屢陷入非議。
先是杜海濤在某盛典上,眾目睽睽之下給韓星做出跪地行為,激動得語無倫次,一系列舉動惹來觀眾不滿。
儘管事後發文道歉,但網友們並不買帳,一眼望去全是批評。
一向把大大咧咧、瘋瘋癲癲的風格作為資本的謝娜,在金鷹獎現場口無遮攔,讓康輝直言不諱指出:「我覺得和她沒有辦法正常溝通」。
置身於風口浪尖的謝娜,也讓大家開始重新審視這位「一姐」的業務能力。
如果說上述因素只是傷及快本皮肉,那麼「決策失誤」,才是將節目推向萬劫不復的根本。
曾將「服務大眾快樂」為己任,將「娛樂性」作為核心屬性的快本,卻在流量和資本的裹挾下,漸漸變味。
節目不再關注「觀眾」想看什麼,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粉絲」想看什麼上面
快本開始擁抱流量,甚至依附流量,靠流量而生,迷失自我的快本逐步淪為一檔「追星節目」。
談及後半程的快本,大家討論最多的關鍵句變成了:以前的快本是「誰上誰火」;如今的快本成了「誰火誰上」。
本末倒置的操作,讓快本不止一次陷入「勢利眼」的非議之中。
儘管節目組一再解釋,闢謠這些所謂的無中生有的爭議,可事實卻不容他們辯解。
早在2010年的時候,朱時茂和他導演的《戒煙不戒酒》主創與節目組溝通上快本,最後被節目組以一句「腕兒不夠大」拒絕。
事後,朱時茂憤而發文稱:「大本營,今天給我氣著了,我永遠也不看這個節目」。
每當邀請的明星嘉賓較多的時候,就能明顯看出,鏡頭多少完全取決於明星的咖位大小。
最著名的一期就是為了捧當時的亞洲巨星朴有天,馬天宇、李易峰、陳偉霆淪為背景板。
到了2020年,憑藉《想見你》躋身新一代當紅小生的許光漢,將自己的內地綜藝首秀奉獻給了快本舞台。
而當期節目中的羅雲熙、檀健次、譚松韻等人則淪為陪襯,鏡頭都少得可憐。
與此同時,快本的收視率「節節走低」,全網排名跌至谷底,廣告招商同樣頻頻縮水。
從製造明星到依附流量,向流量妥協的快本逐步淪為通告綜藝,明星們帶著目的參加節目,草草了事。
遊戲環節不夠拼,採訪部分不敢問,捧高踩低的做法讓觀眾嗤之以鼻。
原本「以不變應萬變」的做法早已過時,自知沒了競爭力的快本,隔幾年就有些新舉措,可是收效甚微。
在謝娜懷孕暫別快本舞台時,節目先是加入新人李浩菲、叢日新,可惜兩人表現平平,草草收場。
而後又選入新人黃明昊,希冀借著《偶像練習生》和Justin的人氣掀起一波熱潮,奈何幾期節目下來效果欠佳。
再後來謝娜二度懷孕,快本讓張雨綺、古力娜扎、丁程鑫輪番代班。
憑藉「浪姐」的熱度和時代少年團的流量,有過短暫討論,可是後勁不足,話題度收效甚微。
不過最後「快樂家族」仍把丁程鑫收編,因為流量就是收視率的保證。
流量偶像入局,再一次證明一件事:快本已從「製造明星」,變成了「依附流量」。
看似緊跟時代潮流,向流量靠攏,自以為拿捏住了觀眾口味,實際上對於流量明星的追捧,只是大勢已去後的迴光返照。
只顧著流量和熱度的快本,從「娛樂至上」演變成了「娛樂至死」,最後窮途末路。
沉迷流量,向飯圈低頭的快本也中了飯圈的毒,將自己置於難以回頭的境地。
看清節目掌握流量密碼的粉絲們,遵循著「誰紅請誰」的原則,為了讓自家愛豆能在節目中多受照顧和曝光,於是飯圈粉絲們紛紛走起歪路——開始送禮。
而後「快樂家族」不僅被曝收受粉絲許多貴重禮物,其中不乏像金條、名牌包等奢侈品,吳昕、海濤還被曝光在二手平台兜售粉絲所送禮物。
一石激起千層浪,誰也沒想到陪伴了大家20多年的快本背後,竟有如此不堪的一面。
「快本主持人收禮,官媒親自下場批評」,讓本就搖搖欲墜的《快樂大本營》徹底站到了懸崖邊上。
到了2021年,娛樂圈「去流量化」,一向依賴流量的快本首當其衝。
2021年10月9日本該播出的快本停止播出,官方給出的回應是:快樂大本營,升級改版。
直到《你好星期六》的播出,大家這才看懂了「升級改版、更新換代」,原來是停播換新、主持團隊大換血,這也讓大家終於承認:快本就此別過。
新節目現在已經播出,與高討論度相悖的是差評如潮,效果堪堪,大家便愈發懷念《快樂大本營》了。
只是這份「想念」,只會更加證明:曾經的快本有多輝煌,如今被悄無聲息地拋棄,就有多悲涼。
原來所有的饋贈,早已被標好價碼。連聲「再見」都沒來得及說的《快樂大本營》,不辭而別,匆匆謝幕。
當《快樂大本營》不再快樂,當節目回不到當初單純為快樂服務的模樣。唯一的結局,便是被時代拋棄時,連聲招呼都來不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