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母親,說了弟媳一句真懶,卻被母親懟:養你多年,你都做啥了

2023-02-07     有意義的旅途

原標題:心疼母親,說了弟媳一句真懶,卻被母親懟:養你多年,你都做啥了

文/涵美一

01

因為在娘家說了一句話,小晴被自己的母親指責「多管閒事」。

對此,小晴心裡很不舒服,她覺得自己好心好意為母親著想,反倒還被挑出了錯處,真是太冤了!

今年的大年初二,由於感冒還沒好,小晴沒能回娘家,作為「補償」,她便趁著元宵節帶著孩子和老公一起回了娘家。

想到自己離娘家遠,基本上一年也就回去一趟,為了好好盡些孝心,小晴回娘家都會帶一車的禮品,毫不誇張地說,每次回去至少得花個七八千塊錢。

好在丈夫對小晴很好,也體諒她給娘家父母盡孝的心思,只要手裡能拿得出錢,基本上買啥都會依著她。

這不,去年丈夫掙了點小錢,這一次回去,不但又拉了滿滿一車的禮品,而且還告訴小晴,給岳父母各準備了兩千塊的紅包,也算是報答四年前,岳父母沒嫌他家窮、也沒為難他、更沒要彩禮,就把小晴嫁給了他。

看到丈夫如此體諒自己,小晴是既感動又開心,她帶著一車的東西,以及兩個大紅包,滿面春風地回了娘家。

見小晴回來,父母自然非常高興,他們忙裡忙外個不停,又是慌著給小晴的女兒找玩具、拿零食,又是給小晴做好吃的,尤其是母親,儘管一隻眼睛發炎紅腫、連帶著半邊臉都高高腫起,但還是洗菜、剁肉、做飯,忙得不可開交。

不捨得讓母親太累,小晴都是幫著做一些,雖說會被母親嫌棄笨手笨腳、礙事兒,但好不容易回來一趟,能幫母親的忙,她覺得就很開心了。

然而,令小晴沒想到的是,她和母親兩個人的歡聲笑語,只維繫了半天。她回家的第二天中午,因為實在是看不慣弟媳,多說了一句,結果被母親懟了之後又「轟」出了門。

小晴的弟媳是什麼情況呢?

她與小晴的弟弟在村子裡北邊的樓房住,平日裡只是吃飯時,會帶著兩個孩子去到小晴父母那裡。

小晴的弟弟初九就去市區上班了,弟媳呢,自從去年底陽了以後,身體一直不好,今年過完年便打算在家呆一段時間,同時接送大兒子上下學,照顧小兒子。

小晴覺得,弟弟的倆孩子都是父母在照看,如今,弟媳既然在家,不說要表現得如何完美,至少做飯、做家務要幫著一點吧?哪能到了吃飯的點就帶著倆孩子過來,吃完飯後便帶著倆孩子回去?弟媳也是一個當媽媽的人了,自己家有廚房、不願做飯就算了,那到公婆家吃飯,多少要打個下手吧?

自從把弟媳娶進家,小晴都沒見過她主動幫過什麼忙,沒孩子時,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不動玩手機,有了孩子吧,還是不愛操心、眼裡沒活兒!以前,小晴覺得父母身體健健康康的,弟媳沒眼力見就算了,可現在,母親眼睛腫成那樣,弟媳竟然還理直氣壯地來家蹭吃蹭喝、什麼都不幹,真是有點太不懂事了!

也正是因為心裡極度不平衡,再加上又心疼母親,回到家的第二天中午,幫母親收拾雞子時,看著院子裡一直盯著手機的弟媳,小晴沒忍住,高聲地說了一句「真懶啊!就不能幫媽干點活嗎?也不知道手機里有什麼寶貝,整天抱著不離手!說是看孩子,不還是看手機呢嗎!」

聽到小晴這番話,弟媳瞬間就站了起來,她沒有一句話,只是踢翻了坐著的小板凳,之後,叫上兩個孩子就要回自己的房子那裡。

小晴的母親見狀,先是說著好話攔了一下,接著便怒氣沖沖地懟了小晴一句,「哪都有你的事!養你多年,你都做啥了?給我和你爸都盡了多少孝心了?好好乾你的活兒不行嗎?非在那裡瞎叨叨,真是多管閒事!」

只是,儘管如此,弟媳依舊拉著臉、帶著倆孩子就走了。

而小晴,雖說弟媳走之後,母親沒有再指責她,但母親邊做著飯邊安排她,吃完午飯就回吧,沒必要在家多住了。

02

返程的途中,丈夫一直都在安慰小晴,讓她別想太多,也別生氣,稱她母親也是為她好,是不想讓她和她弟媳鬧什麼矛盾;就算她對弟媳看不慣,以後也要儘量把話憋在心裡,因為不管她說什麼,她當時是痛快了,但她離開後,弟媳該把對她的氣撒到她父母身上了,到時,難做的還是她父母和她弟弟;再者,她一個嫁出去的女兒,回去的次數少,以後家裡的父母遇到什麼事,也是要靠她弟弟和弟媳多一點,為了這,她也得儘量別讓父母夾在中間為難。

雖然小晴反駁了丈夫幾句,稱就她弟媳這個樣子,父母肯定指望不上,但她心裡也明白丈夫說得其他情況是對的,她既生氣又無語:生氣的是,怎麼找了這麼一個不懂事的弟媳,無語的是,眼睜睜看著父母受弟媳的氣,卻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能說,真是憋屈!

「我回到自己家以後,給我弟打了個電話,罵了他幾句!弟媳我說不得,我自己的弟弟總能吵幾句吧?

我自己也是別人家的兒媳,我婆婆幫帶孩子,我都沒讓我老公安排,自己都知道有點眼力見!真是不明白,為什麼有的女孩子就可勁兒使喚公婆,一點也不知道心疼公婆呢?人家要對你不好就算了,對你好、你還不知道回饋,這不是擺明了欺負人嗎?真不知道她們看到自己父母受氣時會是什麼態度?」

說實在的,不管是誰,親眼看著自己父母受氣、不被善待都會生氣,小晴心疼她母親也可以理解,但是她千不該萬不該去當面指責她弟媳。

誰的父母誰去疼,別人怎麼樣,你還真不能勉強,只能說人家做得不地道,你在心裡譴責一下就行了,畢竟,你自己的弟弟都不知道心疼你父母,你的弟媳又怎麼可能去體諒你父母呢?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弟弟容忍不了弟媳,不用你說,那你弟弟自然會開口「教訓」;可若是你的弟弟和你弟媳是「一路人」,或者你弟弟根本就是沒心沒肺,那麼,你說得再多,只會讓你的弟弟和弟媳都厭煩。

03

女人結了婚之後,最好不要再管娘家的事。

雖然話有點不好聽,但這是事實。

你做好自己身為女兒該做的就行了,至於別的,看得慣、看不慣的,都放在心裡,這並不是說「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而是不給你的父母帶去麻煩。

如果你真是心疼父母,想給父母盡孝心,那就自己多做一點、多表現一些,別期待別人,甚至是你的兄弟能像你那樣對父母掏心掏肺,因為,人只要有對比,就一定會有不公、怨懟。

我自己既是女兒,也是別人家的兒媳。

我還有一個弟弟,我弟弟和弟媳都是那種大大咧咧、不怎麼心細,甚至還有點懶的人。

我父母呢,都比較能幹,又都喜歡大包大攬,可以說,從我弟和弟媳結婚,一直到現在,我父母真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弟他們。

我以前也曾看不慣我弟和我弟媳,覺得他們真是眼裡沒一點活,在家時,從不知道幫父母做事就算了,連自己的倆孩子都不願意管。

但我從沒有當面說過我弟、弟媳,即便是私下裡抱怨,也只是和我丈夫說這些,從沒有給我父母說過。

為什麼呢?

一是,我弟既然沒說過我弟媳什麼,既然沒想起來要幫父母分擔、要多和孩子親近,那我這個當姐的,說了就是多管閒事。人家就是那樣的人,你非要讓人家改變、非挑人家的錯,不就是遭人嫌嗎?

二是,我弟、弟媳和我父母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雖說我父母也向我表示過對弟弟、弟媳的不滿,但話說了之後,他們該怎樣還是怎樣,該出錢出力地付出還是付出,這就說明,他們默認了這樣的生活模式,他們要是哪一天真忍不了了,可以直接訓我弟的話,而不是向我訴了幾句苦後,又像沒事人一樣,該做什麼做什麼。

我難道不心疼父母嗎?看到父母做那麼多,不想讓父母輕鬆一點嗎?

可我只能做我自己該做的,回到家多幫父母做飯,多給父母分擔,帶著父母多出去旅遊、散個心,逢年過節,多給父母轉點錢。至於我弟、弟媳,我只能勸自己,他們怎麼做,憑他們自己的良心,和我無關。

真的,家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若家人之間遇到事情總想分出個多錯,那大家肯定都會覺得自己有理,會找一堆理由替自己開脫,以至於說著說著就會敵視對方,甚至傷害對方。

多少親人,為了一個「理」字,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讓誰,把親情折騰得支離破碎。

既然是一家人,那只能說,多講點情,多換位思考一些,都做好該自己做的事,手別伸那麼長、別管那麼寬,不計較那麼多。

只要自己問心無愧,該做的都做了,那麼別的,只能說順其自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2a683882f2b1efd8fc082f19c795c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