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戰場第一勞動力,軍用卡車!

2022-05-24     小慕說熱點

原標題:被忽視的戰場第一勞動力,軍用卡車!

說起大規模的陸軍,大多數人第一印象往往是數千輛的主戰坦克,上萬輛的步兵戰車,還有大量的履帶式或者輪式的飛彈車,其實往往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就是軍用卡車,或者說是重型軍用卡車。任何現代化陸軍都離不開軍用重卡。因為軍用卡車可以運兵,運給養,運炮彈,還可以直接牽引重炮。在摩托化陸軍中,軍用卡車本身就是作戰機器的一部分;而更高端的機械化陸軍,要求主要的作戰力量和兵員調動都採用專門的坦克或者步兵戰車,各種大炮小炮也儘量的從需要卡車牽引變成自行火炮和自行高射炮為主,似乎是在刻意的淡化重型軍用卡車的角色,實際上就算是最先進的數字化機步師或者裝甲師,仍然時刻離不開重型軍用卡車。有些軍隊為了對外顯示自己已經充分現代化;

往往有意給人一種「大規模調兵通過重型運輸機全球機動,小範圍補給則出動大量的軍用運輸直升機」的印象。其實除了專門的對外作秀和宣傳外,這種情況,只適合一些小規模的特殊作戰可以這樣。如果是數十萬人的大規模戰役,上哪裡找那麼多直升機專門吊運炮彈和給養?此時陸地戰場運輸的主力仍然是重型軍用卡車。至於那些航空實力不足,而機械化程度尚可的陸軍,一次大的行動,其背後往往會出現綿延數十公里的重卡車隊。之所以如此,就在於作戰的基本後勤工作,只有通過大規模的重卡車隊才能實時確保,用其他的方式只能算是這類基本後勤保障措施的臨時補充而已。軍用卡車的特點是運輸能力很強,一輛重卡就可以運輸30到50噸的物資和燃油,甚至可以直接長途託運主戰坦克。這都是最重型的直升機,

都無法實現的戰場輸送能力。不過軍用重卡的弱點也十分明顯。首先是幾乎沒有什麼防護能力,僅僅輕武器打擊都可以讓其當即癱瘓;如果遭遇重火力則會成片地被擊毀。第二個缺點是大部分軍用重卡只能通過公路機動,基本不具備越野能力。因此對戰區路網的依賴性很強,一旦被對手在道理上大面積布雷或者提前破壞關鍵橋樑、封閉山區的隘口,那麼就會出現大批軍用重卡被堵塞在半途而隨時面臨空襲等重大風險。第三,則是軍用重卡對專職司機的依賴性也很強,只有車輛而沒有足夠的專職司機,那麼這種車隊也很難在戰場上發揮足夠的運力。正因為軍用卡車有這些明顯的短板,因此導致大規模使用軍用重卡的一方,必須有強大的戰區制空權和地面制火力權,否則就會出現大規模集中損失的情況。

另外必須在戰區建立專職的公路維護隊伍、軍車兵站和物資快速集散中心,沿途需要考慮提前建設足夠數量的車輛防空洞庫等基本保障措施,才能在激烈的戰爭中保持以重卡為基本運輸單元的整體補給線的長期暢通。即使採取了足夠的措施,在大規模戰爭中,軍用重卡的戰損和機械損耗往往還是相當驚人。有人做過統計,一場大規模戰爭如果持續一個月以上。那麼最初參戰的所有軍用卡車,將至少損失40%,其中包括直接戰損和各種路途損耗。如果2個月後損失的重卡包括專職司機得不到補充,那麼將有70%的後勤運輸力量完全消失。一般來說,損失比超過30%,那麼就會對戰局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軍用重卡的戰場損失相當快速,必須在戰爭開始前,在後方至少準備3倍與現役編制數量的軍用卡車和配套的司機,

才可以確保一場持續數月的高強度大規模戰爭的持續運力。一般來說,在幾個月內有限時間之內,專門生產軍用重卡的廠家,很難立即生產3倍與現役車輛的數量進行戰場補充。不過考慮到大部分僅僅作為戰場運輸之用的軍用重卡和民用重卡之間,除了外觀塗裝不同之外並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大部分民用重卡的駕駛員同樣經驗豐富。因此可以在戰前提前編制相當數量的民用重卡作為後備補充。而某方的重卡年產量占據全球的75%以上,在這方面的持續運行能力堪稱無與倫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24bc4279b4331d9d7669614fba363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