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說起郭德綱你一定不陌生,聽郭德綱的相聲不少人都圖一樂呵,但這其中的語言藝術更為深奧。
郭德綱常常會在相聲里,或者自己的單口中給人們傳達很多種中華傳統思想。
而今天要講的德雲故事,就是郭德綱相聲中的「四不吃」。
人其實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生物。因為在食物鏈中,人基本站在了眾生的頂端。
但是在中華的傳統中,曾經有人說這四種動物,萬不可吃。
第一牛肉不吃,因為人要心存一善。
在早年間,乃至現在老牛都是勤懇的象徵,老牛農間勞作一輩子,任勞任怨一輩子,為人們開荒墾地,積攢糧食。
到臨了了,萬不能殺了它。
第二不吃烏魚,因為它孝順。
為什麼不吃烏魚呢?烏魚產子之後,頭暈眼花不識道,這樣的母魚找不到食兒吃,就得活活餓死。
這些剛生出來的小魚苗,主動游到母親的嘴裡,喂自己的親娘,因為它孝順。
第三不吃天上飛的鴻雁。
大雁一出就是一對,你把這隻打下來吃了,那隻註定光棍兒一輩子到死。
永遠不可能跟別的大雁再在一起,因為它貞啊。
第四不吃狗,因為它骨子裡的忠。
這狗一輩子一般只認定一個主人,有句老話說的,狗不嫌家貧。
一條狗的忠誠程度甚至比人都要高上幾分,即便主人對他再苛刻,它也一輩子守著家,不離半步。
雖然現在社會,人們「無所不吃」,甚至都吃出了「禍害」和「災病」。
但有些人依舊不舍那口饞味兒,變著法的想要食盡天下美味,但卻把最根本的禮道給忘了。
不得不說,德雲社的相聲真的非常耐人尋味。
說學逗唱的背後是中華傳統知識的深厚鋪墊,不僅僅是在相聲中有所體現,德雲社對「規矩」更是十分看重。
台上無大小,台下立規矩。
有時候說群口相聲時,仔細看你會發現很多細節,輩分大的那個如果做出了作揖,小輩們必須跟上。
有一次于謙在封箱儀式上結束後,郭麒麟作為他的徒弟必須要親自攙扶著下台,倒不是于謙年齡大了不方便,但這就是規矩。
岳雲鵬的徒弟劉筱亭,在德雲社算是輩分最小的徒弟。
有一次眾人都紛紛下台了,但是岳雲鵬還沒有下,劉筱亭就一直跟在師父岳雲鵬的身後,師父先退,自己才能退。
這也是規矩。
德雲社風風雨雨二十幾載,走了不少老人兒,也迎來了不少新人。
但是唯一傳承不變的就是規矩和禮道。
那麼這樣的德雲社你認為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