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最怕孩子發育落後、不達標,因此經常有家長問:
給孩子吃什麼最有營養?
孩子不長個,吃啥能快速補營養長高?
孩子吃飯一點點,會不會缺營養呢?
到底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缺營養?日常飲食應該怎麼吃、都需要補充哪些營養呢?接下來京媽就來說說這些問題,很乾貨,一起來看看吧!
3歲前的寶寶怎麼吃最有營養?看看指南怎麼說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
0-6個月的寶寶,堅持純母乳喂養,順應喂養,建立良好生活規律,出生數日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要補鈣。
7-24個月的寶寶,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開始添加輔食,從富含鐵的泥糊狀輔食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化,提倡順應喂養但不強迫進食。
3-6歲寶寶,規律就餐,自主進食不挑食,每天喝奶,足量喝水,正確選擇零食,食物應合理烹調,易於消化,少調料少油炸,經常戶外活動,保障健康生長。
從指南建議看得出,並沒強調多吃某種或某類食物,而是「在確保奶量的基礎上,食物種類多樣,科學健康飲食」才是最有營養的吃法。
0-3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3歲前這些吃不夠,影響大腦發育
哈佛大學行為學家理察教授,和團隊曾對大腦進行研究發現:大腦發育一生只有3次高峰期,分別為0-3歲、3-6歲、8-10歲。
其中 0-3歲這個階段,孩子的智力、情商、性格會形成80%,因此是最關鍵的黃金期!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組腦重發育數據可以明顯看出:
剛出生時寶寶大腦重量是390克,占成人腦重的25%;
6個月時腦重是出生時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
2歲時腦重是出生時的3倍,占成人腦重的75%;
3歲時腦重接近成人的1500克,發展開始減慢並停止。
來源於《新生兒大腦皮層的發育》
那如何抓住這段關鍵時期,讓孩子大腦發育得更聰明呢?
答案是:給孩子高質量的養育。
育,就是早期教育,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對0-3歲的孩子,做過一個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
養,就是日常飲食營養,確保每天營養攝入充足,但不過度喂養。
那麼,0-3歲的孩子,應該重視這幾類營養素的補充,只有吃夠了,才更利於大腦發育!
第一類:鐵
帶小寶寶體檢時,家長可能經常聽到醫生說孩子有些貧血(指的就是缺鐵性貧血),這就說明孩子體內缺鐵了,不僅影響身體生長,還可能影響智力發育。
尤其這3類寶寶更容易缺鐵,更要注意:早產寶寶、低體重寶寶、出生後4-6個月沒及時添加富含鐵食物的寶寶。
如何補給寶寶補鐵?
吃母乳的寶寶,到4-6個月添加輔食時先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或富含鐵的食物(動物肝臟和瘦肉等做成肉泥)。
喝配方奶粉的寶寶,挑奶粉時注意看看乳鐵蛋白的含量,這種蛋白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鐵,也是一種核心免疫蛋白,促進腸道發育,提高抵抗力。
第二類:鈣
從寶寶長牙到長個子,都離不開鈣,補鈣倒是大部分媽媽們都關注的話題。
而奶類是最好的補鈣食物來源,含鈣量高也容易吸收。
因此一定要保證孩子的每日奶量,斷了母乳的寶寶,要繼續喝足夠量的配方奶或牛奶,攝入不足就容易缺鈣,比如:
1歲前奶量低於600ml;
1歲後奶量低於300ml,還不愛吃奶製品。
另外,還要提醒媽媽們的是,補鈣時一定要同時補充維生素D(每天400IU),可以促進鈣更好的吸收。
可以多帶孩子戶外運動曬太陽,但對小寶寶來說,最好的補充方式還是直接補充維生素D劑。
第三類:鋅
缺鋅也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不過缺鋅並沒有很典型的表現,平時不愛吃肉、鈣鐵補充太多的寶寶,相對更容易缺鋅。
補鋅可以適當多吃貝殼類的海鮮,比如生蚝、牡蠣、貝類等。
當然如果體檢時發現缺鋅,也可以根據醫生建議服用補鋅口服液。
第四類:DHA
這應該是家長們都知道的常識了,孩子大腦發育離不開這個「腦黃金」。
如何補充DHA呢?可以每周吃2-3次魚,並且最好其中1-2次是深海魚。
但也有的孩子對海鮮過敏,或是因為其他原因平時吃魚比較少,也可以吃些藻類和DHA補劑來滿足DHA的攝入需求。
第五類:各種維生素
孩子的生長發育還離不開各種維生素,日常飲食可以通過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來補充,那很多不愛吃蔬菜水果的孩子,就容易缺乏。
補充維生素,最好各種應季蔬菜水果,每天都吃些,並且最好深色蔬菜要占到全部果蔬的一半以上。
再就是烹調方法,不要煮太久,開水焯一下吃更有營養,炒著吃也是炒的時間越短,維生素保留的越多。
總之,最營養的吃法,就是在每天喝奶的基礎上,常吃的各類食物都吃一些,除了前面說到的幾類營養素,也要保證足量的優質蛋白質。
你家寶寶平時吃飯好不好呢?前面的這些營養素有沒有注意補充呢,也歡迎來和家長們分享你的育兒經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