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一個小鎮這樣抗疫
新場抗疫先鋒榜(1)
戴著眼鏡仍掩藏不住幾分青澀、說話細聲細氣的 李雯,1999年出生,共青團員。
2020年底,剛從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畢業未久的她考上社工資格,2021年3月來到石筍居委會,具體負責老齡、殘聯等條線工作。
才20歲出頭的李雯去年還被選上鎮人大代表。「我是 最年輕的代表,可能因為平時聯繫服務老年人,石筍居民區老齡化程度很高,熟悉我的人自然也就多了。當時很意外很忐忑,心想社區爺爺奶奶們的氣場好大呀,我一定不能辜負這份期待。疫情一發生,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些爺爺奶奶。」
駐守會議室的這43天
5月7日,這是李雯和她的夥伴們駐守石筍居委會住地的第43天。
「我爸爸是公交司機,疫情防控期間駕駛轉運車輛往返方艙醫院,他的崗位風險大,工作強度高,處於閉環管理。家裡三代同堂,我挺惦記爺爺奶奶和小我10歲的妹妹。媽媽和阿姨等家人每天晚上跟我簡短視頻通話,多半是擔心我年輕,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工作經驗不足。」
早在3月中旬 石筍居委會就做了A、B角排片表,工作人員和社工志願者分成兩撥,晚上輪流值守單位。隨著防疫形勢越來越嚴峻,3月26日開始,大家都住進了會議室。
「實際上居委會像個大家庭,晚上『男生』『女生』各占踞一個會議室當『臨時寢室』。徐菊芬副書記論年齡是我們幾個90後、00後的阿姨輩分,可她就像大姐姐一樣,每天細心關照我們這些『弟弟』『妹妹』的工作生活,提醒我們注意安全防護。」
惦記著彭爺爺的藥盒
此輪疫情蔓延後,李雯立即把關注的目光聚焦於她日常服務的爺爺奶奶們。據了解,整個石筍居民區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近900人左右,其中70歲以上在400人左右;80歲以上孤寡獨居空巢老人26人。
浦東封控後,居委會確保原來接受助餐送餐服務的14戶家庭繼續得到相應服務。
「但有些原來生活自理能力還行,可以自己做菜做飯的老人,因為不會使用各種線上購物方式,買不到菜,也提出需要送餐服務,最初幾天我迅速匯總梳理這類特殊需求,幫助6戶老年家庭申請落實到位。」
家住新藝路某號的彭老伯,是李雯特別放不下心的一位。
「爺爺80多歲了,平時獨居,由護工照顧,行動離不開輪椅,因為疾病後遺症緣故,說話不利索,吃什麼藥自己講不清楚,封控前由住在別處的子女用分格藥盒裝好送到家中。封控後他們過不來,很急!我更急!我就想辦法聯繫上他們,定期取到爺爺常用的神經類藥物,確保分格分量無誤。這段時間每天惦記著彭爺爺的送餐是否吃得習慣,藥量還剩幾天。」
當然,李雯牽掛的不止「彭爺爺」一位,平時轄區內獨居老人和患病老人的各種形形色色需求,她心裡有本帳,疫情防控期間,她時常和同事們對著「這本帳」,關心這些老人的配藥就醫需求是否得到及時解決。
她還時刻關注著手機上來自公眾號和工作群的各類服務消息,隨時掌握,迅速跟進。
「有的老年家庭和殘疾家庭,他們經濟能力很有限,對於政府的保障政策特別敏感,非常關注。我就像他們的『眼睛』『耳朵』,看到啥聽到啥,及時轉告。有時候還要做足功課,解答他們各種提問。」
尤其是與老年人防疫保障相關的福利,一個不漏,及時轉發、跟進落實。看到不少60多歲的社區老人雖然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但經常轉發些不靠譜的防疫信息和「小道」消息,李雯就通過微信群等方式將權威媒體發布的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和服務信息及時推送至居民群里,緩解大家的恐慌情緒。
李雯說:「我要成為爺爺奶奶們的心理『拐杖』!」
服務埠連著
高效運轉的終端
「我和小夥伴們就像一個個USB埠,後面連接著高效運轉的終端處理器。社區獨居老人反映慰問禮包發放不到位了,居民突發急病、120救護車來不及趕到了,我畢竟經驗不足,徐立力書記手把手指導,他親自製定方案、出面協調,甚至親自上門,妥善處理居民的各種訴求。這樣的工作氛圍給了我特別友愛的成長環境,我努力向他們學習,學會自己獨立處理好。」
就是這樣一位口口聲聲自己經驗不足的姑娘,目前承擔著石筍居委會外場與後勤保障志願服務工作,每天睡三、四個小時是常態。打電話核查信息,不分晝夜穿著厚重防護服、戴著口罩上門進行封戶,在全市轉運能力處於極端困難時期陪著醫護人員去被感染居民家裡做核酸,協調解決居家隔離人員生活用度,對接隔離點返轄區人員、安排醫護上門核酸採樣……
「每樣工作她都沖在前,盡職盡責,體現青年志願者的擔當。社區很多老人稱讚小姑娘『這個人大代表沒選錯』。」石筍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立力說。
李雯自己則笑稱:「因為我年紀小,體力充沛,睡幾個小時就好像又充上電了。」
「我和小夥伴是個戰鬥小分隊!」
「居委會有很多小夥伴,大家都很拼,我們是個能量滿滿的戰鬥小分隊。」李雯說。這次浦東封控後,根據分工,她和「99後」唐建青、「00後」韓光輝搭檔,仨人組成青年志願者小分隊,對口負責石筍一村小區各項抗疫服務保障。
「比較困難的是3月底至4月上旬,每次組織全員核酸檢測都要使用新生成的二維碼。這片區域總共一千多人,幾乎半數以上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我們在核酸檢測的前一天,提前上門,用自己的手機登錄健康雲,幫他們一個個生成二維碼,截圖後統一列印。這樣先花上大半天時間準備,到了現場採樣時,居民排隊的時間可以大大減少,暴露在風險中的幾率也可以大大減少。」
每一輪全員核酸檢測,三人小分隊都要連夜準備好各種採樣物品。
「後來換成核酸碼之後,我們鬆了一口氣,生成、截屏、列印一遍可以用很多次。我們還想出很多可以提速的辦法,根據10人混采或5人混采的要求,提前前往醫院領取試管碼以及封箱碼,將試管碼逐個貼上採樣管,有效防止在現場戴著手套貼碼時容易粘連起皺。這樣做的前提是,在現場我們要和小區志願者高度默契,緊密合作,絕對不能搞混人數。即便如此,每次核酸檢測的時間短則半天,長則一整天,穿著大白服堅守在採樣區協助,回來衣服都是濕答答地貼在背上。」
而因為殘障和疾病等原因不能出戶的20多戶居民,分布在公寓房四樓、五樓等各樓層的都有,就由李雯帶著採樣人員上門,協助掃碼,配合做好現場消毒。
隨著本輪疫情防疫進入最關鍵時刻,李雯和她的小夥伴們信心滿滿,幹勁滿滿。
李雯說:「我們青年志願者必須按照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守土盡責,要為社區居民、為我服務的爺爺奶奶們當好宣講員、貼心人,為小鄉村打贏大上海保衛戰貢獻『90後』『00後』的青春力量。」
做好個人防護
疫情終會結束
加油上海
來源:下沉新場鎮幹部抗疫臨時黨委工作動態(編者:唐瓊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