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她》拍短劇、傳統影視公司下場,「微短劇」正在「變長」?

2023-06-29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消失的她》拍短劇、傳統影視公司下場,「微短劇」正在「變長」?

作者| 把青

編輯| 赤木瓶子

《消失的她》也要拍短劇?

在今年抖音短劇年度暢享會公布的2023推介片單中,電影《消失的她》衍生短劇出現在片單里,在電影懸念反轉的基礎上,揭露M劇團的前世今生。

從萌芽至今短短几年,微短劇正在成為影視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娛樂獨角獸觀察到,尤其今年以來,微短劇逐漸開始被主流市場認可。

就在剛剛結束的上海電視節上,7場主題論壇中微短劇就占有一席,而在此前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和2023首都電視節春推會上,都首次舉辦了微短劇的論壇。

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微短劇不再是短視頻平台和MCN機構的專屬,越來越多的平台和傳統影視公司紛紛下場,愛優騰B站咪咕都在近兩年開始涉足微短劇。影視公司的湧入,給短劇帶來了新的活水,但被拔高的製作標準也給了業內不小的壓力,今年的短劇將去向何方?

短劇紮根影視行業,影視公司入場引爆髮式增長

「三年前我們剛開始做微短劇內容的時候,感覺這個題材相對比較單一,從我們原來比較擅長的青春、甜寵、都市,再到懸疑、動作、民俗,類型多樣性充分打開了,意味著越來越多各有所長的創作者開始進入到微短劇領域。」在上海電視節「微短劇『新勢力』的專業進階暨微微短劇項目路演」論壇上,在抖音劇集創新中心負責人錢立立發出這樣的感慨。

近兩年微短劇從產業規模、數量,都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尤其今年微短劇在主流影視論壇上也頻繁露臉。在上海電視節微短劇論壇上,既有微短劇項目的推介,也有站在行業前沿的平台和內容生產方一起對微短劇行業的發展進行探討,可見微短劇已經成為行業內不可忽視的一股新生力量。

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微短劇受眾規模大,最近半年內,50.4%的短視頻用戶看過三分鐘以內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麵番(長度在三到五分鐘左右的動畫短片),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的收看比例為50.9%,其中喜歡收看的占38.8%。

今年4月,總局首次公布了網絡微短劇拍攝備案,全國重點網絡微短劇拍攝備案公示的網絡微短劇共256部6089集,5月,266部、6412集。

此前檸檬影視旗下短劇廠牌「好有本領」出品的短劇《二十九》成為抖音爆款,豆瓣開分8.1分,抖音平台累計播放量超14億,《二十九》實現了口碑與數據雙豐收。而在抖音短劇23年推介片單中,壹同製作、北京精彩、華策等頭部影視公司也赫然在列。

近兩年越來越多平台和影視公司的入場,讓微短劇的形容詞從「機遇」變成了「卷」。

卷內容,不捲製作,卻捲起了時長?

2022年,咪咕公司成立了第一個微短劇工作室,今年年初流媒體平台百視TV也開始布局短劇,短短半年,百視TV已有超60部在平台上播出。

快手娛樂劇情中心負責人於軻認為,「短劇這件事情我能夠看到的機會點在於,它的成本投資低、製作周期短,它的短小精悍和靈活,導致我們在整個內容賽道裡面其實是有優勢的。這個優勢從財務角度來講,它的現金流回流速度是非常快的;從內容角度來講,它的內容疊代速度是非常快的。」

而檸萌影業、北京精彩等影視公司的參與把微短劇行業的製作水平拉高了一個檔次,但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以短平快,小製作、回流快吸引玩家的微短劇,在精良的製作水準下,時間和成本都被拉升,短劇本身的競爭優勢被削弱。

以《二十九》為例,儘管在數據和口碑上,都收穫了不錯的成績,但不得不提的是,楊蓉、王一菲等專業演員的表演以及檸檬在影視製作上的經驗為微短劇加成不少,用網友的話說在行業內是「降維打擊」。但一方面製作周期被拉長到半年,同時高投入下收回成本的難度也更高了,這跟微短劇優勢背道而馳。

標準被影視公司拉高後,一批中小公司坐不住了,今年業內提出「卷內容不捲製作」的口號。

騰訊在線視頻平台運營部銀河工作室負責人曹睿表示,無論未來製作環節怎麼「卷」,最應該深入去「卷」的核心還是在內容,不要因為「卷」偏離了目標用戶喜歡的東西。

所謂「卷內容」就是在題材、劇本上進行突破,畢竟同質化嚴重、劇本水是微短劇行業多年以來的頑疾。值得思考的是,短短几分鐘一集微短劇,能否在幾秒一轉折的同時,兼顧起敘事的邏輯性和完整性?

於是時長成為了另一個可拓展的點,在上海電視節短劇論壇上,10個路演項目大多數單集都在10分鐘以上,甚至過半達到了每集15分鐘。

百視TV、融東方營運長黃霞就深有感觸,「往10分鐘以上做以後,體量比原來大很多,相對來說風險性變得比較高,項目從投資性價比來說,可能前兩年的市場變得更好。我覺得現在微短劇也是在一個分水嶺,我們一直在呼籲卷內容不捲製作,但實際上往10分鐘以上做,甚至往15分鐘以上做,是不可能不捲製作的。當長視頻平台或者S級微短劇都做到10分鐘以上時,大部分腰部以下的創作者大家何去何從?」

短劇類型空白如何填補?

的確,當下的短劇已經進入了內容瓶頸期。現在的短劇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短視頻平台上播出的三分鐘以內的短劇,另一種則是在愛優騰等平台上播出的,時長在10-15分鐘的微短劇。

在時長上,3-10分鐘的微短劇在市場上是缺失的,這跟播出平台有著很大關係。抖快用戶習慣了短平快的內容,而愛優騰的用戶則對劇情的完整度、流暢度有著更高的要求,時長太短很難達到用戶的觀看標準。

與此同時,微短劇新陳代謝的速度也正在變慢。於軻也深有感觸,「從整個內容行業來講,微短劇的用戶是僅次於網文用戶的第二波人,它對於內容的更新疊代速度是非常快的,而我們的內容庫存其實是亟待突破的。因為我們現在各個平台都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到底要拍什麼樣新的內容,能夠吸引我的用戶、滿足我的用戶。我覺得在製作方上新陳代謝的速度也是在變慢的,還是需要有更多新鮮的血液注入,讓更多新的優秀的團隊有機會展示給大家。從用戶的角度,從內容發展生產的角度,現在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這個機會就是我們有更低的門檻、更輕便的方式,能夠去講我們自己想要講的好的內容、好的故事。」

今年以來,業內提到短劇的方向,總是圍繞著「精品化」「品質化」展開討論,而這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黃霞發現,現在去做短劇的投資和合作時,雖然微短劇在數量上倍增,但今年可以做的項目,跟去年相比其實變少了,因為從投資性價比上看,不論是內容本身還是平台的資源,越來越向頭部公司傾斜。

短劇的商業化問題依然是繞不開的話題,上海文化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合伙人、首席投資官 陳樂提出了一個關於短劇投資的核心問題,「給你一個3分鐘的視頻,你非常難判斷這個東西到底是一個廣告,還是一個劇,還是一個微短劇。」當這個界限變得模糊,對於投資者來說,如何達成投資效果就成了一個問題。

當下短劇的商業變現模式依然是以分帳和商業植入為主,以愛優騰為代表的長視頻平台核心圍繞「會員分帳 + 廣告 CPM 分帳 + 自招商分帳」規則對平台合作短劇進行分帳。

快手平台也能看到「短視頻+直播電商」的模式,快手達人 "一隻璐"、"御兒古風"、"丁姐" 等都靠出演短劇積累人氣,以此帶動了直播間流量。

抖音同樣在做短劇+電商的嘗試,「我們今年上半年關注到,做短劇的達人整體的客單價和變現效率高於普通短視頻的達人,我們也關注到一些品牌廣告主從原來單條投你的短視頻,開始做整劇的投放。」抖音劇集創新中心負責人錢立立表示。

今年可以說是短劇的一道分水嶺,不管是內容、製作還是商業化上,都讓業內看到了,關於短劇的更多可能性正在被撬動,內容方也跟在跟有不同價值取向的平台之間建立更好的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fcd51d80b24868c965e15297d0cb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