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眾所周知,這個世界上有2種生物會對你死纏爛打,永不言棄。
一種是路邊大喊「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傳單員;
另外一種是做魚療時蜂擁而至的小魚。
魚療,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新型按摩方式:
顧客將自己的腳放入水中,小魚就會游到他們的身邊。
輕輕地用自己的嘴巴吸咬住他們的雙腿和腳趾,吸食他們的死皮。
有的顧客會覺得非常舒爽解壓。
畢竟看到那麼多小魚圍著你轉,心情也會變好吧?
當然了有的顧客比較敏感,就有可能會受不了這種刺激。
比如這位大哥:
和這位小姐姐:
最早的魚療,起源於14世紀的土耳其。
目前這種按摩療法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
在許多國家,尤其是以按摩聞名的國家,你都能找到魚療這項服務:
那有的小夥伴在做魚療的時候,看著一池子的小魚,很難不會有類似的遐想:
這些足療魚「退休」後去哪兒了?會不會拿去油炸或者做成麻辣魚仔了?
畢竟麻辣魚仔也是小小一條,足療魚也是小小一條。
難道足療魚真就燃燒了自己的生命,退休後成為了美味(腳臭味兒)的小魚仔?
壞了,我成趙本山替身了
特別是你剛做完魚療去餐廳吃飯,服務員立馬給你端來一盤炸小魚,這很難不讓人多想好吧!
所以如果傳言成真,那我吃足療魚不就等於吃別人的腳皮了嗎?
要釐清足療魚到底會不會被做成小魚乾,我們首先要知道,做足療的魚是哪種魚,以及做小魚乾的魚,是哪種魚。
首先,足療魚有兩種,一種叫淡紅墨頭魚,原產於土耳其:
淡紅墨頭魚會啄食人體皮膚上老化的角質、毛孔中的排泄物、細菌以及一些人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
然而,淡紅墨頭魚在2018年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了瀕危物種,再加上成本等問題,在足療店我們幾乎見不到這種魚。
圖源:維基百科
另外一種,叫星子魚。
習性和淡紅墨頭魚一樣,愛吃死皮,它們體型小巧,沒有牙齒,能夠忍受最高43℃的熱水,所以經常投放到溫泉中。
也被廣泛使用在魚療店之中:
不過呢,星子魚和的進貨價很高。
許多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就選擇了小時候和星子魚長相十分相似的羅非魚幼魚,來冒充代替。
相比於前面兩種魚,羅非魚幼魚最大的特點是:它有牙齒,而且牙齒比較鋒利細密。
因此如果用羅非魚給客人做足療的話,會有咬傷皮膚,並造成感染的風險。
羅非魚
而小魚乾是用哪種魚做的呢?
有人就專門去了某知名品牌的魚仔加工廠裡面去問負責人,負責人表示:
通常製作成小魚乾的魚是深海鯷魚,來自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深海。
圖源:山海視頻
從外形上看,鯷魚的表面上有一條深褐色或者銀白色的條紋,這是深海鯷魚特有的「防偽標誌」。
與足療店的小魚相比,鯷魚無論從品種、外形、營養價值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圖源:山海視頻
其實咱們用邏輯思考一下就知道了:
正規包裝的小魚仔零食,他們食品加工廠進貨都是按噸計的,然後再拿去批量加工生產。
足療店那點死掉小魚,是完全不夠廠家塞牙縫的,反而還給商家增加了成本。
當然了你要說不正規的魚仔工廠,那我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好吧。
而對於正規的魚療店來說:
當他們的小魚死掉,他們也不會轉手賣掉,而是選擇直接扔掉。
一來,這些小魚實在太小,沒人要。
二來,這些小魚也不能吃。
因此老闆的主張是當做垃圾扔掉:
當然了,以上結論依然只適用於正規的魚療店。
雖然理智告訴我,足療魚不會被做成小魚乾。
畢竟真有廠家每天都騎著小三輪去足療店後門上門收魚嗎,我很懷疑啊…
但最近食品安全事故實在有點多,把我搞麻了都。
對於不正規的魚療店來說,他們的底線有多低,恐怕我們是無法預知的。
特別是那些用羅非魚做魚療的黑心店。
我們都知道羅非魚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誰也說不準,那些作為足療魚的小羅非魚,逐漸長大後,會去往何處。
如果這些魚又被重新養殖,真的有可能被端上餐桌。
因此為了保險起見:
我們在選購魚仔或者去魚療時,選正規的品牌/店鋪,就能減少一些不確定性啦。
與其我們擔心會不會吃到「退休」的小魚,倒不如我們擔心一下魚療的安全問題。
做魚療時,我們要注意:千萬不要帶有傷口去做。
這樣不僅不利於傷口的癒合,有可能還會傷上加傷,發生感染的風險。
萬一小魚咬了一個有皮膚病的人再來咬你,不就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