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造30艦!俄軍事專家:6艘核動力巡洋艦+24艘驅逐艦

2020-03-25     谷火平

俄羅斯的船舶工業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就遭遇了腰斬,其不僅僅是不能像蘇聯時代一樣得到莫斯科的大量財政支持,而且很多技術人員也紛紛跑路,造成了如今俄羅斯船舶工業相當尷尬的局面,經過統計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海軍幾乎從未補充過全新設計的大型水面艦艇,唯一像樣的軍艦還是5400噸級的22350型護衛艦,其首艘"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早在2006年就動工,工期延續了整整12年,到了2018年年底方才服役。要知道這種艦名在蘇聯時期是被用來給4萬噸級的重型載機巡洋艦命名的,如今都淪落到給護衛艦了。

(22350型護衛艦)

可以說1991年之後的俄船舶工業除了在建造核潛艇上頗有建樹之外(代表作有955"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885"亞森"級攻擊/巡航飛彈核潛艇,2020年北德文斯克謝夫馬仕造船廠甚至要交付給俄海軍四艘核潛艇),別的一無是處。2018年年底的時候還因為PD-50號大型浮動船塢的沉沒導致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受到重創,去年又給這艘航母添了一把火,什麼時候能回到北方艦隊服役還不知道。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不過雖說俄船舶工業衰敗到這種程度,但是他們放衛星的功力還是相當強悍的。多年前俄羅斯海軍提出了建造23560型"領袖"級核動力巡洋艦的計劃,這款核動力巡洋艦的設計排水量至少為1.4萬噸,艦體全長為200米,寬度20米,吃水6.6米。可以攜帶56枚S-500防空飛彈(當年俄國人預計這款巡洋艦建成的時候S-500的艦載型號也已經被研製出來了),三套"鎧甲-S1"防空系統,70枚3M-54"口徑"反艦/對地攻擊巡航飛彈,16枚P-800"縞瑪瑙"反艦飛彈以及一門A-192M型130mm艦炮,從理論指標上來看,簡直就是"基洛夫"級的現代化版。

(23560型"領袖"級核動力巡洋艦)

不過俄國人的美夢,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徹底破碎,由於船舶工業嚴重缺乏資金,導致23560型核動力巡洋艦計劃不得不在2018年7月正式宣告終止。然而日前俄著名軍事專家Alexander Shishkin卻撰文表示,該巡洋艦計劃還有"復活"的可能性,其跳板正是目前俄羅斯海軍計劃中的22350M型護衛艦,也就是22350型護衛艦的升級版。

(23560型"領袖"級核動力巡洋艦)

前者相比於後者最大改進就是體量以及武器系統,標準排水量從4500噸躍升到了7000噸,可以攜帶的"口徑"巡航飛彈數量從目前的16枚躍升到了48枚,目前的22350型護衛艦全長為135米,而22350M可能達到170米或者是更高,完全是驅逐艦的體格。對此Alexander Shishkin認為,俄羅斯船舶工業能通過22350M護衛艦的建造摸清現代化大型水面艦艇的建造套路,可以在2025年22350M護衛艦批量開工之後建造少量的23560,到了2050年讓俄海軍重新擁有一支由30艘現代化艦艇(6艘核動力巡洋艦加上24艘護衛艦,其實就是驅逐艦)為主力的"綠水海軍"。

(基洛夫級"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

希望是美好的,這個計劃也有理論上實現的可能性,不過根源問題還在於緊張的財政狀況。事實上俄羅斯海軍除了新造艦艇之外,還有讓蘇聯時期的三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重新服役的計劃,俄海軍計劃讓這三艘基洛夫級進行現代化升級,從而能夠讓它們恢復甦聯時期的威懾力。

(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

不過自從多年前俄海軍開始執行該計劃之後,截止到目前他們能夠執行下去的只有一艘"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而已,剩下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位於北德文斯克謝夫馬仕造船廠)已經擱置了多年,"拉扎耶夫海軍上將"2015年重新刷了一遍漆,迄今為止依然扔在太平洋艦隊的"雪科-17"基地(位於俄濱海邊疆區的福基諾),後兩艘已經決定要在2021年拆毀。俄國這種"30年30艦的計劃"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真正執行起來難度依舊相當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OXFHEBnkjnB-0zrK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