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為何以2比1敗給沙特?比賽進行到20分鐘時,國足已經以1比0領先,並且沙特還少了一名球員。彼時,許多球迷對主場勝利充滿期待,甚至幻想著大獲全勝。然而,最終國足在主場被沙特絕殺,令眾多球迷困惑不已。
從全場數據來看,這場比賽實在讓人無言。儘管國足在少一人的情況下仍占據優勢,但控球率卻僅為43%,而沙特則高達57%。角球數方面,國足6次、沙特5次,傳球數量為275對383,解圍次數更是30比17。這些數字清晰地反映出一個癥結:本應占優的國足,實際上處於防守被動狀態,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球員的能力確實存在差距。縱觀全局,國足在傳球、控球和射門方面的技術水準遠遜於沙特,甚至停球都顯得拙劣。例如,拜合拉木在統計中顯示全場丟失球權20次,可見他在拿球時容易被斷。他雖然身體素質出眾,但腳下技術相對粗糙。國足陣中的費南多和謝文能具備較好的過人能力,其他球員則在對抗中顯得緊張,難以施展。李磊的一記失誤解圍竟踢出了底線,送給對手角球,實在令人意外。
其次,球員和教練的思想觀念未能及時調整。在領先的情況下,他們選擇保住1比0,而非趁機擴大比分。伊萬科維奇始終未對戰術做出調整,保持442陣型至比賽結束。反觀沙特,在不利局面中通過強硬防守迫使國足出現失誤,從而獲取反擊機會。最終,通過兩個角球,沙特成功撕開了國足的防線。
最後,教練的臨場指揮能力令人擔憂。伊萬科維奇的戰術調整似乎遠不及中超各隊教練。此役球員們拼盡全力,蔣光太和謝文能因受傷離場,許多球員在六七十分鐘後體能消耗殆盡,然而伊萬科維奇卻遲遲不換人,直到補時階段才想到可以進行替換。如果早些派上阿蘭和林良銘,結果或許會截然不同。
原本有機會獲得3分的國足,最終卻顆粒無收,在18強賽中遭遇連敗,跌至小組墊底。這樣的表現,讓國足前景堪憂,恐怕要提前進入為下一屆世界盃的備戰階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8d161740d13ed9f767ba94ca178c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