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麼李自成和軍隊吃什麼?

2023-12-27     劉明寶

原標題: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那麼李自成和軍隊吃什麼?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是明末之際,可以說是當時社會上流傳最廣的口號,而闖王李自成也以此迅速召集了無數吃不飽飯的老百姓來投奔他,最終是很快的崛起,並且一鼓作氣的在1644年3月消滅了明朝。

消滅明朝以後,放過羊,當過驛卒的李自成可謂是如日中天,建立的大順政權被當時世人認為是下一個大一統王朝,而李自成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下一個明太祖朱元璋式的人物。

然而戲劇化的是,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在山海關一片石之戰時,對戰吳三桂之際,被多爾袞率領的清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因此慘敗,而這次失敗以後,李自成走上了一蹶不起之路,不只是主動退出北京,更是在後續戰爭中面對清軍節節敗退,到了1645年,更是在湖北被當地村民誤殺,可謂是虎頭蛇尾。

那麼李自成為什麼會失敗呢,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番。

一、均田免賦等政策拉攏了底層老百姓,是其最初成功原因

首先我們來看看李自成「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可以說是他迅速崛起的關鍵原因之一;而除此以外,李自成還提出了「均田免賦」口號,也就是要平分土地,並且減免繁重的賦役。

我們來看看李自成的這些政策,很明顯的大大拉攏了底層老百姓,尤其是在明末那個亂世之中,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延綿天災,使得很多老百姓是流離失所乃至易子而食,李自成當時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對於吃不飽飯的老百姓來說,簡直是天大的誘惑,所以底層大眾自然選擇了李自成,這也是他可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關於維護底層老百姓的具體政策,現有資料顯示,李自成在1643年以前,為了維護底層老百姓的利益,實行了3年免賦。

二、為了維護「均田免賦」政策,只得「追贓助餉」,得罪了精英階層

老百姓不納糧,李自成和軍隊吃什麼呢?而且免賦的話,維持政權的錢財又要從哪裡來?

我們再來看看李自成崛起的時間,李自成是在崇禎二年起義反明的,截止到崇禎十七年消滅明朝,看似是摸爬打滾的奮鬥了十幾年。

但具體而言,李自成真正的崛起時間,也就是崇禎十五、六年,經過一兩年時間是迅速完成滅明大業,而之前則是一直被明軍打壓的四處流竄,屬於是流動作戰,這說明一個致命問題,李自成沒有穩定的根基之地。

沒有自己的穩定大後方,不能提供各種牢固支持以外,更是說明「均田免賦」等政策根本沒有長時間實踐過,所以看似這些政策剛開始為李自成拉攏了底層老百姓的人心,但後續發展並不是那麼可持續了。

剛開始李自成的軍隊,還可以通過「以戰養戰」的方式來維持下去,每攻下一地,可以通過當地官府,還有沒收明朝藩王家產和對官紳地主進行追贓助餉等來補充錢糧。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最終李自成不得不解決這個難題,如果放棄維護底層老百姓的政策,很有可能軍心不穩,影響自己的根基;如果不放棄,那麼賦稅錢財從哪裡來呢?

我們再來看看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占領北京以後,對於包括北京在內的統治區進行了大規模追贓助餉,是大大打擊了官紳地主。

所以歷史證明李自成最終的解決辦法是,既然拉攏了底層老百姓,那麼就維護到底,至於維護政權和軍隊開支的錢糧從哪裡收呢,就從官紳階級下手,通過追贓助餉的方式來收。

而除此以外,大順政權並非如同後來的大清一般,對於前明官員是大開歡迎之門,反而只是吸納了一小部分前明官員,重點起用的則是未曾出仕前明的舉人,等於是不信任,並且打擊官紳階級,官紳階級成為處於統治集團以外的尷尬存在。

這說明李自成在以「均田免賦」等政策拉攏了底層老百姓以後,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最後選擇了通過「追贓助餉」方式來補償維持政權運轉所需的錢糧,等於是沒有在底層老百姓和精英階層之間維持好平衡,是為了底層老百姓利益,得罪了精英階層。

三、得罪精英階層有什麼後果呢?

最直接來說,吳三桂為什麼降了大順政權以後又反叛呢?

可能很多人下意識認為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個說法,其實這個說法並不現實,畢竟吳三桂不可能因為一個女人,置自己在北京的父親吳襄性命而不顧的。而另外兩種說法則是貼近現實,一是吳三桂聽說自己父親吳襄被大順政權追贓助餉。二是吳三桂誤信從北京逃出的僕人謊報吳襄全家被大順軍隊抄沒之言。

以現實來說,吳三桂之所以降而復反,其實跟大順政權的「追贓助餉」脫不了干係,無論他父親是不是真的被「追贓助餉」,足以說明「追贓助餉」政策對於當時前明官員的影響有多大,可謂是人心惶惶,所以吳三桂如同驚弓之鳥一般,收到消息未經再三確認,就馬上反了大順政權。而吳三桂反了大順政權,引發的後果大家也清楚,吳三桂是引狼入室引來了清軍,通過一片石之戰,大敗李自成,而李自成由此開始一蹶不起。

再深層次來說,消滅了明朝的李自成,即使再不濟,軍事上再短視,也是有著一定實力的,為什麼一退出就一蹶不起了呢?

就是因為他的「追贓助餉」得罪當時的精英階層太狠了,而清朝入關以後,則是積極維護官紳地主的利益,所以李自成統治區內,在本地擁有巨大能量的官紳地主,自然是不會幫大順政權,甚至對大順政權是恨之入骨,傾向於甚至直接倒向清朝一方,這就意味著他統治區內的統治基礎已經被破壞殆盡,因此李自成退出北京以後,是節節敗退一蹶不起。

正因為李自成沒有及時改變自己身份定位,一味維護底層老百姓利益,沒有轉變為天下共主的思維,沒有大力拉攏天下構成要素中的精英階層,加之軍事上的短視,所以自然是敗得相當之快,沒有成為下一個明太祖朱元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8c40f798876f6db22c5a966213cd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