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條狗,635人喪命

2023-05-30     電影派

原標題:為了一條狗,635人喪命

說起來這個系列,真的蠻不可思議的。

2014年第一部上映。

不但電影是小成本,而且幾乎是零宣傳。

兩個導演的指導履歷也是空白一片。

唯一的亮點,只能說是當時已經過氣的基努里維斯擔主演。

誰想,電影就這樣爆了。

從此,一個名叫約翰·威克 的退休殺手。

為了一條狗重操舊業,殺穿了半個地球的故事。

開始在影迷之間口口相傳。

而這,也是《疾速追殺》全系列的故事梗概。

沒錯,劇情就是這麼的簡單粗暴。

一句 「你殺我狗,我殺你全家」,愣是給拍出了四部曲。

甚至在最新的第四部,片長來到了全系列最長的169分鐘。

這是充斥著殺戮與多巴胺的169分鐘。

主角威克不是在打架,就是在去打架的路上。

而導演也用這169分鐘證明了一件事——

或許《疾速追殺》這個ip,就是現如今最牛逼的動作片系列。

對派爺來說,《疾速追殺》其實就是兩個字: 純粹。

它真的就是純粹的動作片。

故事只是為了給打鬥一個理由。

而打鬥,又依靠自己過硬的質量彌補了故事的不足。

因此你能很罕見地看到這樣一個純粹的類型片。

四部的均分居然穩定在了7.8。

這對凡事都要講究一個意義的觀眾們來說,已經是莫大的認可了。

所以這部的打戲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

老實說,派爺並不覺得《疾速追殺》的打戲是無懈可擊的。

但是, 它夠真誠,並且真的太聰明。

咱一個一個來說。

首先,是本系列的打鬥風格。

主角威克的設定,是一個經驗老道的職業殺手。

而這一屬性就決定了他的出招標準得是: 快、准、狠。

生死只在一念之間。

於是在第一部中,你能看到威克的動作十分乾淨。

且目標明確。

開槍的邏輯永遠是先打頭。

或是熟練運用莫三比克射擊法 先用兩槍軀幹打出硬直,然後再爆頭。

進入近戰後,也是主打一個「招招要害」,絕不拖泥帶水。

這不單是一種爽快的動作設計。

更是從出招風格來刻畫威克「冷靜專一」的人物性格。

但這樣「有效率」的殺人方式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觀感上的枯燥。

怎麼辦?

導演從兩個方面入手解決: 武器and場景的變化。

武器的種類眾多,是疾速系列的一大看點。

取人性命的武器,可以是飛刀,也可以是飛斧。

到了日本大阪,輪到十分有地域特色的武士刀出場。

必要時,書本也可以為威克所用,奪人性命。

更離譜一點的時候,小小的一支鉛筆。

也能成為他手中的利器。

並且鉛筆還成為了威克在電影中的一大象徵。

幾乎每一個片中的人都聽過那個傳說:

「約翰威克,他曾經殺了三個人,就靠XX的一支鉛筆!」

除此之外,威克還善於在各種場景作戰。

可以在燈紅酒綠的德國地下俱樂部。

伴隨著電子樂搏鬥。

也可以是在狹窄的地鐵車廂中進行刀戰。

還有在最新的這部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凱旋門大戰。

旋轉且洶湧的車流成為雙刃劍, 在速度與激情中殺出個黎明。

看得人膽戰心驚,腎上腺素飆升。

這些設計都是導演為了豐富動作性而做出的努力,且確實行之有效。

而更聰明的是導演通過各種設定,把《疾速追殺》遊戲化了。

什麼意思?

回顧以往的動作片,其實都會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主角的戰鬥力往往會隨著續集而越來越離譜,越來越不可控。

而且難免會出現主角怎麼也打不死的情況,從而成為槽點。

所以在這個系列中,導演直接攤牌了。

咱們這些裝備,就是不科學的。

比如在這裡,威克的手槍不但能裝21發子彈。

威力還大到離譜。

而且幾乎沒什麼後坐力。

敵人也是一身裝甲硬到不行,中幾槍都不礙事。

除非從連接處打中脖子。

當然派爺覺得整個系列最扯淡的。

肯定是「防彈西裝」這個東西。

一開始其實還挺收斂的,即使防彈,但是被打中了會劇痛喪失作戰能力。

結果到了後面已經進化成了威克可以微微掀起衣領擋在面前。

以此形成防彈盾牌的效果。

但是這也正是導演聰明的地方。

不管你們觀眾信不信,反正設定是這麼設定的。

然後威克就可以正大光明的不中槍and打不死。

就像玩遊戲一樣,這些魔幻裝備讓每個人頭上都頂了個血條。

變得十分耐打,讓冷兵器和槍械一視同仁。

從而增加了動作戲的設計思路和看點,不被戰力而局限。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疾速追殺4》中,呈現了更全面的遊戲化。

比如說類似《殺死比爾》中的那種上帝視角鏡頭。

讓室內動作戲從狹小的視角中解放,人物動線更為清晰。

甚至是這整一部的劇情節奏,都是十分標準的三段式遊戲流程。

有關底boss的設置,有劇情殺。

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網際網路時代的創作思路。

也可能正是這個系列能在這個時代大爆的原因之一。

但更可貴的是,它的內核居然如此的武俠。

其實大家很容易看出《疾速追殺》它本身就混合了許多元素。

有功夫片,有西部片,也有劍戟片的影子。

導演本人也曾在採訪中談到。

他在創作時受到了王家衛、黑澤明和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啟發。

而動作設計靈感則來源於成龍、洪金寶、袁和平等人。

值得一提的 是導演查德·斯塔赫斯基。

也正是《黑客帝國》中基努里維斯的替身演員。

而《黑客帝國》的武術指導是袁和平。

這可能是一些淵源。

並且導演不但從這些中國的功夫明星身上吸收了武打的思路。

也深受武俠精神的影響。

比如說貫穿整個系列的「情」「義」二字。

雖然一直在說本作的劇情簡單,可卻提供了很強的情感動機。

男主威克作為傳說級殺手退隱江湖的原因。

是找到了一生摯愛,於是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金盆洗手。

可世事無常,妻子「意外」死亡了。

亡妻留給他的那條狗,也被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蛋殺了。

所以威克重新出山的原因,是報仇。

但是「仇」,當然是「報」不完的。

威克不斷被牽扯進一個又一個更大的漩渦中。

這些都織成了一張碩大的網。

困住了一心想脫離殺手組織的威克。

昔日的朋友為他兩肋插刀。

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有的因為賞金把他視為獵物。

結果被威克反殺。

還有的因為同樣的軟肋 (家人)而被迫與威克為敵。

比如第四部甄子丹飾演的盲劍客。

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導演武俠情節十分具像化的投射。

一邊是親情,一邊是友情。

二者在甄子丹飾演的凱恩身上不斷拉扯。

讓他不得不對老友痛下殺手。

又在老友女兒準備送死拚命的同時制止。

說會等她,讓她日後再找自己復仇。

生動演繹什麼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

他和威克也在電影里亦敵亦友,相愛相殺。

這些都是對於江湖情義的體現。

然後再回過頭看看這個系列的世界觀。

你會發現幾乎可以平移進任何一個武俠世界中。

客棧,幫派,江湖秩序。

甚至你還能從裡面找到一個用飛鴿傳書的丐幫。

只要是被傳統武俠片薰陶過的觀眾,相信看到這都會會心一笑。

然後在一切的刀光劍影之下。

你看到了名為威克的男人。

掙扎在一個稱作「自由」的謊言之下。

他未必不知道結果,但他依舊努力爭取。

這便是俠者的心氣。

所以派爺覺得,《疾速追殺》系列其實就如同他的主角威克一樣。

他很認真、專一地做好了一件事。

就是打得更漂亮一點,再精彩一點。

然後它成功了。

這是「純粹」兩個字的勝利。

它也證明了只干好一件事,也可以拍出好看的電影。

這樣說是因為可能現在的很多類型片。

因為某些因素的影響, 都陷入了一個困境。

那就是過度追求內涵和意義。

當然不是指類型片不用這些內核。

而是希望不要在追求的同時,丟掉那些獨屬於類型片的美。

動作片的爽感,就在於那一拳打到肉上的生理反饋。

而不在於一些多餘的東西。

也不應該背負一些莫名的價值觀輸出。

它有自己專屬的一套理念。

可以是俠義,可以是抗爭精神。

也可以是其他基於動作而發散出來的情緒。

最重要的,就是純粹。

每一種電影類型都有自己的特長,也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

而不是被一套評價標準定死。

過往電影世界的百花齊放,正是因此。

而《疾速追殺》的成功,也證明了這點。

證明大家的心底,依舊懷念著黃金時代的純粹。

武俠不死,只是需要更「純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3232abe887ec3a1809b47fc8b492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