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變成仇
恩這個東西,太容易變成仇了。
最近一個聚會上,朋友A對朋友B很冷淡。
其他人提醒A,B在你困難的時候幫過你。
A卻說,前幾天我把錢還他啦。
一句「還了」,就兩清了。
我聽完之後就很氣憤,你還錢了,就不欠人的了?
一來,錦上添花,比不上雪中送炭。
你借錢的時候,是最困難的時候,信譽最低的時候,別人最看不起你的時候。願意借給你,借的不只是錢,是恩情。
再則,錢是有時間價值的,不是借一個數,還一個數,就一筆勾銷的。
小時候看家裡長輩給份子錢。
都是早些年,你給我們家300,今年,通貨膨脹,錢貶值了,我還你們家500。
這才是正確的算數。
真正的兩清,不是數值對數值,是情分對情分。
錢還了,情還在。
倒也不必變臉這麼快。
借錢是件麻煩事
為什麼現在人都不愛借錢了?
上大學的時候,我最怕有一個朋友叫我給她帶飲料。
一瓶飲料,三五塊錢。
我給她帶完,她就忘了。
忘了的原因,有時候是當時沒零錢,有時候是當時沒錢。
慢慢地,就不還了。
這個時候你就很糾結你知道嗎?
你去要,顯得你特別小氣。
你不要,那時候是真的窮,自己都不捨得喝飲料。
後來有一次跟她提起來還錢的事兒。
她倒是還了,然後來了句:這麼小的事兒你還記得啊。
我的天,真的太難了。
你把錢借給別人的時候,你更緊張。
似乎只要你開口要一次,兩個人就見外了。
可你不開口要,對方也沒有主動還的意思。
現在借錢給別人,更麻煩了。
楊冪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朋友今天找我借兩萬塊,我答應了。
那等還錢的時候,可能朋友會說:
「你今天都是一個這麼大的明星了,你不會找我要這兩萬塊吧?」
我還不是楊冪呢。
都有人跟我說,兩萬塊錢,你不會還讓我還吧?
我有個小學同學,家裡孩子上學需要錢。
朝我借,一口氣跟我借六萬。
我說,我當然不是沒有六萬,但是為什麼你朝我一個人借呢?
他就說,咱所有同學裡,你最有出息。
我就納了悶,我說,不是說我有錢,你就要朝我來借,而是說,你情分最近的是誰,你是不是得先朝你親戚朋友借一圈?
我說這話的時候,他就不高興了。
就覺得,哎呀你已經是個「名人」了,你怎麼這麼小氣。
最後我借了他兩萬,他沒說什麼,但是明顯對我很失望。
我這兩萬,也不是借給他,其實是借給孩子的。
借完之後,我才意識到,我犯了個錯誤。
不夠果斷。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觀點,黑白決策。
說借錢這件事,你要麼果斷同意,要麼果斷拒絕。
不要猶豫不決,讓對方覺得,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深以為然。
在這件事上做得最乾脆利落的是朴樹。
高曉松說,自己過去窮得不行的時候,找朴樹借錢,朴樹回了兩字:帳號。
過一段時間,朴樹也沒錢了,給高曉松發了兩字:還錢。
高曉松就還了。
被借錢的時候,同意得痛痛快快,要對方還的時候,理直氣壯。
一來一回,還不傷感情,才是真朋友。
而大多數「朋友」,好像都經不起要錢這件事。
一要,情分就沒。
醜話說在前頭
關於借錢這件事,我真的攢了太多的智慧了。
由此發展出一個技能,叫做「醜話說在前頭」。
第一個醜話,約定好還錢時間。
之前分享過很多的財商書,書里教了一種方法。
如果你借了別人的錢,但經濟上又有困難,就要制定一個理財計劃,包括還錢的計劃。
跟你的朋友講清楚難處,獲得體諒。
也講清楚計劃,分多長時間還,每個月還多少,讓人心裡有底。
其實反過來也一樣,如果你把錢借給別人,又擔心對方不還。
就在借錢的時候,跟對方約定好還錢的計劃和時間,讓對方心裡有數。
時間到了,不就能開口了嗎。
微信群收款就是這個理,如果群成員24小時未支付,會收到系統提醒。
24小時,就是默定的時間。
給彼此一個有底的期待,才是合理的。
第二個醜話,打個欠條吧。
不要高估人性,也不要高估情誼。
夫妻兩口子,都可能因為利益,撕破臉。
更何況,有些感情,還真不算過命交情。
很多人不好意思打欠條。
我願意借錢給你,是對你的信任。要是讓你打欠條,又像是對你的防備。
其實沒有那麼嚴重。
打這個欠條,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煩。
對方願意還錢,這個欠條,聊勝於無。
萬一判斷失誤,對方不願意還錢,這個欠條可以成為訴諸法律的證據。
不要礙於面子,不開口,親兄弟尚且明算帳。
算清了明面的帳,才不會心裡有刺。
關於借錢的一點小感悟,分享給大家。
你發現了沒有,不管是借錢,還是還錢,都可以遵循同一句話:
站在別人的位置考慮,不給別人添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13v3QBLq-Ct6CZul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