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村的孩子們》:依靠聯想維繫的抽象式解謎遊戲

2023-01-29     一隻古零

原標題:《寂靜村的孩子們》:依靠聯想維繫的抽象式解謎遊戲

前言:

本看臉玩家明顯感覺被坑了......這個畫風實在沒得說。但是只看畫風這個定價又不太值得。喜歡蒂姆·波頓風格、對遊戲質量有要求的朋友們可以省錢了。同類型的遊戲有太多佳作,本作僅適合沒怎麼有遊戲經驗的玩家。

空有皮囊的敘事

畫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評價了,在《寂靜村的孩子們》的遊戲作品中是格外出彩的——也不難看出借鑑了蒂姆·波頓,同時結合故事劇情,大差不差也能意會到製作組想要走「黑色幽默、華美而怪誕的奇幻風格」路線。

不論是STEAM商店宣傳頁還是遊戲本身給予玩家的暗示,「不要走進森林」就是《寂靜村的孩子們》的中心主旨。按照正常邏輯,隨著主線的推進,玩家是肯定要走進森林的,森林深處需要玩家發現或者探尋的東西,整個為之奮鬥的過程才是遊戲中最重要的部分。

就好比《聖誕夜驚魂》,不僅僅是骷髏人傑克好心辦壞事想要給人們帶來快樂那麼簡單,

動畫中穿插著對生活隱喻,對命運嘲弄等等。但是《寂靜村的孩子們》並沒有這麼多的層次感,開頭旁白告訴你不要去森林裡,不要多問不要亂跑。等到了結局依然是旁白告訴你,我們需要有一個孩子打破屏障。

故事講得很沒有水平,下次不要再講了。

而且遊戲中旁白占了不少戲份......這就很不符合邏輯。「旁白」這個詞在劇中和電影中有不同的解釋,但是殊途同歸,旁白的存在是為了傳遞更豐富的信息,表達特定的情感,從而啟發觀眾思考。更是一種輔助烘托劇情的存在。

但是在遊戲《寂靜村的孩子們》中,製作組把重要的故事劇情演出都交給了旁白,再加上拖沓的表現形式和割裂感極強的解謎設定(又或者這倆應該是主要原因),《寂靜村的孩子們》把原本立意不錯的故事講的稀爛。生怕玩家們看不懂一樣,把所有的內容都一字不落地用旁白講給大家。

劇本也寫得很沒有水平,下次不要再寫了。

割裂的解謎設定

有一說一,《寂靜村的孩子們》整體上給我一種流程很拖沓的感覺。雖然路過的貓貓狗狗青蛙蝸牛都很可愛,主人公空洞無神的大眼睛也有很多小細節,但是流程上幾乎沒什麼起伏。表現恐怖的地方會著重使用黑白色調,外加一些聽起來有點東西音效和音樂。非要說這是恐怖遊戲(有恐怖的tag)的話,也只能勉為其難的算夸克恐吧。

故事性上沒什麼亮點,解謎部分的設定也很割裂。難度上限是真的很難,下限又很幼稚......一筆畫或者齒輪拼圖,升級成可以跳格的一筆畫和更高級的齒輪拼圖......次數多了挺容易產生厭煩情緒。來來回回就那幾種模式,反反覆復出現在不同的地方。

再加上拖沓的劇情,注意力完全被打散了。反正有旁白的保姆級劇情演說,玩到後面整個人情緒都沒什麼起伏了。

解謎前期我的精神狀況:森林裡面有什麼?

解謎後期的我的精神狀況:這遊戲咋還沒結束?

順便說說物品收集,挺多物品收集都能解鎖一個成就,收集到的物品後續都會派上用場,整體遊戲體驗還是不錯的。手機黨們狂喜。

唯一的問題就是收集到的物品沒有什麼必要的聯繫,需要玩家在特定的環境里去組合他們的用法,比如木塞和錘子。使用場景是有洞漏水的水管,和一堆木板雜物。正常思路是用木塞堵住漏洞,用錘子砸開雜物?但實際上錘子是用來錘木塞的......還有去媽媽閨蜜家偷東西,費盡心思進去偷了一朵花......

可能我的童心不夠童吧,偷花這個行為我真的理解無能,你想要花你問阿姨乞討一下不行嗎?阿姨那麼疼你能不給嗎?

貫穿整個遊戲的唱歌喚醒回憶的部分體驗比較好,需要玩家先收集一定數量的音符獲得一首完整的曲子。但是《寂靜村的孩子們》整個節奏都太稀碎了,唯一這一點兒好也沒怎麼大放光彩......

寫在最後:

據說《寂靜村的孩子們》是受到蒂姆波頓和電影《鬼媽媽》的影響(真實性有待考證),那還是推薦大家去看《鬼媽媽》原作吧,劇本和立意都非常優秀。以及有遊戲經驗的玩家可以避開本作,推薦去體驗一下《Fran Bow》和《Pinstripe》,都是非常優秀的蒂姆·波頓風格的遊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00e8e2a318647582488ff9c56475a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