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數一數,華山那些別具特色的宮觀有幾個?

2019-11-20     渭南文化旅遊資訊

如果你來過華山,那麼就很難不被這些具有華山特色的宮觀建築所吸引……

華山的道教宮觀很多,歷史也很悠久,早在漢武帝時就建有集靈宮,唐朝更陸續出現了一些由道士們自己所營建的宮觀,相傳大上方的白雲宮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處,至今遺蹟猶存。

經過宋、元兩代的發展,到明代華山上的道教宮觀已經很多了,香火很盛。由於廟宇最初多建在峰頂,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山洪暴發,廟舍沖毀極多,故清代以後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內。

西嶽廟

華山最主要的宮觀是西嶽廟。該廟在華山下十里之處,華陰東五里。舊址在黃神谷。它始建於漢武帝時,即前面講過的集靈宮。東漢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曾立《西嶽華山廟碑》,言東漢統治者祭華、修廟、祈雨等事。

北魏興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舊廟已毀壞不堪,便在華陰東五里處的官道北興建新廟。從北魏開始直至清代,歷代人們都不斷加以維修和擴建。目前西嶽廟的建築和規模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修建後留下的,它是華山的第一大廟。

廟的主殿稱「灝靈宮」,為祭祀華山神的地方。據《雲笈七籤》云:「少昊為白帝,治西嶽,上應井、鬼之精,下鎮秦地之分野。」

《五嶽真形圖序》云:「華山君領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華山君身服白素之袍,太初九旒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封華山神為「金天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封五嶽帝號時,華山被封為「金天順聖帝」。

廟中有南北朝時北周所立的岳廟碑和唐代的岳廟精享昭應碑,另外還有青牛樹,相傳老子在此樹上系過青牛。

廟後有萬壽閣,舊稱藏經樓,為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道士席演魁所建。登閣上,南與太華相對,東指河潼,北眺涇渭,西望終南,雜樹薺浮,川原繡錯。閣上曾懸有明高皇帝夢遊華岳文,後被移走。

雲台觀和玉泉院

比較著名的還有雲台觀和玉泉院。雲台觀在華山下,去谷口二里,華陰南八里,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廣初創,唐天寶年間金仙公主復修。

《華陰縣誌》載: 「雲台觀以雲台峰名。有二:其一為北周道士焦道廣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為陳摶建。」陳摶初居華山,曾開闢荊榛,在觀內居住。元、明、清歷代不斷修葺,迄今舊址還在,其東北尚有紀念陳摶的希夷祠。

玉泉院在華山的張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間(公元1049—1053)為紀念陳摶所建,院與玉井潛通,玉泉溪水環繞,故名。

院內有奉祀陳摶的希夷祠,祠後曾有希夷睡洞,傳說是陳摶練習睡功之處。現在玉泉院的規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華陰知縣陸維垣所建,光緒時曾為大水沖毀,後修復。解放後,人民政府於1958年撥款重修並擴建。

另外還有鎮岳宮、玉女祠、全真觀、聖母殿、毛女祠、煉丹爐、巨靈祠等等。這些廟多依山而建,結構精巧,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增添了華山的秀麗多姿。

那麼,今天的華山宮觀介紹就到這裡了。小夥伴們,你還知道華山的哪些道觀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來源:華旅集團營銷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vWsmW4BMH2_cNUg0sj1.html



南湖的春天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