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所有中國股市掙扎中的股民:中國股市的「苦日子」何時結束?

2019-08-17     荀海筆記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控制倉位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wf520065),免費交流學習「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和個股操作策略!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熱點的湧現和消退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用炒般之道指導自己操作,就不會在股市裡不顧熱點地逞強。熱點炒過之後,就會消退,好比軍隊走過的地方,很快就會長滿荊棘,一派蕭條。熱點經過一輪狂炒後,必然要陷入沉寂。

要達到很好的效果,就必須抓住熱點,而不能不顧熱點地逞強,在一輪熱點中取得了成功,不要自高自大,不要誇耀、不要驕傲,要迅速轉變思路,尋找下一個熱點,而不是繼續滯留在原來的熱點中逞強。

任何事物發展壯大後,就必然走向衰老;股市的熱點經充分炒作後,也必將消退,這是股市的基本原則之一。

股市的熱點是因為政策的傾斜,價值的低估、發展機遇的來臨等因素,才被主力資金挖掘出來,並進行炒作,加以發揮。

股市熱點都要經過發現、挖掘、炒作、消退、死寂等階段。熱點不是永恆不變的。在某種形勢下,某一板塊或某些個股由於政策的傾斜、經濟環境的變化,價值又被市場嚴重的低估,這類股票就極可能成為熱點。然而,當熱點被市場充分的挖掘、炒作和發揮之後,由於市場的慣性推動,其價格會很快脫離其實際價值,轉而成為一類高風險的股票。隨後,這種熱點,將因風險的急劇放大,而被市場資金逐步遺棄,然後轉向消退、死寂,熱點就不再存在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政策的重新調整,市場資金又開始重新尋找新的有潛力的熱點板塊,在那些價值被低估的新的一類股群中,孕育新的熱點炒作。

這好比任何生靈一樣,都要經過孕育、發展、壯大、衰老、死亡一樣,是股市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拓展到整個經濟領域,熱點發展變化的規律都是這樣。

熱點再大的市場環境中就是這樣變化的:一個熱點在某一領域消退後,另一個熱點又在另一領域裡湧現,以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在股市內部,熱點的規律也是一樣的道理。

然而,很多投資者並不能掌握這個規律。他們在一個熱點循環完成後,不知道及時撤退,再去發現下一個熱點,而是以老眼光對老熱點進行單戀,總認為熱點的股票總會熱下去。這方面很多投資者的教訓是深刻的。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熱點不是固定永恆的,而是循環往復,層出不窮的。因此投資者在投資時,不應用老眼光留戀老熱點,而應用新眼光發現新熱點,才能跟上市場的步伐。

在一波牛市中,一般投資者對熱門股,強勢股趨之若騖,是符合牛市中「重勢不重質」的原理的。但要避免在熱點過度炒作、股價已被嚴重高估後入市。因為這樣的話,投資者很可能成為接力棒的最後接受者,從而在熱點散盡後成為熱點的受害者。

在清淡、盤整的市道中,這種思路便不是正確的了。股市盤整常常是新熱點的醞釀過程,投資者選擇股票的理念應改為「重質不重勢」。因為般市盤整時,質地好、價值有待發現的股票一般都會成為下一次熱點中的股票。所謂優質的股票,也是有多種涵義的,並不是指那些已被發現和炒作過的績優低市盈率股票,而是即將進人成長期,或目前經營困難,便隨著市場的發展,公司將逐步拓展市場領域,以及可能通過資產重組使公司煥然一新的這三類公司,這三類公司將在盤整後最易成為下階段的熱點板塊。

股票投資家巴菲特曾指出:「巨大的投資機會來自優秀的公司被不尋常的環境所困,這時會導致這些公司的股票被錯誤地低估」。巴菲特的理念,為我們提供了尋找一切熱門股票最基本的思路,即:一切因某種原因被市場低估價值的股票,都將成為以後的熱門股票。因此,找到了被市場低估價值的股票,就找到了熱門股票。


如何構建自己的股票交易系統

一套完整的股票交易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市場環境與投資偏好控制,交易執行控制和資金倉位控制。

1.市場環境與投資偏好控制

市場環境與投資偏好控制,要求投資者首先識別當前的市場環境,並根據市場環境確定交易模式和股票投資標的。

(1)市場環境

這裡的市場環境主要是指整個股票市場所處的大勢氛圍,即目前股市處於上升趨勢、下跌趨勢還是盤整趨勢。

對於投資者來說,當股市處於上升趨勢時,入場交易獲利的可能性會非常大;反之,當股市處於下跌趨勢時,入場交易獲利的可能性會非常大;反之,當股市處於下跌趨勢時,入場交易獲利的可能性則會很低。

(2)交易模式

交易模式是指投資者根據對市場大勢的判斷和個人偏好設置的交易路徑。這些交易模式既包括按周期劃分的長線持股、波段交易、短線投機,也包括搶反彈、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等。

(3)股票投資標的

股票投資標的是指投資者根據對市場大勢的判斷、選擇的交易模式,結合個人偏好確定的備選投資股票。通常情況下,交易模式不同,所選的投資標的也會有所區別。例如長線持股的交易模式適合選擇績優股,搶反彈時則適合選擇短期熱門的小盤股等。

2.交易執行控制

交易執行控制是整個交易系統的核心,是指投資者對整個交易過程進行的詳細規劃。交易執行控制包括如下細節。

(1)入場方法及條件

入場點的選擇,對於交易成敗和投資者心理都有重要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通過大盤環境和個股走勢雙重方法設置入場條件。如當大盤向好時,股價向上突破10日均線,且MACD指標金叉買入等。

初次買入股票時,儘量控制好倉位,不宜全倉進入,以免判斷失誤,給自己的本金帶來風險。

(2)加倉方法及條件

買入股票後,當股票突破某一重要阻力位和回調遇某支撐位支撐再度上升時,可以考慮適當加倉。加倉無須一次到位,可分批次進行。原則上,前期加倉量可以大一些,股價上漲到高位時,加倉宜謹慎。

(3)減倉方法及條件

買入股票後,當股票運行趨勢與預期不一致,即遇到某一重要阻力位或出現回調時,可考慮適當減倉。與加倉相似,減倉也可分批次進行。

(4)設定止損

由於短線操作講究快進快出,所以很多時候設定的賣出條件就可以作為止損條件。但有時也會不一致,這時就需要另設止損位。如買入條件為MACD指標金叉,賣出條件為MACD指標死叉,這時就需要設定止損位為MACD指標死叉。

(5)止盈設定

為了確保短線盈利能夠及時兌現,在短線操作前,必須確定明確的盈利目標。一旦目標達成,就可以全部或部分撤離目標股了。

一般情況下,止盈條件設定為有明顯的賣出信號出現時,也可以設定為具體的盈利目標值,如10%、20%等。

3.資金倉位控制

資金倉位控制主要包括對整體倉位和個股所占倉位控制、預留資金控制等。

(1)整體倉位控制

投資者可將總倉位水平線劃分為空倉、30%線、50%線、70%線、滿倉五個水平。鑒於股市中沒有絕對安全的時間,因而滿倉持股是儘量應該避免的。

通常情況下,當股市處於上升趨勢時,可以適當提升倉位水平。反之,當股市處於下跌趨勢時,應降低倉位水平,直至空倉。

(2)單只股票倉位占比

通常情況下,單只股票的倉位占比不應超過30%。當然,如果資金量很小,可以突破這一限制。

控制單只股票的倉位占比,本意是要分散風險。如果資金量太小,就失去分散風險的意義了。

(3)預留資金比例控制

預留資金的比例,因投資者個人投資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而異,一般不應少於20%。

牛市時,可以直接設定在20%的水平。熊市時,則要提高預留資金的比例。即使是一次非常強勁的反彈,也要保證預留資金不低於30%。投入預留資金時,還要做好資金回收計劃。


讀懂這6點,是成功的關鍵!

1、趨勢

趨勢是股價運行的方向,它在股市中起決定性作用,是第一要素。趨勢決定思維方式和操作策略,它主要分為:主要趨勢、次要趨勢和短暫趨勢。

分析趨勢時要注意以下4點。

(1)要綜合主要趨勢、次要趨勢、短暫趨勢之間的關係。操作要以主要趨勢為主,主要趨勢決定操作的策略,次要趨勢決定操作的戰術,短暫趨勢決定下單的時機。

(2)在一個運行方向中的趨勢線不是一條,要隨股價的變動及時修正趨勢線。

(3)上升趨勢的形成和保持要有合理的量價做保證,上升趨勢破壞時,總有量價不合理的表現,下降趨勢的扭轉不僅要有技術面的要求,還要有基本面的配合。

(4)上漲或下跌趨勢一旦形成,趨勢本身有自我加強的力量,若自身的力量不充分釋放,外力很難轉變該趨勢。

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必須使用最古老而又可靠的保護傘——止損。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2、成交量

成交量是某一運行方向的能量狀況,也是趨勢形成和延續的動力。成交量表現為:縮量和放量、區域縮量和區域放量、單日縮量和單日放量、溫和放量和突然放量、溫和縮量和突然縮量等。

分析成交量要注意以下兩點。

(1)不同趨勢下成交量的意義不同。

上升趨勢中放量上漲是上升趨勢加強,是進入新一輪上漲的信號;上升趨勢中縮量是進入短期調整或調整即將結束的信號;上升趨勢中放量下跌是進入短期調整的信號;下降趨勢中放量上漲只是短期反彈的信號;下降趨勢中放量下跌是下降趨勢加強和進入新一輪下跌的信號;下降趨勢中縮量是下降中繼,是即將進入新一輪下跌或短期反彈的信號。

(2)分析成交量時要掌握以下原則。

不要進行過程與過程的比較,要在一個過程中進行階段與階段的比較。

要研判該階段上漲或下跌幅度能否大於前一階段,要與前一階段上漲或下跌的成交量比較。

要研判是否結束調整而進入反彈或上漲,成交量放量要與最近一波調整時的量能相比較。

3、形態

形態是股價運行方向中的軌跡,可預測行情進行到哪個過程、哪個階段以及突破方向。

形態分為:突破性形態(包括底部和頂部突破性形態)、中繼性形態(包括上升和下降中繼形態)。

分析形態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1)先有形態,再有趨勢。若形態不突破,則趨勢不形成,即使形成可靠性較小。

(2)上升趨勢中整理形態大都向上突破,下降趨勢中整理形態大都向下突破,有反向突破時,假突破較多。

(3)向上突破形態要有量能配合,向下突破形態不需量能配合。

(4)形態突破時有「欲上破先下破、欲下破先上破」的規律,但突破時量能較小。

(5)整理過程中有單一形態或復合形態,復合形態就是兩個以上形態的組成。

(6)形態的過程分為初、中、末期,初期為向下,中期為反彈,末期為小幅震盪,形態初期量能大,中期量能溫和,末期量能較小。

(7)底部形態和頂部形態的量能和時間,一般大於和長於中繼形態。

(8)壓力位和相對高位處形成的頂部形態可靠,支撐位和相對低位處形成的底部形態可靠。

4、指標

指標是根據股價和量等原始數據,利用數學公式從定量的角度對股市進行預測的方法,指標說明趨勢所處階段的狀況。指標分為:趨勢類指標、量價類指標、強弱類指標、超買/超賣指標、停損指標、支撐壓力類指標、大勢類指標。

分析技術指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同類技術指標在分析時的意義是不同的,要用不同類的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同類指標進行綜合分析沒有意義。

(2)趨勢類指標反映趨勢的方向,分析時要以趨勢類指標為主。

(3)超買/超賣類指標反映該趨勢中某個階段的狀態。

(4)量價類指標反映該趨勢的能量狀況,並反映出該趨勢的延續和變化的可能。

(5)支撐壓力類指標反映股價運行過程中的可能壓力和支撐位。

(6)強弱類指標主要反映股價相對於某個時期的強弱程度。

(7)停損指標主要反映轉勢的信號。

(8)大勢類指標主要反映大盤的狀況。

(9)不同趨勢下、不同運行過程中、不同市場背景下、不同運行規律的個股、不同性質的行情指標發出的信號意義是不同的。

應用技術指標時不僅要綜合各類技術指標進行分析,還要辯證大盤熱點以及其他技術要素才能過濾掉技術指標的虛假信號。

5、支撐壓力

支撐壓力是抵抗和阻力位,支撐和壓力可能是進入整理和趨勢變化的位置。支撐壓力可分為實質性支撐壓力和心理性支撐壓力。其中,實質性支撐或壓力是指成交密集區形成的支撐或壓力,心理性支撐或壓力是指技術指標支撐或壓力。

分析支撐壓力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支撐壓力的力度主要由股票持有成本、心理因素決定。

(2)支撐被跌破將變成壓力,壓力被突破將變成支撐。

(3)壓力位突破要有量能配合,支撐被跌破不一定有量能配合。

(4)實質性壓力或支撐的力度要比心理性支撐或壓力的力度大,兩者的重合力度最大。

(5)支撐和壓力的力度與大盤和熱點有密切關係,大盤強勢或個股符合熱點時,個股壓力的力度會減輕,支撐的力度會加大,否則相反。

(6)支撐和壓力的力度與個股當時所處的趨勢有密切關係,個股處於上升趨勢時,個股壓力的力度會減輕,支撐的力度會加大,否則相反。

6、波浪

波浪要素的作用是揭示股價的基本運行結構。

波浪可預測行情進行到哪個過程(如上升過程、整理過程、下降過程、反彈過程、做底過程)、區域(如安全區域、風險區域)和行情性質的哪個階段(如初期、中期、末期)。

分析波浪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波浪只能用於預測,不能用於操作下單。

(2)波浪只解決區域問題,而不能解決點位問題。

(3)數浪時要注意主浪與子浪的關係。起點不同,結果也不同,但都符合波浪的基本理論,下一浪出現時才能正確數清上一浪的浪形。

(4)不是所有的股票都符合波浪理論,股票要基本符合以下標準才是按波浪理論運行的:二浪不能破一浪的低點;三浪不是最小的一浪;四浪不能破一浪的頂。

(5)上漲浪和下跌浪末端的突破大多是假突破。

以上介紹的是建立交易系統和應用交易系統時應考慮的內部技術要素,這些要素不能單獨應用,要綜合考慮才能建立和應用好交易系統。


在戰略意義上,格局決定成敗;在戰術意義上,細節決定成敗。

戰略需要理論來把握,戰術需要技術來實現,而實踐的關鍵是建立一套分析、診斷、駕馭系統,即:它既是目標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組織(實施)有效性、資源配置科學性的結構統一;也是角度、力度、適度、量度關係的價值權衡。 這套分析、診斷、駕馭系統就是《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通過81個邏輯環節要講述的具體內容。對此,《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專輯》將思維與實踐作為一個對象化過程,並總結了思維對象化過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理論化——簡單的事物中往往隱藏著複雜的道理,複雜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簡單的形式。在沒有進入實質性的行動之前,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有利於思考。通過理論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和系統化,其目的是便於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使複雜的事情變得更加簡單。

第二部:技術化——通過著力點,根據現實的相對性條件,把理論轉化為可操作的技術,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條理化、流程化、標準化,計量化。一旦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過程,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有利於行動。

第三部:藝術化——選擇好實踐的角度、力度、適度、量度,在操作過程中將技術標準與主體的個性特徵結合起來,在科學思維、價值思維、應變思維的三維結構中,達到主客體關係的和諧統一。

其中,理論需要有哲學高度,技術需要有科學深度,操作需要有藝術角度。理論是一門哲學,技術是一門科學,操作是一門藝術。能夠將它們融會貫通的,就是「文化診斷學思考力在線學習」要培養的思考力。

要想增長知識,需要多加閱讀;要想增強能力,需要多加鍛鍊。

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方式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知識來自閱讀,能力來自鍛鍊。閱讀在於多,閱讀越多,知識量越豐富。而能力的鍛鍊則取決於「精一」,「精」即是精誠,「一」即是專一。

思考力屬於一種特殊能力,而要獲得這種「力」,最好能展開實際的「思維對弈」,在互動過程中產生一種「作用力」,進而將這種作用力轉化為自己的思考力。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交易員,必須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首先在市場上找到成功的交易員,找到合適自己的交易模型。

第二步:反覆測試。有了方法就要在實戰中反覆的測試。在測試中,一定要注意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測試,至少要在3個月 以上的時間。原因是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交易系統,只有盈利的交易系統和虧損的交易系統之分。必須保證在一定的周期內,才能驗證系統的有效性。

我們很多人經常在測試的初始階段,由於遇到虧損的交易,就輕易否定系統的有效性,然後在市場上繼續尋找新的交易模型。其結果是認識了一大堆交易系統,沒有一個能夠系統掌握的,當然也就成了市場的「老油條」。一說理論比誰都多,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只瞧得起自己,可自己卻偏偏不爭氣,不能幫助自己實現最後的成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第三步:數據分析。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以後,需要將交易數據進行詳細的客觀分析,找到自己的交易模型準確率是多少?最大的盈利和虧損比是多少,平均月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是多少,有沒有值得改進的地方等。從數據上看自己對方法的掌握程度,從數據中找問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四步:修正方法。在進行方法修正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在發現交易模式問題的過程中,不能以單筆交易虧損作為修整的目標,修正並不是將所有虧損的交易修正為盈利的交易。因為虧損的交易,如果是按照嚴格的交易系統的買賣,也是正確的。盈利的交易,如果不是按照交易系統的買賣,也是錯誤的。

修正交易的目的是為了減少人為的主觀因素,讓交易變得更為簡單、機械,讓盈虧比更為合理。讓交易這份工作,更為愉快和輕鬆。


交易在於「勢」,我們對這個勢簡直是一無所知,研究關於勢的形的多,關於勢的本質的少。

所謂勢,是由當下所有參與者持續相互抵消而來,也就是多空雙方或者對手盤持續博弈而成。

無論任何級別的操作都需要勢的配合,如果沒有勢的配合,如果沒有行情的配合,能賺錢的機率幾乎等於0,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主力畫一張震盪區間,然後向上突破,大部分人會跟著做多,但是主力這裡馬上利用這個勢,反手殺多頭,轉眼向下殺破震盪區間,那麼你說說,你之前學的技術知識理論有什麼用,這個勢都是對手盤博弈而成。然後多頭平倉,空頭進場,這時候,主力再反手向上突破震盪區間,再也不回來了,空頭直接被逼空,這個難道不常見嗎。

所以關於勢的理解有三方面,一方面是牛熊結構的大勢,一方面是攻擊回調的小勢,一方面是當下博弈的博弈勢,他們構建出交易的整個運行藍圖,我們經常失去大局觀,也失去就節奏感,也失去博弈的思維,就開始胡亂操作。實際上,操作的機會並不多,大多數機會都沒有勢的配合,沒有行情的配合,在這種情況下,策略就顯得格外重要。

所謂的大勢,就是無可避免的牛熊運行軌跡,也就是勢一旦形成,無可逆轉,必然持續一段時間,甚至是幾年。勢也會在物極必反的時候逆轉,一旦逆轉,也會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這個是大勢,是可能拿來利用的。

所謂的小勢,就是牛熊階段中,具體分為上漲,下跌,橫盤,攻擊浪,回調浪,這個都是小勢,他們構建行情以上漲下跌或攻擊回調不斷輪轉的向某一個方向運行。

所謂的博弈勢,就是對手盤,主力操控著日內和短期趨勢,在某些階段反著跟你干,不斷的搏殺貿然進場的散戶,目的就是不斷的打止損,只有打止損,不斷清洗,干擾交易,才能使大部分人難以獲利,並損失本金。大面積的止損也會帶來一波行情,或者說出乎意料的反向劇烈波動也會帶來大部分人止損,從而形成一波勢,一波行情。

交易不是單一的交易系統操作,如果機械交易,無腦交易可以解決交易獲利的問題,那麼成千上萬的人都應該是富翁。交易是一門博弈的藝術,交易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這裡沒有輸贏,只有生存。

交易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以偏概全,我們必須從整體去了解交易,而交易的本質就是人性。必須了解人性,才能抓住勢,也就是所謂的行情配合。開倉,如果沒有行情的配合,談什麼都沒用,而行情就是由人性的貪婪或恐懼而來,換句話說就是人性的瘋狂和非理性。

如果你沉迷於某一種交易模式,而不去考慮對手盤,行情配合,人性,支撐沽壓,心理價位,價格運行在哪一個階段,之類的東西,那麼你很容易迷失在價格上下波動之中,很可能會變成被獵殺的對象。

實際上我們一直都在被獵殺,被同類獵殺,被主力獵殺,我們從來沒有齊心合力過,只有一種情況下,大家的心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性的瘋狂階段,而那個階段是如此的曇花一現,而那種必然能賺錢的行情,永遠需要那些懂得等待的人,了解市場和人性的人才能夠抓得住。

所謂的趨勢,不是用來抓的,如果這個世界上有誰能抓住趨勢,那麼他已經是億萬富翁了。趨勢是用來等待的,只有等待黑暗的結束,白天的曙光才會自然出現。黎明前的黑暗卻是最深邃最漫長的,誰都無法準確的計算結束的時刻,唯有等待,只有曙光乍現之時,自然知道黑暗已經結束,即白天已經來臨。

每天實盤解析盤中的個股操作機會和板塊異動,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wf520065),訂閱多年實戰解套經驗、更多牛股策略以及獲取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s3hyWwBJleJMoPMA1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