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之廣西龍州換新顏用了啥"濾鏡"?

2019-09-28     網連中國

編者按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70周年華誕。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全國人民銳意進取、自強不息,一路砥礪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歲月都留下了動人的歷史印記,每座城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人民網策劃推出「跨越70年·中國的故事」系列報道,記者通過視頻、圖片、文字記錄下各地70年間的發展變化,以小見大,展現國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圖景,在生動的歷史變遷中感受新中國奮進的磅礴力量。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做好革命老區、中央蘇區脫貧奔小康工作」,「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廣西崇左市龍州縣,曾經播撒龍州起義革命火種,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的故鄉。長期以來,由於歷史、自然等多種條件限制,龍州的發展緩慢,於1986年被定為國家貧困縣。

盼了幾十年,終於脫貧了!

2018年8月,龍州成為廣西首個脫貧摘帽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消息迅速傳遍全縣,鄉親們奔走相告。

這座集「老少邊山窮」為一身的邊境小城

在脫貧攻堅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經過苦幹實幹打贏了一場硬仗

靠「邊」吃「邊」 邊貿政策幫扶一批

龍州起義紀念館內珍藏的紅軍帽徽

龍州起義紀念館內珍藏著兩枚不一樣的紅軍帽徽——橢圓形的銅牌上,凸現著斧頭、鐮刀和五角星圖案。打鐵匠出身的紅八軍衛士排排長謝德成(後改名梁玉漢)曾參與紅軍帽徽的製作。新中國成立後,梁玉漢把家安在了曾經浴血奮戰的龍州。

70年光陰飛逝,梁玉漢已經故去,他的兒子梁炳聰也已年屆古稀,孫子梁海輝、梁海劍相繼成家,併合伙做進口加工生意。

龍州與越南接壤,距越南首都河內不足200千米,邊境線長達184千米。儘管「打開門就是越南」,梁海輝、梁海劍一開始卻選擇在與龍州相鄰的憑祥市創業。兄弟倆為何捨近求遠?通關不方便是主要原因。

窮則思變

為了改變邊民

「守著聚寶盆,過著窮日子」的窘境

龍州快馬加鞭進行口岸

及邊民互市貿易點的建設

引導邊民開展邊境貿易

發展邊貿產業

在選址地幾乎沒有一塊廣闊平地的惡劣條件下,建設者們移山填谷、穿山架橋、克難攻堅,在最早開工建設的那花屯一連開挖了四座山頭。

龍州水口口岸管委會副主任趙華至今還難忘被山螞蝗叮咬的慘痛經歷。

邊境一帶谷深林密,山螞蝗特別多。施工期間,儘管我們每天都紮緊褲管,還是防不勝防。每天收工回來,我們坐在馬路旁,把鞋子襪子一脫,總能抓出吸血吸得飽飽的山螞蝗。

龍州水口口岸管委會副主任趙華介紹口岸建設過程。

長期窩在山溝溝里的邊民思想閉塞,接觸不到新信息和新觀念,也就看不到邊境貿易的前景。趙華說,

當時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分批組織邊民到憑祥、東興等鄰近邊貿地區,實地看看人家怎麼做邊貿生意。這麼一來二去,腦子活泛的邊民就率先幹起來了。

按照國家政策,邊民每人每日通過互市貿易進口商品,價值人民幣8000元以下的,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藉助政策紅利,龍州組建起邊貿互助組,一方面由致富帶頭人帶領貧困邊民參與邊貿互市,通過運輸、裝卸、進出口代理等獲得多重收入,另一方面以邊民互助組集體作為互市主體向海關申報,充分釋放互市政策的集合效應

在布局互市點,正忙著申報冰凍海蝦的貧困戶農雪梅說:

參加邊貿互助組,有專門的人去對接,我也不用操心手續問題,每天能賺100元左右,這可比種地看天吃飯強多了。

據龍州縣扶貧辦副主任黃華山介紹,2018年,該縣覆蓋沿邊所有村屯的231個邊貿互助組生意紅火,有包括8076名貧困群眾在內的2.4萬多人實現就業增收

梁海輝兄弟倆在村口建起扶貧車間。

梁海輝、梁海劍去年把生意從憑祥轉移回家鄉,在村口建起了扶貧車間。盛夏時節,芒果開始上市,扶貧車間裡一片繁忙的景象。從越南、柬埔寨進口的芒果,在這裡經過去皮、切片、乾燥、包裝後,被製成芒果乾,再按照訂單發往上海、深圳等地。眼下,農村電商方興未艾,兄弟倆也盯上了這塊「大蛋糕」。他們已經不滿足傳統的批發形式,正在招攬電商人才,準備網上「掘金」。

"搬"出幸福感 易地扶貧搬遷幫扶一批

攝搬遷戶趙仁把新家布置得十分漂亮。

十字繡、摺扇、盆栽、旅遊地圖……搬遷戶趙仁把新家布置得十分漂亮。趙仁感慨道,

我住了半輩子的土坯房,整個屋子都黑壓壓的,再加上那個時候能吃上飽飯都不容易,哪裡有心思有多餘的錢來布置房間。其實,生活本該如此啊!

面對既要脫貧又要守邊的特殊需要,龍州創新推出「易地搬遷+邊貿扶貧+駐邊守疆」模式,緊鄰邊境口岸和互市區(點)統一規劃建設了水口、布局、科甲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並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困難群眾搬離深山。自願搬遷至邊境0—3公里安置點的貧困戶,不僅可以領到每人每月167元的生活補助,還可以享受每人1000元的入住獎補

水口鎮「共宜幸福家園」社區。

在水口鎮,一座由16棟住宅樓組成的「共宜幸福家園」依水而建,與國家一類口岸水口口岸隔河相望。梁榮章一家去年從彬橋鄉繞秀村搬遷來此,三室一廳的新房寬敞明亮。「這下終於可以吃上新鮮的魚了!」

喬遷之日,一家人相互打趣。原來,因為繞秀村位置偏遠,過去村民要想趕集就得跋涉四個多小時的山路去往下洞鎮,來回就得要八九個小時。每次買魚都得在鎮上處理好再撒上一層鹽,否則還沒回到家,魚就發臭了。

響應「守邊固邊富邊」號召,潘玉強一家告別破舊的瓦房,搬到了「共宜幸福家園」。經過公開招聘,潘玉強還當上了社區居委會主任。

潘玉強夫妻倆邀請同村好友來新家做客。

繳納10000元就得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床鋪和煤氣灶都配齊了,直接拎包入住,你說好不好?

潘玉強邀請同村好友來新家做客。在開懷暢飲之際,他算了一筆帳:一家四口入住時領了4000元獎補,夫妻倆每個月各有167元的生活補助,自己在社區工作每月工資1800元,妻子在社區的扶貧車間工作每月收入至少2000元。

「共宜幸福家園」共搬遷安置772戶2391人,現已全部搬遷入住。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就業。為此,該縣配套建設了扶貧產業園和公共服務設施,為搬遷群眾提供工作崗位。

粵桂扶貧協作鶴山扶貧車間裡一片忙碌。

粵桂扶貧協作鶴山扶貧車間在「共宜幸福家園」剛開工,駐社區扶貧工作隊員蒙德正張羅著招工。

扶貧車間負責人柏晨輝說

我們是生產耳機的,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計劃在這裡招工400人至500人,按件計酬,大家多勞多得。

因地制宜挖窮根 產業帶動幫扶一批

今年春節,下凍鎮扶倫村板端屯內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慕名而來的遊客爭相一睹跑馬洞的風采。僅春節期間,板端屯就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收入超過60萬元。

跑馬洞是板端屯內的天然溶洞,因洞內寬敞到可以跑馬而得名,被稱為「龍州八大自然景觀」之一。然而,板端屯的村民卻守著這樣一個「寶洞」過了幾十年苦日子。

2016年,有外地酒商相中了跑馬洞,想以每年1萬元租下跑馬洞來藏酒。那時,跑馬洞門前雜草叢生,沒有任何旅遊配套設施,村民們起早貪黑忙著種甘蔗,並未意識到它的價值。

酒商的到來,讓當時派駐扶倫村的第一書記肖穆輝察覺到了跑馬洞的經濟價值。肖穆輝組織屯裡有想法、有幹勁的村民代表前往南寧、大新等地考察。看到其他市縣的溶洞生態旅遊搞得紅紅火火,大夥的心裡也燃起了希望。

租金一年1萬元,我們搞旅遊的話,一年的營業額怎麼著也不止這個數吧!

村民們終於意識到,自己家門口的山洞原來是個「寶洞」。考察回來後,板端屯馬上召開村民大會,全屯70戶村民全部參股,自籌資金155萬元,成立野望雲端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熱火朝天地開發建設跑馬洞景區。

跑馬洞景區。

去年春節,跑馬洞景區正式營業。景區向村民提供了賣門票、除雜草、搞衛生等崗位,工錢每天100元,再加上每股2000元的年終分紅,確保每一戶都能吃上「旅遊飯」。野望雲端旅遊公司負責人梁偉東笑著說,

景區去年帶動了屯裡18戶貧困戶脫貧,其中就包括我。

板端屯正在進行樓房外立面改造。

趁著旅遊淡季,扶倫村第二任第一書記廖煜彧正與幾名公司骨幹謀划著擴大板端屯的旅遊版圖,建設真人CS野戰區、花田、壯鄉特色棧道。

龍州坐落在喀斯特地貌典型的群峰間,境內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岩溶地區熱帶季雨林。板端屯開發了喀斯特天然溶洞,逐卜鄉弄崗村則把目光鎖定在喀斯特岩溶山弄里的鳥兒身上。

弄崗村地處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保護區里棲息著240多種鳥類,包括10餘種珍稀鳥類,村民們自幼見慣了百鳥齊鳴,絲毫沒有意識到這裡蘊藏的商機。

2008年,廣西鳥類學家周放、蔣愛伍在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一個鳥類新品種,命名為「弄崗穗鶥」,引起鳥類學界轟動。隨著世界各地的愛鳥人士紛至沓來,龍州順勢建設了弄崗生態觀鳥科普基地,並把「觀鳥經濟」作為精準扶貧的手段,指導村民改建民宿、成立「鳥導」隊、制定愛鳥護鳥村規,逐漸形成以觀鳥、拍鳥為主的休閒生態旅遊產業。

行百里者半九十。崇左市委常委、龍州縣委書記秦昆曾多次表示:

脫貧摘帽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致富奔小康才是一場大考。龍州的扶貧工作一直在路上,要繼續跟蹤幫扶,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能致富。

當前,廣西上下正在進一步推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面對鞏固脫貧成果這個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民生工程,龍州縣通過思想「破冰」實現行動「突圍」: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繼續保持攻堅態勢,同時選派7000多名黨員幹部堅守一線,帶領村民發展互市貿易、鄉村旅遊、落地加工、特色種養等產業,進一步幫助群眾增收,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湖南:從革命老區到內陸強省

主編:唐嘉藝

編輯:曾 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iaTd20BJleJMoPM24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