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夢九(爸媽進化論主筆)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韓國影片《寄生蟲》一戰封神,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硬核大獎收穫囊中。
這部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都是無業游民,生活貧困至極。
卻在一次偶然機會中,長子基宇通過偽造學歷順利成為一富商人家英語家教,然後繼續用欺騙,陷害等手段,先後讓妹妹成為富商家的美術老師,父親成為專職司機,母親成為金牌管家。
一家人心安理得寄生在富人家,貌似走上了人生巔峰,不料在發現富家的一間地下室秘密之後,卻最終引發了三個家庭的悲劇。
這部影片不僅反映貧富差距下的人間醜態,也有家庭教育的映射,影片告訴我們,貧窮的父母不可怕,可怕的是這3種父母。
01
愚昧無知的父母
影片中的主角一家四口肢體健全,卻是無業游民,僅靠折披薩盒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生活過得極其貧窮和卑微。
廉價的出租房狹小、陰冷,潮濕,蟲蠅叢生。
一次一家人正在折披薩盒,此時室外正在噴洒農藥殺蟲消毒,兒子說要關上窗戶,不料媽媽卻說:「正好可以給家裡消消毒。」
簡直讓人目瞪口呆,這樣的室外消毒安全隱患非常大,很多人避之而不及,更何況他們還在折披薩盒,這可是關係食品的包裝安全問題啊!
父母不一定要有錢,有文化,但基本的安全常識問題都不懂,真的要打回學校好好學習。
電影《寄生蟲》劇照
前段時間,正值數九寒冬,安徽肥西一位身穿羽絨服的媽媽抱著赤膊女兒在小區遛彎,小女孩兩三歲模樣,光著身子,只穿一件小短褲,凍得瑟瑟發抖,一直在哭。
居民發現後數次上前勸阻被懟,後來有人報警,但父親卻無奈地說,這是她的教育方式。
這是要鍛鍊孩子的抵抗力?還是要磨練孩子意志?
這位媽媽違背了科學的育兒方式,真的不知道孩子以後還要經歷多少奇葩事件。
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但卻是帶著完全信任來到這個世界上。
父母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優秀的育兒專家,但基本安全常識,孩子的成長規律,兒童護理,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父母是一定要不斷學習的。
身為父母,不需要優秀,但只有善於學習,才能做個靠譜的監護人。
02
為虎作倀的父母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一書中說:「父母是孩子最信得過的人,父母對孩子的評價和態度,往能左右孩子的成長軌跡。」
影片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兒子和女兒先後通過偽造學歷和欺騙的手段,矇混過關來到富商家擔任家教,父母不但沒有阻止,還誇獎孩子,甚至後期還為了配合孩子繼續通過陷害手段裡應外合,頂替了富商家原來的司機和管家。
到此,故事並沒有因為完美而終結,留給這一家人最終的結局卻是女兒被殺,兒子重傷,父親藏匿不敢面世,一家支離破碎。
孩子犯錯,父母及時制止並引導他們走正道,也許孩子的命運會扭轉。
孩子的不幸,家庭的瓦解,是父母的為虎作倀的結果。
孩子犯錯,父母不作為,孩子就以為是對的;父母的助力,孩子就會變本加厲。
2020年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孫小果被執行死刑」,這個讓百姓聞風喪膽的「昆明惡霸」終於有報應了。
早在1995年,從孫小果第一次犯案至今,屢次因強姦、故意傷害、尋釁滋事等罪受到法律制裁,但是他的母親和繼父聯手四處活動,找關係,干涉司法公正,讓其出獄。
但孫小果不思悔改,被父母「解救」出來後依舊無法無天,無惡不作,直至2019年中央督導組進駐雲南,一舉剷除孫小果一行人的涉黑涉惡犯罪團伙。
孫小果以為,母親還會來保護自己,他高估了母親,母親也高估了自己。
如果孫小果在第一次犯罪時,父母就能「大義滅親」,讓其承擔應有的責任,也許他會金盆洗手,改邪歸正。
愛本無罪,但溺愛有罪。
這種父母看似愛孩子,實際是在害孩子。
明末思想家黃宗羲說:「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教而不以善,猶為不教也。」
03
忽視孩子情感需求的父母
劇中富商朴社長的兩個孩子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父母給他們高薪聘請家教,攜帶美國製造的帳篷外出露營為兒子慶生,大肆宴請賓客為印第安迷的兒子舉辦生日聚會,但是兩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
女兒多慧因為父母很少關心,內心非常缺愛,當有人對她表示關心和關注時,她便很快和家教老師產生情愫,墜入愛河。
小兒子多頌自小受到驚嚇,但父母不重視、不相信,連姐姐都認為他是裝的。
電影《寄生蟲》劇照
有著藝術天賦的多頌只有將內心的訴求都表達在繪畫作品裡,美術老師卻在認真傾聽孩子後找到了問題癥結。
父母沒有深入到孩子內心,無視孩子情感訴求,孩子就會封閉自己,把自己安放在無人的角落孤獨著,寂寞著,跌跌撞撞地成長,也無法收穫真正的快樂,甚至造成性格缺陷。
電影《嘉年華》少女小文不幸遭遇性侵,媽媽得知真相後,對滿身傷痕和淚眼婆娑的女兒,不但沒有絲毫安慰,還狠狠地給了女兒一巴掌,回到家,媽媽瘋狂地撕掉了女兒美麗的裙子,一邊撕,一邊罵:「讓你穿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甚至暴力地剪掉女兒的長髮。
電影《嘉年華》劇照
孩子懵懵懂懂的年紀遭遇了人間最醜陋的一面,內心一定是極度害怕和恐慌的,即使母親什麼都做不了,哪怕是一絲安慰和一個擁抱也行,卻不想冷冰冰的一巴掌打掉了女孩所有的期待。
小文媽媽只關注了孩子給自己帶來的羞恥,卻忽視女兒內心渴望的安撫和伸張正義的訴求。
這些內心需求被父母忽視的孩子,他們更容易封閉內心,在無助中不停地質疑自己,責備自己,否定自己,遇到困難認定沒人能幫自己,自怨自艾,甚至放棄自己。
孩子情感需求是成長的基石。
喬尼絲·韋布博士說:「當父母關注孩子獨特的情感天性時,他們會撫養出情感上很強大的成人。」
很多父母傾其一生為孩子默默付出,希望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但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電影《寄生蟲》劇照
父母不僅要保障孩子的健康和生命,還要指引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起點,而父母的教育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正如《寄生蟲》中那對父母,不是貧窮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而是父母的教育造就了整個家庭的悲劇。
育兒先育己,父母只有不斷學習,知不足者好學,學然後知不足,才能把最好的教給孩子。
作者簡介:夢九,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親子寫作營第6期學員,(曾名為蛋蛋媽)期待在文字中,成就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文章來源: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