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第四類文明了,這是真的嗎?來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2023-07-20   天文在線

原標題:發現第四類文明了,這是真的嗎?來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人類對未來結果最好的期望是什麼?我們的社會最遠能走到哪裡?在當代社會,我們永遠追求著更美好的未來,繪製著未來世界應有的藍圖,想像著會獲得無窮的力量。但實際上,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是否受到了不可避免的限制?若當所有的一切--所有的生命、宇宙和任何一件事--都被其它東西熱切地注視?這裡是《揭開宇宙神秘面紗》,今天我們將回答這個特別的問題:科學家們是否發現了第四類文明?你想知道這個重要問題的回答嗎?你好奇嗎?

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發人深省的內容!卡達謝夫等級是對未來預測的領先模型之一,該等級對假設的未來群體(或者說人類文明)關於能量的利用率進行了排名,第一類能充分利用所在行星的所有能量;第二類能充分利用所在恆星系統的所有能量;第三類能充分利用整個星系的所有能量。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在1960年設計出來的原始模型中,第三類是能量利用率的上限。

但在那之後,又引入了更高的等級—備受矚目的第四類(整個宇宙的能量潛力)和第五類(多元宇宙的能量潛力)。關於多元宇宙的所有分支將在之後的視頻中講解,但關於第四類,我們至少仍能處理我們識別的物理結構。對於今天活著的人來說,宇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不久前,人們還在爭論空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宇宙的概念(最流行的是大爆炸理論),它能指導我們所有的研究和假設。

宇宙似乎是永無邊界的,以至於科學自己也不能真正定義宇宙的形狀或大小。是的,對於宇宙我們有可觀測和不可觀測的部分,但頭疼的是宇宙外還可能有其它東西存在。然而,在卡達爾舍夫第四類的最高層次上,你可以說仍然不用走出宇宙,你只需要對其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想法和每一種概念有全面地、牢不可破地掌控。

從你自己,到每一個生命、每一個粒子,再到宇宙的每一個可能的維度,它們全都包含在卡爾達肖夫指數(Kardashev Scale)之中,從空間到時間,再到超出空間與時間之外的事情——歸根結底,就是這麼簡單。然而,對於類型Ⅳ文明,這些並不簡單,甚至並不易於理解。雖然根據卡爾達肖夫指數,從某種角度可以得出推論:即使這些令人激動的高層級文明在技術上對人類來說也並非遙不可及——也就是說,理論上,只要我們能夠先達到較低層級文明的水平,我們也同樣能夠達到第四層級——但很少有人會自信地聲稱這真的是事實。

除非人類能成為有強大影響力的神,除非我們能把自己改變得面目全非,否則類型Ⅳ對我們來說確實可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這仍然不一定意味著它對所有文明都不可能。如果我們接受在地球之外有其他的文明,而且很可能許多(乃至大多數)文明都比我們更先進......那麼,對另一個文明來說,類型Ⅳ可能不是那麼難以想像。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嘗試將人類文明與處於不是那麼難以想像的級別的文明建立聯繫。

曾幾何時,僅僅意識到不同星球的存在就代表了科學思想的巨大變化。但現在,我們正在深入事實內部,並試圖找到能夠驅動一切事物的力量。對一些人來說,這種力量——那種使一切成為可能的神秘事物——很可能與暗物質和暗能量聯繫在一起。的確,發現宇宙中95%的質能實際上不為我們所知,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我們一無所知的最大標誌。

但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或探測)是否本身就意味著那裡有更高層級的力量?這取決於是否有任何東西能夠掌握它?因為,比如說,一個有幾百萬年曆史的外星種族能夠像我們控制普通物質一樣控制暗物質,那麼肯定有更高層級的力量在那裡。這麼想來,科學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類型Ⅳ文明......只是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不過,暗物質和能量並不是我們對宇宙一無所知的唯一潛在跡象。雖然暗能量經常被認為是加速我們宇宙膨脹的 "不可知的力量",但也有理論認為,實際上,這種特殊的物理現象可能只是一種局部現象。

對於廣義大爆炸理論存在著一種頗具爭議的解讀:在最初的爆炸瞬間或許產生了許多(甚至可以認為無限多)的氣泡,我們的宇宙便是其中之一。這些氣泡接著處於一個更高維度的平面上,在一種「超空間」中以驚人的速度膨脹。依據這個模型,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到足夠大,即使是這整個宇宙都將像一顆在虛空中滾動或者墜落的彈珠。

如今,這個觀點也許不能證明更高的、普遍強大的文明存在,但能認為任何能夠提供無限氣泡理論證據的生物或群體存在。對於我們人類,從我們狹隘的觀點來看,它只不過是一個令人迷惑的思想實驗。但換句話說,如果宇宙之外真的有別的文明存在,並且這些文明比我們人類文明更加先進,又甚至他們其中有一部分能夠從高維度的角度看我們的宇宙,那麼他們至少是第四類。《暗淡藍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重要的照片,因為它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加迫使我們以不同的觀點去看待現實,無論它對我們所有人多麼包容都激勵我們嘗試去理解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星球事實上是如此渺小。

這張圖像由旅行者一號拍攝於1990年,那時的它距離我們超過35億英里。自那以後,旅行者號還在往更深處探索,我們將科技散布於整個太陽系,觀察了所有的行星和一些主要的衛星。在哈勃、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和詹姆斯•韋伯等望遠鏡的幫助下,我們也拍到了在我們周圍的星系和恆星系統前所未有的照片。當談及到太空探索,人們現在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成就感。現在讓我們想像一下有一個像我們這樣的現實世界,只不過你正在編排宇宙,而不是恆星、行星以及恆星系統。

想到上個世紀我們在太空方面取得的成就,接著翻倍,翻三倍,甚至翻十倍,你的卡爾達肖夫指數很快就會不由自主上升。對於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發布的第一張圖片——數千個星系的深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認為這張圖片所展示的只不過是深空的一部分,正如我們伸直手臂舉起一粒沙子所覆蓋的那一部分天空一樣渺小的一部分。

Fy: 向陽花木, 司予, Car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