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好的對聯值得我們多多學習,多多傳承。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對聯達人。喜歡對聯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哦。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3副名揚天下的絕妙對聯,對仗工整,內涵豐富,令人拍案叫奇!喜歡對聯的朋友,趕緊收藏哦。
第1副對聯:鍾阜割秀,青溪分源,咫尺接層城,嘆禁苑全虛,尚留此寺;謝傅棋枰,荊公第宅,去來皆幻跡,問孤墩終古,究屬何人。
這是才子薛時雨寫南京半山寺的對聯。半山寺據說原為王安石舊宅,著名的「謝公墩」就在附近,明代的皇宮舊址也在附近。
對聯採用自對手法,如「鍾阜割秀」對「青溪分源」,「謝傅棋枰」對「荊公第宅」。
上聯之「鍾阜割秀」,典出杜甫《望岳》:「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鍾是鐘山,鐘山風雨起蒼黃。
青溪分源,青溪是南京地區的一條水系,是三國東吳在建業城(今南京)東南所鑿東渠。
上聯寫了半山寺附近的山水環境,寫了半山寺與明皇宮的距離,藉由朝代的興衰點出世事的無常,暗含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下聯用了半山寺息息相關的兩位名人典故。
王安石舊宅原為謝安舊宅,所謂謝公墩,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小土堆。之所以能擁有名氣,主要因為其主人謝安的緣故。
爭強好勝的王安石獲得謝安舊宅的時候,對於謝公墩也要爭一爭:「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宅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墩姓尚隨公。」
當然,王安石其實是在開玩笑,此詩也寫得幽默詼諧,將謝安石與王安石兩位名相聯繫在一起。
下聯所謂「謝傅棋枰」,是因為謝安雅好圍棋,而且有一段淝水之戰獲勝後淡定下棋的佳話。
「去來皆幻跡,問孤墩終古,究屬何人」,這是說王安石看上去爭得了謝公墩的歸屬,但是時光悠悠,流年暗轉,到了薛時雨的時候,王安石又成為了古人,謝公墩又沒有了歸屬。
雖然說「去來皆幻跡」,但由於謝安與王安石這兩位的大名鼎鼎,謝公墩依然值得感懷。而這也是對聯對自身的自我瓦解,增添了對聯的藝術感染力,讓人感悟良多。
整個對聯從半山寺的景色與典故出發,巧妙結合了作者薛時雨的感嘆,將歷史之滄桑放在小小的半山寺上,以小見大,文字優美,堪稱佳作。
第2副對聯:一生倏忽少壯老;萬事脫離歸去來。
這是清代文人陸元鉉給自己棺材所寫的對聯,也可以稱之為「自輓聯」。
陸元鉉進士出身,曾在禮部擔任吏員,後來辭官歸鄉,提前預備好了棺材,把棺材取名為「止止居」,還寫了這副對聯。
從結構上來說,這副對聯模仿了世間流傳已久的名聯,如蘇東坡名聯:「四詩風雅頌;三光日月星。」又如鄭板橋名聯:「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
這類對聯在結構上是一種「總分」的結構,四詩即風雅頌,三絕即詩書畫。此聯之以一生概括「少壯老」,萬事之概括「歸去來」,亦見匠心。
人生匆匆,概括起來正是少壯老三字。在經歷時,總會感覺時間長。可猛然回頭,卻發現時光匆匆,追挽不及。
一生之感嘆,是幸運是懊悔是欣慰是遺憾,皆只剩匆匆而已。
下聯以一種冷靜以及超然的態度看待生死,如陶淵明之《歸去來兮辭》充滿了「復得返自然」的愉悅,陸元鉉同樣又一種發自內心的淡然。萬事經歷過後,當可以放手,當可以瞑目。
第3副對聯:欄杆外滾滾波濤,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東去;窗戶間堂堂日月,盡四時憑眺,幾曾見黃鶴西來?
這是黃鶴樓的名樓。黃鶴樓為四大名樓之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過去文人墨客總喜歡去黃鶴樓眺望景色,緬懷歷史。
此聯具有鮮明的文人化色彩,巧妙融入了古典。
上聯顯然化用了蘇東坡《念奴嬌》的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下聯則化用了崔顥《黃鶴樓》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下聯還化用了蘇東坡《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的「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願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此聯的內容,雖然沒有什麼新意,都是些寫景抒懷的老套路,但是作者用詞優美,配合黃鶴樓本身的幽幽意境,足以讓人拍案稱奇。
大家有沒有自己創作對聯呢?歡迎留言分享哦。
失業在家,寫文餬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讚賞、收藏和轉發!1塊錢是情,2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