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翻車現場《我是餘歡水》,編劇最不該碰的就是「女權」了

2023-03-08   旅行囧記噢

原標題:大型翻車現場《我是餘歡水》,編劇最不該碰的就是「女權」了

還記得4月6號《我是餘歡水》剛上映的場景嗎?從首映的8.4分到兩天時間抬到8.5分,這部劇可以說該拿的好評都拿了,甚至被定義為今年最火的網劇之一。但是誰又能想到,僅僅幾天的時間,《我是餘歡水》這部劇直接上演了一次大型翻車現場。從最開始的8.5分直接一路降分到了7.4分,這樣的驚人速度在整個影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啊。在一開始的「正午出品,必屬精品」再到現在的滿屏叫罵聲,《我是餘歡水》這部網劇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呢?原因只因為他涉及了「女權」。

《我是餘歡水》雖然才播幾集,但是信息量非常大,把家庭、夫妻、朋友、職場、學校、媒體……全都黑了個遍。針砭時弊,褒善貶惡,尺度非常之大,尺度大得不像是一部國產劇。其實拋開演員不談,這部劇的故事從一開始就稱不上有多好,每次剛要把觀眾帶入佳境,節奏馬上就垮下來。裡邊的三位領導也沒有什麼威脅感,劇情的基調脫離了「爽」,就慢慢變得無聊起來。編劇用了大量廢筆,硬生生拖了三集,最後在壞人拿槍威脅下,幾位主演輪番自白至於結局,美其名曰「開放式」,其實就是特別潦草,怎麼看都不像結局。

再來說說「女權」問題,這個問題是整部劇最大的敗筆了,編劇千不該萬不該碰的就是「女權」了。女性權利不是什麼可以拿來調侃、嘲諷、搞笑的東西。事實上如果你真的願意走近去聽一聽,如果你捨得拋開既得利益者的傲慢和無知,本著人類的良心去聽一聽,那是無數悽厲的悲鳴。女權不是不允許批判討論,女權甚至歡迎批判那些假女權。但是女權是反對被《我是餘歡水》的編劇低劣地定義為「以弱勢博同情,即為女權」,這讓很多人從五星改為了一星的原因,而最後一集出來,微博已經炸了。

「田園女權」這個詞,就挺中國特色的,貼上這個標籤的女性,基本上喪失了平等參與討論的機會。即使支持性別平等,也不好意思稱自己為「女權主義者」,好像一旦和「女權主義」沾上關係,就會有些不受歡迎,令人敬而遠之。這個詞可能是反女權主義者製造出來的一個筐,什麼不對,就可以往裡面裝,完全合理化了一些人對於女權的不滿。這劇里給人一種感覺,編劇想要諷刺社會深挖熱點,但礙於閱歷和能力都浮於表面,脫離現實邏輯的拼湊感,什麼都想講點,很多都沒講請,新聞事件沒下文,要兒子沒下文,又突然跟一個瘦弱姑娘去荒郊野嶺避難導致劇情漸漸走向無厘頭網大。

《我是餘歡水》開了個好頭,但看現在的劇情走向,有點走偏。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曾幾何時,「不懸浮」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成了國產劇難以逾越的高峰了呢?為什麼再也看不到講述老百姓真實生活的劇了呢?事實上,也不僅僅是這部劇,近年來的國產現代劇中經常出現嫌貧愛富、拜金、浮誇、綠茶的女性角色,這些特質經過熒幕被放大、被議論,固然是對大眾品味的迎合。但是,藉由影視不斷強化這種女性形象,以致很多人加深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並不是什麼好現象。

希望這部劇的高開低走能讓男性編劇明白,如何尊重女性,醜化女性角色可能還是受文化氛圍影響,嘲笑女權運動就是無知以及愚蠢了。也希望各種嘲笑嘲諷男性明白,無論是女權還是女拳還是田園女權,本質上都是女性意識覺醒要求更多尊重和對等權利,這過程不可能和風細雨,所有平權運動都伴隨著污名化和對立。嘲笑平權運動,並不能使你顯得特高貴,只會暴露你的無知。現實生活中本來女性就比男性在職場中受到的歧視騷擾多得多,餘歡水要搞大男主我們不反對,別有事沒事cue女權。

整個劇情和女權搭邊嗎?編劇幹嘛非得吐槽這一句,女性在社會上本來就已經屬於弱勢了,有職業歧視,性別歧視,現在看個電視劇也歧視?不要把娛樂的東西對立化,如果非要摻雜私貨,就別怪別人給你打低分。編劇女權定義界定錯誤,在那樣的一個情境下,任何人都會求饒示弱,劇情與女權沒有任何關係,卻硬生生地諷刺,屬不屬於夾帶私貨,污名化女權?如果說諷刺所謂田園女權,那麼表達出的效果為什麼是掃射整個女權團體?中國男女平等任重道遠,女權還沒大規模發展就被壓抑,諷刺,這樣真的正確嗎?我國女性的地位還遠沒有高到應該成為影視劇中被諷刺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