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連影帝也無能為力

2022-01-26     24樓影院

原標題:這一次,連影帝也無能為力

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

從去年10月開播的新一輪「迷霧劇場」作品裡,《淘金》曾被認為是最後的希望。

畢竟,不管是「聲勢浩大」的《八角亭迷霧》,還是《誰是兇手》《致命願望》,全在口碑上敗下陣來,在豆瓣上連7分都沒突破。

可事與願違,《淘金》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相比於同期正午陽光的《開端》,它的節奏慢得讓人懷疑這到底是不是懸疑劇。

這種被強勢碾壓的頹敗感,以及其劇作本身的種種沉疴,只能說明:迷霧劇場這一波徹底玩砸了!

《淘金》改編自作家來耳在天涯社區發布的連載小說《1986淘金驚魂》,顧名思義,這是一則發生在80年代的淘金故事。

在原小說中,男主角隨著哥哥到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區冒險淘金,並在尋金沿途中遭遇了一連串的怪事。比如長著人眼的山羊、神秘的石頭人,甚至包含時空穿越的元素。

而劇版《淘金》從目前播出的六集來看,改編動作很大。

首先故事的發生地不再是我國境內,而是虛構的K國木廠河流域,一個類似東南亞國家的濕熱叢林。由於該河域遍布金礦,吸引了大量的華人淘金客到此尋金,導致華人和本地人雜居融合。

八十年代開始,K國政府開放私人採集金礦權限,拱馬稀有礦產銷售公司成立,該公司將木廠河外包給招標者。一些持有採金證的華人冒險家,來到此處,招募大量的淘金客,開採金礦。

廖凡飾演的武建超、蘇可飾演的老撣,就是紮根在木廠河的淘金老闆。但不管是淘金老闆,還是普通的淘金客,在賺取砂金之後,必須得按牌價將砂金兌換給總公司。

然而,總公司給出的價格低廉,這讓少數冒險者攜帶砂金外逃,後者一旦被發現,將遭到公司護礦隊的逮捕及嚴懲。而另一個路子,則是將砂金偷偷兌換給神秘的「貓頭鷹」組織,後者開價遠高於公司牌價。

於是,總公司、護礦隊、武建超、老撣,以及呂曉霖飾演的阿秋,幾派勢力明爭暗鬥,上演著淘金區的生死狩獵。

不過,劇集的主線故事卻是由陳飛宇飾演的菜鳥陳保金開啟的。陳保金之所以到木廠河淘金,並非為了發財,而是尋兄。不久前,他的哥哥陳向東在武建超的淘金區失蹤,雖然根據當地淘金客的說法,陳向東早已跌落懸崖而死,但陳保金執著地相信,哥哥還活著。

劇集的前半部分,以陳保金的尋兄之旅,串起武建超、老撣和阿秋等人的利益糾紛,最終以幾人的財富被洗劫一空而告終;劇集的後半段,即將開始新的故事線,幾位主角將在傳奇的姊妹山進行更為冒險的淘金行動。

姊妹山上到底有什麼光怪陸離之事,讓武建超如此害怕?陳保金的哥哥陳向東又藏著什麼秘密?攪得整個淘金區秩序混亂的「貓頭鷹」又是何人?這些懸念將在劇集後半截一一道出。

其實,《淘金》這部劇集單從題材上來說,很是令人期待。

儘管「淘金」在好萊塢電影中並不少見,不管是卓別林那部經典的《淘金記》,或是約翰·休斯頓的《碧血金沙》,都將「淘金」這一充滿冒險色彩的題材演繹得入木三分。但是在國內,有關「淘金」的傳奇故事幾乎不曾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過。

所以,即使《淘金》將故事環境設定在虛構的K國,依然能勾起不少觀眾的好奇心。淘金客對於財富的貪婪慾望,不同勢力在明爭暗鬥中的利益糾葛,以及淘金過程中不為人知的獵奇細節,這類用 淘金趣事包裹人心險惡的故事,既能以嚴肅的筆觸描摹出極端環境下人性的掙扎,同樣也可以用通俗的套路為觀眾呈現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淘金》只是一部徒有其表、混雜不堪的劇集。它既無法在娛樂觀感上刺激到劇迷們早已疲乏的神經,也沒有在情感深度層面讓人為之動容。

這種混亂感,首先體現在劇集的敘事安排上。在劇集一開始,就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交代武建超和老撣之間的利益糾葛以及有關四木場淘金區權力格局:深藏不露、城府極深的阿秋;對陳保金格外照顧、外冷內熱的護礦隊隊長老歪;欺上瞞下、想要私吞金礦的瑪德堡;甚至於,和陳保金朝夕相處的兩個同伴勝利、阿萊,也有不少相關的情節橋段。

假如本劇用全部12集的篇幅,講述以上角色的內部戲劇衝突,倒也豐滿翔實。可還沒等人物線索連成一體,前半段的故事竟戛然而止。這讓很多剛想把前半部分劇情釐清的觀眾,最終看了個寂寞。

比如,陳保金剛被阿秋招入麾下,便毫無用武之地;武建超和老撣的矛盾才開始激化,就偃旗息鼓;「貓頭鷹」還沒顯山露水,就留到姊妹山上故作疑陣。

原來編劇的重點並不是為了講述不同派系的利益糾葛,而是刻意地讓主角們來到姊妹山,開始一場「探險」行動。從目前流出的兩集預告不難猜測,後半截故事將一邊疑神疑鬼地讓陳保金等人在山裡「躲貓貓」,一邊則讓老撣和阿秋炸山入洞。

所以,《淘金》終歸講述的不是「淘金」,而是「盜墓」。

這一故事上的斷裂感和懸空味兒,讓前半段積累的野心付之闕如,也讓那些洞悉人心的台詞顯得假模假式。不管這是創作者對於劇集類型的不信任,進而討巧地靠攏「盜墓」題材,還是他們想要在一部劇集裡雜糅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都無疑宣告了這種嘗試的失敗。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劇中出現了大量的黑語行話。諸如「小半截」「老火槍」「洗場」「走金」等台詞,連同紛繁複雜的角色外號一起,不斷出現在劇集之中。這些看似顯得專業,實則既增加了劇迷的理解難度,也體現出創作者急於讓故事變得可信的企圖。

這一急切修砌故事框架,推進劇情的心理,還體現在劇中人物動機的匱乏和草率上。

陳保金為了尋找哥哥陳向東,不遠萬里跨國冒險,幹著淘金的行當,可有關兩兄弟的感情和過往卻隻字不提。同樣,不管是為了小哥們勝利犯了眾怒,還是替阿萊遭罪斷了小拇指,陳保金的這一系列看似義氣的舉動,顯得魯莽而毫無根由。

我們看不到陳保金和勝利、阿萊締結情誼,只看到後兩者所展現的膽怯貪婪和孤傲防範。要知道,當一個角色身上的高尚品行沒有足夠堅實的情感連結時,這便是創作者的臆想和刻意捏造。

這種站不住腳跟的人物動機,同樣出現在武建超身上,不管是他在千金散盡後,把身上唯一的砂金分給手下,還是原本已經開著吉普車離開,卻為了一群並非相熟的手下前往夢魘一般的姊妹山。這些舉動,雖因廖凡的演技稍顯合理,可仍然無法掩蓋人物動機里的故作高尚。

《淘金》的這一系列問題,其實凸顯了「迷霧劇場」系列大多作品的共同病灶:對於劇本的忽視。

雖然,該系列主打懸疑犯罪題材,突破了國產劇長期以來的桎梏,在創意和形式上引人矚目,但對於一部劇集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優質的劇本。如果說電影可以用新穎的影像質感,來彌補其劇力上的不足,那麼劇集在這塊毫無商量的餘地。

不管是《黑道家族》,還是《絕命毒師》,這些彪炳美劇歷史的傑作,永遠逃不了對於劇作本身的重視。即使是在特效和服化道層面,超越之前所有美劇的《權力的遊戲》,照樣因為最後一季在劇情上的潰敗,遭遇了大量的口誅筆伐。

這也讓我們更加珍視《沉默的真相》這部同樣出自「迷霧劇場」的佳作。它一邊在結構上出人意料地採用嵌套模式,讓長達十幾年的冤屈和恥辱得以累積爆發,也讓白宇飾演的江陽這名檢察官,綻放出讓人心疼的光亮。

這種劇作和人物之間的微妙應和,可遇而不可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5d1a0ba1eed1d6dfe3718dee287a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