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自古就是華夏民族的圖騰,我們也常自稱為是龍的傳人。但除了我國以外,與我國接壤的越南也十分信奉龍,並且從文物古蹟留下來的雕刻上可以看出,越南龍的形態上與中國基本無異。而在神話,以及象徵地位上,兩者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比如龍有共同降水的能力,龍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帝被譽為是真龍天子,在民間龍代表著吉祥等。今天,越南對龍的追崇並沒有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而消失,許多現代化建築都結合了龍的形狀去設計,最著名的莫過於峴港市的龍橋。
龍橋造價近1.5萬億越南盾,摺合人民幣大約是4.5億元左右,但龍橋長度卻只有666米。實際上大橋本身並沒有太大的特點,這麼短的長度也花不了這麼多錢,但因為橋上多了一條「金龍」,所以使其成本大大增高,估計大橋建設的成本有三分之一是用在這條龍身上。
設計這座大橋的是美國一家公司,當時還拿到了不少大獎,但卻給人一種坑了越南人的趕腳。按照今天中國的造橋成本,這4.5億卻修了一座連1公里都不到的大橋,確實是有點花了冤枉錢了!2013年竣工時,還被許多網友戲稱是「冤大頭」。不過峴港對龍橋設計極為滿意,在人們看來它很好地體現了越南的文化,彰顯這座城市吉祥的寓意。?
大橋建造之初是為了緩解兩岸交通問題,以及紀念峴港市解放38周年紀念,但以旅遊業為主導產業的峴港市,發現了它的旅遊商業價值,很快地運用了這座大橋的特色吸引遊客,使其成為了該市的地標性建築。
在中國遊客看來,龍橋的設計有點不倫不類,金龍的形狀也十分堅硬,一點都無法體現東方龍的神韻。不過別小看這座大橋的吸引力,據統計每年大約有300萬名遊客慕名打卡。特別是每逢周末晚上9點龍橋禁止通車,金龍吐火表演,都能夠吸引大批遊客到現場迎著寒風觀看。
作為越南重點打造的沿海旅遊城市,上個世紀年代的峴港市還是一個類似深圳一樣的小漁村。21世紀初峴港市藉助殖民文化轉型發展旅遊業,為了吸引遊客到來,其境內建造了不少奪人眼球的建築。
比如著名的網紅「佛手橋」,就是一座非常吸引的橋樑。在網紅營銷路上,峴港市玩得十分專業,使其短時間內客流量大大暴增。但也不難看出,無論是「佛手橋」還是「龍橋」,都是結合了自己的文化,並沒有為了奪人眼球建造奇葩的建築。這一點還是值得讚賞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c4K3IBnkjnB-0zGZ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