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西源:股票退市無懸念,應直接退市

2023-02-10   皮海洲

原標題:*ST西源:股票退市無懸念,應直接退市

按照規定,2022年度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截止於1月31日。根據統計,A股共有2656家公司在規定的時間內披露了2022年業績預告,其中有1058家業績預喜。這也意味著業績預喜公司的數量不足業績預告公司的一半;同時也意味著不少公司的業績難以令人樂觀。

事實也確實如此。比如在這些並非業績預喜的上市公司中,就有47家ST公司發布可能被終止上市風險提示公告。根據業績預告及退市風險提示,*ST凱樂、*ST金洲已提前鎖定面值退市,10餘家公司預告觸及退市標準,一大批空殼公司及績差公司將被出清。而2022年A股被強制退市的公司為42家,創下了A股市場的歷史新高。如今進入2023年,又有47家公司拉響退市警報,這就意味著2023年上市公司退市的數量又將再創新高。

而在這47家拉響警報的准退市公司中,就有一家名叫「*ST西源」的公司,退市已無任何懸念可言。今年1月29日晚,該公司發布《2022 年度業績預虧情況說明》,預計 2022 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000 萬元到-16,0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600 萬元到-2,100 萬元;此外,預計2022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8 萬元到 10 萬元,2022 年度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為 0 萬元到 1 萬元,2022 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60,000 萬元到-70,000 萬元。

與此同時,該公司還發布了《關於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第一次風險提示公告》(1月31日晚,該公司接連發布了《關於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第二次風險提示公告》),向投資者提醒退市風險。

「第一次風險提示公告」稱,因公司2021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凈利潤孰低者為負值且2021年度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 1 億元、2021 年末凈資產為負值,以及公司 2021 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已自 2021 年年度報告披露後於 2022 年 5 月 6 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而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 9.3.11 條規定,若公司 2022 年出現「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 1 億元」或「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或「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等上述所列情形之一的,公司股票將被上交所終止上市。

從*ST西源發布的《2022 年度業績預虧情況說明》來看,該公司 2022 年已經觸及到了「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人民幣 1 億元」及「期末凈資產為負值」這兩項退市規定,這就意味著該公司的退市已經沒有懸念了。只要該公司2022年年報正式出台,就可以走退市程序了。

而且就「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這一條來說,也是極有可能觸及的,這也是*ST西源退市的又一理由。

當然,該公司還極有可能因為觸發「1元」退市標準而被直接宣布退市了。因為在發布了「第一次風險提示公告」後,該公司的股價從1月31日起就已經掉入到1元股價之下了。只要該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都在1元以下,該公司的股票就可以直接退市了。

因此,對於*ST西源來說,註定逃不脫退市的厄運,真正是條條道路通退市,而最終以觸發「1元」退市標準被退市的可能性為大。這就觸及到目前A股退市制度的不完善之處。如果不是有「1元」退市標準,按照財務指標類標準來退市,那麼*ST西源的退市就一直要拖到該公司發布年報之後。

實際上,既然退市已經沒有了懸念,就完全沒有必要繼續拖延了,應直接進入退市程序。在這類公司發布業績預虧公告之後,應該提前公布公司的年報,爭取第一時間公布公司的年報,而不是在公司年報披露的問題上繼續拖拖拉拉,從而達到拖延退市時間的目的。尤其是*ST西源,2022年幾乎沒有營業收入,僅憑這一點,就應該將其直接退市,從而提高退市的效率。在A股市場啟動全國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進一步提高退市的效率,是監管部門需要直面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