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總「敲打」孩子了,3個影響不容忽視,父母們嘴下留情吧!

2023-11-08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家長別總「敲打」孩子了,3個影響不容忽視,父母們嘴下留情吧!

鄰居李敏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她平日裡性格大大咧咧的,不管別人能不能接受,有什麼事情馬上就會說出來。尤其是對孩子,說起話來更是不管不顧的。

李敏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了,成績優異。說話也非常有禮貌,在學校,老師和同學都非常喜歡她,親戚朋友也經常誇獎,這是個懂事的小女孩兒。

每當大家一夸孩子的時候,李敏就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說:「別誇我家孩子了,她上課總溜號,一放學回到家裡就惦記著看手機。這次考試分數又下降了,只是你們不知道而已。」

我們總是說,李敏不要太謙虛,你女兒學習不用心,怎麼還在班裡名列前茅呢?你說話也要注意一點,不要總是敲打孩子。

女兒也難過的抗議,媽媽,你總是這樣打擊我幹啥啊?李敏理直氣壯的對孩子說,媽媽就要時不時的敲打敲打你,省的你飄飄然的,驕傲自滿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說,不要總是夸孩子,怕他們驕傲,大家都知道驕傲使人落後。就要經常指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督促他們儘快的改正缺點,這樣才能有所進步。

父母一句溫暖的話語,會喚醒孩子沉睡的心靈,讓他們有力量奮勇前進。反之,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打擊挖苦的話語,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導致孩子無所作為,安全感很低,等長大後,也很難被溫暖。

父母一味的打擊教育,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其實,家長可能覺得,自己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是為了孩子好,但人無完人,對於孩子來說,偶爾犯點錯誤也是正常的,沒必要總是打擊。餓而且,總是打擊孩子,會帶來三個影響。

影響一:讓娃失去尊嚴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也有屬於自己的自尊心,他們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誰都喜歡聽好話,這是人的本性。

我上小學的時候,班裡有個聰明的男生,成績很好,因為一次考試的失誤,母親開始打擊他,後來讓他失去了自信心不愛學習了,成績也一落千丈。

父母打擊孩子,想讓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出發點是為了讓孩子保持進步的動力,開始可能會起到一些督促的作用,但是經常這樣會讓娃感覺到沒有自信心。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還有學習情況。

父母總是指出自己的種種缺點,會讓娃感覺到沒有面子,擔心被別人看不起,慢慢讓孩子失去尊嚴,變得心靈脆弱,不堪一擊。

影響二:影響性格

很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感覺只是輕描淡寫,對孩子旁敲側擊的進行督促,但對娃兒也是有傷害的。當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他們會陷入迷茫的狀態當中,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足。

總覺得,自己和別人比差的太多,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有深深的挫敗感,本來性格開朗的孩子,在父母的敲打下,會變的自卑,孤僻。

孩子覺得自己滿身都是缺點,沒有人願意和自己交朋友,他們也會慢慢變得不合群,形成獨來獨往的孤僻性格,讓娃失去向前的動力。

影響三:影響親子關係

很多家長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喜歡誇大,放大娃的缺點。孩子長期被父母接短,就感覺到父母是嘲笑自己,這樣無法起到教育和鞭策的作用,還會讓孩子產生牴觸的情緒。

慢慢變得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最終導致親子關係疏遠冷漠。

Tips: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和關注的階段,家長總是進行打擊教育,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敵對的心理,會越來越叛逆。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嘴下留情」

聽過一句話,孩子是在父母的舌尖上成長的。意思是說,父母的語言,很大程度決定了,孩子成長的走向。因此,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嘴下留情」

首先,管住自己的嘴。

教育家斯賓塞教授說過,當孩子感到被人信任和愛之後,才會回報一個奇蹟。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時間和場合,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孩子,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即便是開玩笑,也要注意分寸。保護好孩子,讓他感受到尊重,這樣孩子才會有努力的上進心。

其次,理解和支持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要多多支持他們。孩子考試失誤,分數降低,家長也不要斥責他們。一次考試也不能代表永遠,還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家長不要輕易的否定孩子,給予他們理解。

孩子年齡小,好奇心強。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犯錯誤,父母也別一味去批評。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指出利弊,學會如何去解決。讓他們充滿自信心,這樣孩子以後才會有做事情的主動性和創造力。

最後,別急於求成。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寒冷的冬天聽到一句溫和的話語,會讓人感到倍感溫暖。炎熱的夏天,一連串打擊的語言如同冷冰冰的水澆在頭頂上。

家長發現孩子有驕傲的情緒,也別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是要溫和的給他們進行引導。用平靜的口氣和孩子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孩子舉一下例子。讓娃明白父母的用心,這樣他們更容易採納大人的建議。

枕邊育兒寄語:

謹言慎行是父母最基本的修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口下留情,儘量不要揭短。做會說話的父母,給娃減少一些壓力,激發他們向前的動力,讓孩子在充滿愛心的環境中順利成長起來。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8c7808f94c68f02cbe39cdc38cf1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