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的「小鎮文學」,還香嗎?

2022-02-03     紅顏秀影

原標題:韓寒的「小鎮文學」,還香嗎?

《後會無期》、《乘風破浪》、《飛馳人生》、《四海》,

同樣是車,同樣是少年不羈,作為韓寒式冷幽默段子文學的集合,

每一部作品都和韓寒的小說高度重合,充滿了少年不得志的譏諷和嬉笑怒罵,

不論以前,或者現在,總有人會因為韓寒而走進影院裡,也會因為韓寒風格的影片而感動,而喜歡。

可以說過,喜歡韓寒的人非常喜歡,

不喜歡韓寒的人大叫:「什麼玩意兒」,氣憤離場,

韓寒的作品,無論小說或者電影,都是兩極化特別嚴重的。

但如果你去仔細了解作品中的那些男孩形象,你就會發現:

他們幼稚至極,他們都是極致的理想主義,超凡的浪漫主義。

為什麼有那麼多女孩喜歡郭敬明的作品,為什麼有那麼多男孩會喜歡韓寒的作品,

如果兩個問題放在一起回答,那就是:

他們都為一部分囿於生活的人織了一個夢。

如今,韓寒的口碑大不如以前,但不可否認的是:

韓寒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的作家和電影人,他的號召力,影響力毋庸置疑,

在總是強調人要快點長大,快點成熟的時代,他把很多不屬於成年人的幼稚。放進了作品之中。

更為有意思的是,韓寒本人反而是更早成熟的那批少年,

少年成名,早早習得了社會規則,通過自我奮鬥擁有了話語權和社會地位,

韓寒無疑是聰明人,或許正因為過早逃脫了稚嫩,

所以,那些稚嫩幼稚浪漫的東西才會在他的作品裡從一而終。

春節檔的《四海》,從結構上來看,都算不得上是商業電影,

如果按照國內或者世界的商業電影來評價它,

它沒有傳統的三幕式或者五幕式結構,更加不遵循這種結構去編排情節。

它更像是電影里的散文,想到哪兒就是哪兒,隨遇而安,隨心而行。

可難以忽略的是,韓寒的作品時常在春節檔保持著不錯的戰績,

在別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時候,他永遠憑藉這份浪漫主義硬闖春節檔,

夾雜在一堆戰爭片,好萊塢大片,喜劇片,愛情片里,絲毫不遜色。

如果問韓寒贏在哪兒了,那就是:

他找到了自己的受眾——不願長大的大人。

不願長大的大人,在韓寒的作品裡可以收穫極致的寵溺,

F1賽車,摩托車,拉力賽車,而且都是當年最具人氣的年輕男演員坐鎮,

熱度不減的馮紹峰,正當時的彭于晏,人氣攀升的黃景瑜,國民度穩定的劉昊然,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從以前到現在,韓寒主導的作品都在講述一個故事:

一個不按社會規則生活的男人,究竟如何實現自處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他不在乎錢,只關心是否能追求到眼前的美麗女孩,

沒有危機意識,朋友很少,不怯強權,

這在如此關心金錢和權力的歲月里,算得上某種意義上的清流。

追求女孩和賽車是韓寒作品不變的主線任務,

所謂兩手硬,兩手抓,看起來是為了女孩賽車,到了最後,賽車是回歸本心,

或者說,他的自我就是賽車,女孩似乎已經不是最初影響他賽車的那個動機。

而更為韓寒特色的是,

在他的故事裡,那些坑哥們,四處欠債的人,從來不會成為反派,

只有破壞浪漫氛圍的人才是真正的反派,

又或者說那個所謂的反派不是某個人,而是反理想、注重務實的當下。

劉昊然飾演的20歲無業青年,生活在一個四面環海的島上,

因為喜歡上了大排檔的服務員,於是和服務員的哥哥以及小弟們開始了一場以賽車開始又以賽車結束的人生旅程。

劉浩存飾演的初戀,尹正飾演的大哥,和沈騰飾演的父親,

他們都算得上是阿耀實現每一段人生旅程的心靈導師

初戀讓他領略到愛情的可貴,大哥讓他了解友情的難得,父親讓他懂得親情的無言。

這三個人都是世俗生活里的失意者

只有在阿耀這裡他們才能收穫一點尊重和崇拜,

阿耀更像是他們這場俗世之旅的一次意外,讓他們領略到了別樣的風景。

一個在世俗里早早成功地導演,在自己的作品裡卻最反感成功論,

這有點像是他一直以來的叛逆反抗

年少反抗,應試教育輟學,人到中年反抗既定的商業規則,

不喜歡什麼,我就越要做什麼,這對於韓寒來說是一脈相承的,

這也是韓寒能夠在一眾專業從業者中脫穎而出的財富密碼。

這也是為什麼直到今天,不遵從商業電影敘事法則,依然有市場的原因,

不按套路出牌的他有市場,而市場就是檢驗一部作品成功與否的砝碼,這是遠超於技法和天賦的東西。

韓寒的成功是可以總結的,但卻是難以複製的,

他追尋畫面上的美感,他懂得幽默是電影中的不二法寶,他也知道理想是高於生活的奢侈品。

一個好的導演是難能可貴的,但一個賣座的導演卻是苦心造詣的結果,

沒有人可以隨便成功,那些凹運氣人設的成功者,往往憋著狠勁兒在努力

韓寒是,郭敬明是,去剖析他們的作品,就能看到:

他們區別於不賣座電影的專注力,專業態度以及對商業市場的精準把控。

郭敬明賣的是紙醉金迷,而韓寒賣的就是浪漫主義,

韓寒作品裡的人物,往往都是悲劇式的,

從頭到尾的失意並不代表他們不夠商業,反而他們是最為商業的反商業類型人物。

失意是一種外在的體現,內心的成長,是韓寒作品裡一直貫穿始終的主題,

無論是不名一文的賽車手,又或者是困在海島的無業人員,

封閉環境下的人生境遇似乎沒有改變,但內心的成長總是悄然發生的,

喜歡韓寒作品的無論推薦與否都會喜歡,不喜歡的無論如何賣力吆喝也無法喜歡,

只要韓寒一直堅持他的男孩白日夢,那他就一定會有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737edf2112cd8fb66901908b6a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