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 | 繼母情深育兒女 母慈子孝傳佳話

2023-11-02     石家莊新聞網

原標題:文明家庭 | 繼母情深育兒女 母慈子孝傳佳話

在石家莊市井陘礦區皇冠社區流傳著這樣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話:「最美繼母」張先瑞放棄要自己的孩子,用淳樸、博大的母愛,將4個繼子女養大成人。如今,她年事已高,臥床不起,4個孩子悉心照料,不離不棄,用人間真情報答她的養育之恩。

井陘礦區百歲老人張先瑞(中)的全家福。(當事人供圖)

繼母給家庭帶來了溫暖

「我的母親張先瑞今年103歲了,她身體不好,臥床已有七八年了,這些年我們用心照顧她,都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11月1日,張先瑞的大兒子71歲的張喜子,聲音哽咽地講述起他早已視為親生母親的張先瑞的故事。

張先瑞出生於1920年,原籍邯鄲大名,早些年隨人逃難來到了井陘礦區,嫁給了當地小伙兒。然而,命運多舛,沒過兩年,她的丈夫、公婆相繼去世。在當時那個年代,無依無靠的張先瑞生活拮据,還患上了嚴重的胃病。「早些年,她生活挺不容易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她經人介紹,嫁給了我的父親。當年我親生母親早逝,家裡就剩下父親和我們兄妹四個,我最小的弟弟才10歲,家裡窮,糧食都不夠吃,根本沒人願意嫁過來。」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張喜子吐出四個字:家徒四壁。

繼母張先瑞的到來,給這個殘破的家帶來了無限的希望和溫暖。張先瑞心地善良、吃苦耐勞,從不抱怨生活。婚後,她沒有要自己的孩子,而是含辛茹苦地照顧張家的四個孩子,視如己出。後來張家的生活逐漸好轉,四個孩子相繼成家立業。

「我當年在紡織廠工作,安排上凌晨的夜班,母親為了讓我上班前休息好,又不遲到,每天都是等到凌晨叫醒我上班後,她才脫衣上床休息。我妹妹婚後在3502上班,育有兩個孩子,無人照看,母親二話不說,一直照看到倆孩子上學為止。我記得她70歲時,還在幫我小弟照看孩子。說心裡話,她對我們的好,我們都記在了心裡,我們兄妹四人都非常感激她。」張喜子動情地說。在他們心中,雖然親生母親很早就離開了,但繼母張先瑞填補了那份缺失的母愛,讓他們和同齡孩子一樣,享受著媽媽給予的疼愛和照顧。

看著每日操勞的張先瑞,他們兄妹四人常感慨地說:「自從這個媽媽到了咱家,咱家才有了家的模樣,再也不是那個破爛不堪的窩了。」

讓老人幸福地安享晚年

常言道,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張先瑞自從嫁到張家後,和丈夫相敬如賓,相互理解、互相包容,遇到問題及時溝通,從不意氣用事。「她把我父親照顧得特別好,我父親晚年過得很幸福,活到了88歲。如果不是她,我父親活不了這麼大歲數。」張喜子至今都清楚地記得,父親在彌留之際再三叮囑:「是張先瑞拯救了咱們家,你們要知恩圖報,一定要善待她。」當時,孩子們都鄭重地向父親作了保證。

每當回憶起這段難忘經歷,張喜子總會濕潤眼眶:「一直以來,我們都很感恩這個媽媽的到來,她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在孩子們心中,張先瑞是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的母親。

丈夫去世後,張先瑞精神受到了刺激,不吃不喝不睡,精神呆滯,張家兄弟積極給她治療,輪流照看她,陪她聊天,幫她渡過這道坎。

轉眼間,張先瑞年事已高,身體大不如前。八十歲那年,她摔斷了腿,隨後又做了子宮肌瘤切除和乳腺癌切除等手術。不過,在孩子們的悉心照顧下,張先瑞身體恢復得很好。只是老人近些年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常年臥床,生活已不能自理,一直跟著大兒子張喜子生活。

「我們哥仨常說,繼母到我們張家這五十年,她的功勞最大,我們只有用心照顧她,讓她幸福地安享晚年,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張喜子說。

即便已經臥床不起,可每每說起她的這些孩子們,張先瑞的眼裡都流露出快樂,嘴角掛著笑容,說她過得很幸福。

繼母視子女如親生疼愛有加,兒女們待繼母如親娘百般孝順,這和和睦睦的一家人獲評了「井陘礦區文明家庭」稱號,他們的佳話越傳越遠,感動、影響著身邊無數人。

文/燕趙晚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杜慧

來源:燕趙晚報

更多新聞

調整學費、住宿費!涉及石家莊多所高中

石家莊趙州橋景區11月1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

石家莊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39ad02f1f41137239d864b1f40a8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