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黑燕窩」致癌物超標160倍,欺詐宣傳的生意該叫停了

2024-09-27   紅星新聞

一味沉迷於編造營養神話,甚至專門針對易感人群做營銷,卻無視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樣的營銷即便再度爆火,也難以持久

日前,有消費者反映,十多年前被《焦點訪談》曝光過的人工薰染「血燕」,近幾年藉助一些社交平台和電商平台捲土重來。記者調查發現,10份送檢樣品中6份亞硝酸鹽超標嚴重,最高一份超標160倍。

這些平台上的賣家有多猖狂?據報道,當記者質疑賣家產品名稱帶有「進口」字樣,為何還要做「店內所有產品均為國產,不遵守進口燕窩相關規定」的免責聲明時,對方竟然回覆:「進口,指的是進入嘴巴里食用,因為很多人不知道燕窩是用來吃的。」

這樣的強辯,不但刷新了公眾對於「進口」的一貫認知,也暴露了其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的肆無忌憚,可氣又可笑。而隨機購買的10份樣品的亞硝酸鹽檢測結果顯示,其兜售的燕窩有安全風險,可以說是大機率的。

電商平台上的店鋪直播銷售毛燕截圖

本來,現代醫藥研究證實,燕窩確實含有蛋白質、微量元素及胺基酸。但含有以上物質的食物,並非燕窩獨有,從一些平民化的食物如銀耳、百合、山藥中也能獲取,而過度誇大燕窩的營養功能乃至藥效,說什麼補氣血、補肝腎、美白皮膚、延緩衰老等,未免有誇大之嫌。

目前一些賣家傾力推銷的燕窩,以孕婦、老人和小孩等為目標人群,還涉嫌亞硝酸鹽、黴菌等數值嚴重超標,這就不是有益身體,而是有毒有害了。亞硝酸鹽也被稱作工業鹽,在食品生產中用作著色劑和防腐劑,攝入過量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長期食用含有過量亞硝酸鹽的食品將會增加患癌風險。

早在2011年,國內就曾發生「毒血燕」亞硝酸鹽超標事件。浙江省工商局連續三個月抽檢市場上銷售的血燕產品,結果,抽檢的537批次、3萬多盞血燕產品100%不合格,部分血燕亞硝酸鹽含量經高達每千克11000毫克,超標350倍。之後,國內曾全面禁止燕窩進口,後來才陸續恢復。彼時鬧得沸沸揚揚的「毒血燕」,過了十多年後,難道又捲土重來了嗎?

真實來源有待進一步調查,但從這些售賣帳號的表現看,確實不得不讓人生疑。據媒體報道,這些帳號警惕性很高,經常改價連結和頻繁更換帳號、更改綁定店鋪。在遭遇質疑後,兩款標註為「天然野生進口」「雨季頭期泰國」的產品,也刪除了「進口」「泰國」字樣。

今年7月,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燕窩市場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23-2024年度燕窩行業白皮書》顯示,在消費市場低迷的2023年,燕窩市場規模逆勢上漲達到623億元,同比增長12%。業界預測,燕窩行業即將邁入千億時代。

民眾有健康的需求,中式滋補有廣闊市場,這都是燕窩消費的重要支撐。但無論如何,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真材實料,離不開食品安全,更離不開有效監管。一味沉迷於編造營養神話,甚至專門針對易感人群做營銷,卻無視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這樣的營銷即便再度爆火,也難以持久。

當此之際,一方面,消費者要擦亮眼睛,不要跟風,要根據自身真實需要消費燕窩。畢竟,健康消費浪潮再涌動,安全最重要。另一方面,有關方面要持續加強監管,針對網絡銷售的特點,嚴查進貨渠道,及時採樣檢驗,迅速固定證據,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日常監管體系。對於那些明目張胆欺詐消費者的行為,該查則查,該叫停則叫停。

事實上,只有把好食品安全關,才有可能解決消費者痛點,滿足消費需求,真正促進行業實現新的飛躍。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龍之朱

編輯 汪垠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