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源頭水潤漢源茶 奮楫揚帆正當時

2023-12-07     漢中在路上

原標題:寧強:源頭水潤漢源茶 奮楫揚帆正當時

寧強:源頭水潤漢源茶 奮楫揚帆正當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方山水出一方好茶,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位於漢江源頭的寧強縣,北依秦嶺,南枕巴山,境內玉帶河、嘉陵江貫穿其中,是「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全縣現有茶園面積17.11萬畝,茶產業產值達到17.5億元,帶動農戶2.85萬戶9.99萬人,戶均年收入6.14萬元以上。

生態優先 茶園轉型「綠富美」

初冬暖陽的籠罩下,走在高寨子街道肖家壩村寬闊的鄉間小道上,放眼望去,山水環抱間,滿山的茶樹鬱鬱蔥蔥、層層疊疊。青山披翠,一步一景,繪就出一幅景色怡人的冬日畫卷。

作為寧強縣重要的產茶區域,位於高寨子街道肖家壩村境內的玉皇觀茶園和鳳源茶園獲評「中國三十座最美茶園」。由於海拔較高的山區面積廣,晝夜溫差大,山高霧濃,雨量充沛,高寨子所產出的茶葉清香可口、品味醇厚、經久耐泡,品質極佳,頗受市場認可和消費者的青睞。

近年來,高寨子街道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交通地理優勢,做大做足這篇「茶」文章,積極開展低產低效茶園改造提升和豐產茶園培育。通過政府積極打造玉皇觀茶文旅融合3A景區,在現有的地方群體種有性系茶園基礎上,積極引進龍井長葉、中茶108、陝茶1號、黃金芽等無性系新品種,並發展茶文旅、研學游等新業態,為產業打開了一片遼闊的前景。

高寨子街道的綠色發展,只是寧強縣生態茶園建設篇章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縣積極致力於茶園基地建設,種茶區域覆蓋13個鎮(街)107個行政村,茶園總面積17.11萬畝,投產茶園面積13.7萬畝。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省級標準化示範茶園13個、「漢中生態茶園」13個,茶產業「一線二片三園」發展新格局現已形成。

科技賦能 產業邁向「專新特」

在寧強縣城羌州南路的陝西詠德茶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陣陣茶香氣撲鼻而來,只見數台茶葉自動化生產設備正在加速運轉著,工作人員在旁巡視、調試機器,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我們採用的是漢中市目前最先進的清潔化、電氣化、智能化茶葉生產線,結合茶品精製、拼配、包裝等工藝、口感要求進行制茶,並對茶葉製品的各項質量指標進行定時、定量的檢測,確保讓消費者喝到一杯放心的好茶。」詠德茶業公司負責人侯永德說。

寧強縣鳳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茶園位於高寨子街道肖家壩村。茶園裡安裝了許多放水樁,放水樁通過管道連接養豬場的沼液儲存池。在春秋冬三季,茶園管理人員就在放水樁上接上塑料軟管,將沼液作為肥料給茶園施肥。

「『豬—沼—肥—茶』的模式,實現了養豬場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讓茶園實現了綠色生產。」寧強縣鳳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魯海說,他們投資的養豬場存欄生豬3000多頭,年銷售額1000多萬元,茶葉企業年產值3000多萬元。

截至目前,寧強縣全面實施現代農業(茶業)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改造項目,擁有茶葉經營主體274個,茶葉專業化公司3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通過技術改造的茶葉初制加工廠75個。

宣傳引領 品牌升級「名優特」

在近日湖北省赤壁市落幕的第十九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暨2023「一帶一路」赤壁青磚茶產業發展大會上,寧強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選為「2023年度茶業高質量發展縣域」和「2023年度重點產茶縣域」兩個國家級榮譽稱號。這是寧強縣首次進入全國重點產茶縣域名單,是陝西省唯一上榜全國十大茶業高質量發展的縣域。

作為「中國名茶之鄉」,寧強縣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茶葉品牌建設政策措施,在這十年間接連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14年,榮膺第四屆「中國名茶之鄉」;2016年,獲得「全國十大魅力茶鄉」榮譽稱號;2020年,「寧強雀舌」入選「全國特色種植產品名錄」;2023年6月,寧強茶葉(寧強綠茶、寧強紅茶)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2023年11月,榮獲「全國茶業高質量發展縣域」和「全國重點產茶縣域」榮譽稱號。

為引導產品結構優化調整,寧強縣按照「做優綠茶、做精紅茶、做靚白茶、做響黃茶」的產品發展思路,成功研發出茉莉綠茶、茉莉紅茶、桂花紅茶和緊壓綠茶等再加工新產品。

不僅如此,為了讓寧強茶葉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打得更響,寧強縣還在「線上+線下」火力全開。一方面,積極組織展會推介,參加北京、深圳、西安等全國各類茶業博覽會,獲得金獎68項,拓寬了省外茶葉營銷渠道;另一方面,在電視、報刊及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媒體平台廣泛開展宣傳,提升寧強茶葉美譽度和知名度。

茶旅融合 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

2023年「五一」等假期,寧強玉皇觀茶文化旅遊景區的7間星空帳篷民宿一「宿」難求,「民宿+茶山」相輔相成,自開業運營以來廣受消費者青睞。7間白色頂棚的民宿點綴在青翠欲滴的茶園之中,讓整個生態茶園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的生活之美。

玉皇觀茶文化旅遊景區是以千山、鳳源、詠德、至一四家省市級茶葉龍頭企業萬畝茶園為基礎,現已建成福鼎大白、龍井長葉等高效速生密植茶園10000畝,核心區建成集中連片茶園3000餘畝,通過有機茶認證2000餘畝,年產漢中仙毫(寧強雀舌)鮮葉75噸,毛尖鮮葉200噸,炒青鮮葉350噸。2022年茶園實現產值6000餘萬元,茶園農戶流轉土地增收300餘萬元,帶動當地500餘人茶園務工,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其中,千山生態茶園已成為陝西省茶葉產業發展的名片,被認定為「國家有機茶標準化種植基地」,並先後獲得「中國30座最美茶園」「全國生態茶園示範基地」等榮譽,這裡還先後舉辦各類茶事活動68場次,每年吸引遊客5.2萬人次。

如今,玉皇觀茶文化旅遊景區已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成為來寧強觀光旅遊必不可少的打卡地,這裡交通便利,距縣城10分鐘車程。「進城看水觀水上實景演藝,出城品茗賞中國最美茶園」已經成為寧強居民的日常生活寫照。

與此同時,青木川瞿家大院「茶葉+民宿」茶旅融合示範園於2020年「五一」對外開放,累計投入資金4000萬元,營業效益穩步提升;漢源「茶葉+康養」茶旅融合示範園項目建設已全面啟動,優化產業業態,將茶園變公園,將茶廠變景點,推進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促農增收 綠葉子變成「金葉子」

「現在茶園已經進入了冬季施肥、翻土管理期!今年氣候適宜,茶葉嫩芽多,市場價格好,光春茶那季鮮葉就賣了2萬多,夏茶、秋茶兩季賣了2萬左右。」說起茶產業帶來的實惠,正在給茶樹施農家肥的肖家壩村村民沈玉勤打開了話匣子。

近年來,寧強縣持續將茶產業確定為三大主導產業來抓,按照「優質高效、做強品牌、做好營銷」的發展思路,狠抓有機茶業、品牌茶業、觀光茶業、智慧茶業「四個茶業」建設,茶葉已經成為寧強促農增收、提高對外影響力的「經濟支柱」和「形象大使」。

茶產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產業,無論在茶鮮葉採摘、除草、施肥、修剪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寧強縣茶葉產業帶動農戶增收4.18億元以上。其中:在茶園管理上,千山、羌州、鳳源等40餘家茶葉企業年用工量達50餘萬人次,為農民增加勞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在鮮葉採摘上,吸納季節性採摘工累計428萬餘人次,支付採摘費用35000萬元以上;在加工流通上,茶企長期僱傭技工200多人,帶動增收800餘萬元;在土地流轉上,千山、鳳源、至一等30餘家茶企支付土地租金1000餘萬元。

「今後,寧強縣持續推進『一線二片三園』基地建設,在做優基地、做強主體、做精產品、做亮品牌、做活市場上持續發力,紮實推進全產業鏈建設,到2027年,全縣茶園面積達到21萬畝,茶葉產量穩定在1.2萬噸,一產產值突破20億元,綜合產值超過100億元,躋身全省百億級茶產業強縣行列,把寧強建成全省桂花紅茶樣板縣和全國茶旅融合示範縣。」寧強縣茶葉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屈波說。

(來源:寧強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07cd13e7e49ff1168d81552e4f7240.html













廠子弟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