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心理,人生受困的根源,放下你將獲得新生

2022-04-26   娛樂蛙斯基

原標題:對抗心理,人生受困的根源,放下你將獲得新生

「歲月催人人不知,大夢初醒人已老。」恍惚間,自己已經步入了中年人行列。

這個周末休息,回去看了看父母。父母做電器生意,受疫情影響,沒以前那麼忙碌了。只是父親的腳步,似乎比以前緩慢了些,額頭添了幾絲皺紋,白髮悄悄多了幾許。

忽然覺著,父母一下蒼老了許多。自己肩上的擔子,更增重了不少。想想也是,我都到中年,父母已經是耳順之年的人了。畢竟普通人,這個年紀,也行將進入老年人的行列。

父母和孩子

兒子回去,父母總是很歡喜,父親還親自跑著,買了一個北京烤鴨。父母就這樣無私地愛著兒女,不論兒女多大。

實際上,這些年,我的人生路走得並不順利,和父母的關係也不怎麼融洽。

由於自己的工作和感情的挫折,父母也總愛批評嘮叨,所以有時見了,難免會吵架。不過從去年開始,我意識到這點錯誤很嚴重,就下定決心改正。

不融洽的根源,在於自己做的不夠好。這也使得我,不由得反思:從小和父親的關係。得到這樣的一個結果:我和父親總存在著一種對抗心理。

家庭配圖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覺著父親特愛面子,別的什麼都不管不顧,特別是不顧我的感受。這點讓我很反感。於是,跟他的交談中,以這種情感為基調,結果總會弄得不愉快。

一直也沒想通,父親怎麼愛面子,超過了現實,有時要掩飾現實。此時想來,男人都是愛面子的。只是父親生活從小艱辛,條件相比較好了後,自然渴望更好的。

畢竟,人都希望更體面、更優秀的東西。理解和懂得,比其他的一切都更為重要。

等我明白了這一層,就漸漸放下了對抗心理防線。從此,我和父親的關係,更上層樓,跨過了一層深溝壁壘。

悅納自己

對抗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態。我們在追尋自己的慾望時,對抗就會出現;這種對抗,可能來自你自身,也可能來自你身邊的人,還可能來自社會。

求而不得,正是對抗力量在作祟。

這種對抗力量,表現在個人身上,就是對我們自身的抗拒。有時,我們明明覺著這種做法不對,可出於種種原因,就是要按著錯的做。好比你傷心時,酗酒過度,傷身傷得體無完膚。

還有時常的焦慮、煩躁不安,都是一種對抗力量的表現,不能順從自身本意來做事,安放自身。

意境配圖

如果能放下這種對抗,人生會獲得一種全新的體驗。那將會悅納自己,悅納人生,內心一片澄澈清亮。

這種對抗力量,向外擴展,到他人、社會層面,會發展成一種爭執、鬥爭與矛盾。

我們在追尋目標時,總會遇到這樣的對抗。比如,面對公司的領導,領導的權力自然大於你,你如果覺著不服氣,打心裡想反抗,弄點小彆扭,這樣關係只會很不和諧。做起事來,不是這方面不順手,就是那方面不合意。

敞開胸懷配圖

因此,你要順利辦事,把事情辦好,一定得先放下這種對抗心理。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面對這層關係,然後才會得到好的結果。

放下對抗,接受現實,擁抱真實。這是一種成熟和理性的表現。

放下對抗,悅納自己;放下對抗,走近他人;放下對抗,理性面對。這一點,對人生至關重要。

遠方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