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常用的擺盤花草,廚師們一定要知道!

2022-07-08     紅廚

原標題:這幾種常用的擺盤花草,廚師們一定要知道!

中餐講究菜品味道,西餐講究擺盤造型。如今,不少中國廚師也開始學會「洋為中用」,將西餐一些優秀的擺盤技巧用在中餐的菜品上。其中,除了擺盤技術外,一些西餐常用到的花草香料也被運用到了中餐。

作者:陳蘭

編輯:王白石

題圖:攝圖網

在西餐大廚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You first eat with your eyes」,翻譯成中文就是—「以貌取菜」。

西餐一直都很講究菜品的視覺形象,因為好的視覺形象是食客評價菜品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西餐大廚們都會注重菜品的擺盤。

除了一些醬汁調料的運營,西餐大廚還很擅長利用一些可食用的花草、道具裝飾菜肴,以此來提升菜品的出品品質。而這些也影響到了不少中餐廚師。

下面,紅廚網整理了一份關於西餐擺盤圍邊的花草科普,供大家參照。

看過《中餐廳》的夥伴估計對蘇有朋在法國小鎮科爾馬曾瘋狂尋找過一種食材——九層塔有印象,其實它就是我們常說的羅勒。

羅勒是西餐中一種非常常見的香料,熟悉西餐的人對它一定不陌生。

羅勒原產地為印度,經埃及傳入歐洲,成為現今具有代表性的香料之一。在歐洲,羅勒甚至被譽為「香料之王」。

羅勒帶有強大的刺激香味,味道與茴香相似,常用於西餐的各類沙拉、沙司和湯類中,還有一些泰國菜也常使用它調香。一些台灣料理也會用,如三杯雞。

但它最經典的用法還是用來製作義大利青醬(Pesto)。在義大利,基本上家家戶戶的冰箱都存放著這種醬汁,用來塗抹麵包,製作沙拉和青醬義大利面。

此外,羅勒還經常被用在以番茄為原料的菜肴中,比如番茄羅勒意面。如果說義大利面是義大利菜的符號象徵,那麼羅勒和番茄就成了義大利面的靈魂。

除了被用做香料,新鮮的羅勒也是很多西餐大廚擺盤的首選,用羅勒裝飾的菜品,不僅增添了菜品的顏色 ,羅勒獨特的香味也可讓食客食慾大增。

蒔蘿

除了羅勒之外,另一種有著「小茴香」之稱的香草,也是西餐大廚們的擺盤愛用物,它就是蒔蘿。

蒔蘿,發源於西亞地區,後經西傳傳至地中海沿岸及歐洲各地,現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東歐等地。

蒔蘿,又叫小茴香、刁草,外形與茴香非常相似,所以很多人常會把他們認錯,其實想要區分它們並不難。

一般蒔蘿的花是鮮黃色的,而茴香的花是白色。它們的長法也不一樣,蒔蘿的長法與一些葉菜如小白菜和元荽一樣,是一片葉一片葉長著的,而茴香是直接從根部冒出枝幹,再從枝幹上長出小葉的。它們的味道也不一樣,茴香氣味較甜,而蒔蘿則有較明顯的辛香味。

現如今,蒔蘿的主要用途還是以調味為主。比較常見的用法是用於烹調魚類,特別是三文魚,代表菜之一就是烤三文魚佐蒔蘿奶油醬。

因為蒔蘿可使魚肉滑嫩爽口,有助於消化,所以也有「魚之香草」的美名。此外,蒔蘿也可直接食用,或者作為湯、沙拉、肉類等菜肴的配菜。

蒔蘿入菜為菜增添香味,而蒔蘿的新鮮葉子如羽狀般柔軟,莖稈又細長輕巧,用來點綴菜品,也可給人帶來清爽、精緻的愉悅感。

牛至

在希臘語中,有一種香料被譽為「山之愉悅」,當地人親切地稱它為「香料王子」,並且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國,也對它追捧有加,它便是「牛至」。

乍聽名字,你會以為它是牛身上的一個部位,其實它是一種香味植物。

牛至又叫奧勒岡、披薩草等,葉子呈四棱形,略帶紫色,味道相對強烈,嘗起來有些發苦或辛辣的味道,主要發源於地中海地區。在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牛至自古就作為香料栽培。

牛至最早是用來驅蚊的,後來才用以烹飪,在中世紀後就成了義大利和希臘料理中最常見的基礎香草。因為在義大利披薩中被廣泛運用,故也叫「披薩草」。

牛至在菜品的烹飪中,也常用來添香和去除肉類的膻味,因為它氣味濃烈撲鼻,所以只需加入少許,就能增添食物的美味了。

不過,大廚做菜時用的一般都是干牛至,因為新鮮牛至的味兒很大,容易喧賓奪主。

牛至還可以和任何番茄類菜式搭配,也適用於蛋類、烤肉等食物中,還可以用來做湯類、醬汁等。而新鮮的牛至也常被西餐大廚們用來點綴食物,增添菜品的藝術性和色彩感。

鼠尾草

另外,一種外型酷似薰衣草的香草也是西餐中常用的裝飾性花草,它就是鼠尾草。

鼠尾草原產於歐洲南部西班牙至地中海北岸一帶,因為在中古時期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而被世人所熟悉。

在東方茶葉未傳入歐洲前,歐洲人普遍沖泡鼠尾草來保健。希臘人、羅馬人更是將鼠尾草稱為「神聖的藥草」。

因為鼠尾草的香味很濃郁,所以在西餐中也是一種被普遍使用的食品調料。

在西餐烹調中,西餐廚師常常用鼠尾草來腌制去腥,如味道較重的肝臟、大腸、羊肉等,有點類似於中國用姜去腥的方法。

它還可以用來代替黑胡椒腌牛肉,不僅能消除異味,而且還能增添鼠尾草自身特有的香氣,放入雞鴨填料中也可使食物香味更加濃郁。摻入沙拉中享用,更是能發揮養顏美容的功效。

上面也有提到鼠尾草可以用來沖泡著喝,據說泡出來的水不僅味道清香,還可消除體內油脂,幫助循環,具有防腐、抗菌、止瀉的效果。

除此之外,它還是西方感恩節烤火雞的主要填料,屬於感恩節的標誌性香草。偶爾也會被西餐廚師用來當做擺盤裝飾,如鼠尾草豬肉香腸。

紅脈酸模

有著「野菠菜」之稱的紅脈酸模對菜品也有「點睛之筆」的功效,如法國的經典前菜鵝肝就常用紅脈酸模葉片來點綴,兩者可謂相得益彰。

紅葉酸模,原產於歐洲和北非,有檸檬的的香氣和酸澀的味道,特色是葉片中間有紅色的筋,因為葉片外形與菠菜相近,因此有「野菠菜」之稱。

在西餐中,紅脈酸模大多用來做沙拉,或是作為肉類的配菜,如「酸模小牛肉」「酸模香腸」等菜式。

紅脈酸模嫩葉可與西式牛排搭配食用,一方面可以作為西餐擺盤裝飾,另一方面也可作為品鑑牛排時的清口時蔬。

在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等地,則習慣將酸模葉曬乾後再用來做菜,這可以減少它的苦澀味。在波蘭有一道夏季時令傳統菜「酸模湯」,便是用切碎的酸模為主料熬成的,配以煮熟的雞蛋、土豆丁和酸奶油等食材,冷吃、熱吃均可。

但大多時候,紅脈酸模還是主廚們用來擺盤,增加菜品造型感的道具。

三色堇

上面我們講到的都是一些香草類擺盤植物,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花。

很多花卉也是西餐大廚們愛用的擺盤、裝飾物件。其中,用得比較頻繁的,就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三色堇。

三色堇別名叫貓兒花、蝴蝶花、貓臉花,是一種非常著名的早春花卉,花的顏色以三色為主色調,上方兩隻花瓣為深紫堇色,側方花瓣白色、黃色,亦有脈紋。花色常見紫、紅、藍、粉、黃、白和雙色等。

三色堇的品種十分繁多,而且色彩鮮艷,花期頗長,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十分流行,尤受少女喜愛。

花店還會用「姑娘之花」來招攬生意。至今,三色堇還是冰島、波蘭的國花。

三色堇不僅好看,吃起來也略帶酸味,很是清新提味。據說,三色堇也是很多超模們都愛的一種食材,簡單搭配醋汁拌勻,就是顏值超高的一道減脂沙拉。

三色堇在歐洲也普遍用來作西餐的裝飾。在製作好的西餐中點綴上幾片三色堇,就仿佛走進了法餐的秘密花園,引人遐思,而且花味的清新也能剛好襯托菜品的香氣。

除此之外,一些果盤、甜品、酒類等都會用三色堇做裝飾,可以說是很經典的裝飾花卉了。

琉璃苣

另一種頗受大廚青睞的花,便是琉璃苣。

琉璃苣也叫做星星花,顧名思義因為其外形由五瓣的尖形花瓣組成,並呈現少見的夢幻藍紫色,看上去就像星星一樣,因此被叫做「星星花」。

星星花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小亞細亞,如今在歐洲和北美廣泛栽培,中國也有種植。

琉璃苣的花和葉都可以食用,它的葉片和藍色小花,經過糖漬後都可以用來裝飾甜點和菜品,也可以混合在酒裡面,清涼提神。

義大利面上也經常會看到它的花和葉片,用來增加品相和口感。人們也會用它的老葉子煮湯和燉菜,有著黃瓜般的清香氣味,據說拿來泡茶也不錯。

在西方,人們還常把它譽為「情緒提升劑」,因為加入琉璃苣製作的食物,可以讓人改善情緒提高精神。而且它的香味很容易吸引蜜蜂、蝴蝶,因此也是歐洲一種蜜源植物。

同時,它還有勇氣的象徵,傳說歐洲的士兵,在戰鬥前,總是會在酒桶上插一株琉璃苣,高呼:「我是琉璃苣,我無所畏懼」,來給自己勇氣。

金蓮花

另一種,花朵為橘紅色,葉子很像碗蓮的花,在西餐中也很常見,它便是金蓮花。

金蓮花也叫旱荷、旱金蓮,20世紀初在歐美開始逐漸流行起來。金蓮花的花語有著孤寂的含義,所以並不適合用來送人,但用在食物里卻有別樣的味道。

金蓮花從花、葉到籽皆可食用,而且全都帶著淡淡芥末味,品嘗時會讓人感覺味覺在跳動,也可以重新組合菜肴原有的味道。

因此,新鮮的金蓮花常被用在沙拉、甜點中,而它的籽則被做成醬食用。除此之外,金蓮花還可以曬乾泡茶,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用來擺盤也可以給人清新之感,如一些蔬菜沙拉、雞尾酒中,加入金蓮花可以錦上添花。

結語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種常用的擺盤花草外,百里香、迷迭香、歐芹、紫蘇葉、薄荷、細葉蔥等都是西餐中常見的擺盤花、草。

這些花、草各有特點,並帶有不同的馥郁芳香,在為菜品鮮香軟嫩做出貢獻的同時,還能營造富有生機的餐盤、促進食客的食慾。

但要注意的是,花花草草雖然好看,但一定要了解它們的食用禁忌和保存方式,才能更好地進行菜品設計和優化。比如鬱金香、杜鵑花、虞美人等,雖然好看又香,但是食用有毒,並不適合入饌。

此外,擺盤的裝飾花草最好與菜品或多或少有所關聯,這樣看起來才比較和諧不突兀,切記裝飾的花草不要過多、過大、過於複雜、過於鮮艷,避免喧賓奪主。

各位廚師朋友,你還知道哪些在西餐中常用的擺盤花、草,歡迎評論區告訴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dc76792f3cffe06c14cedcaf76a2d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