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下午,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謝曉波,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長陸巍峰,杭州市西湖區文新街道辦事處主任屠立衡,心理衛生專家、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趙國秋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這兩年浙江推進企業降本減負力度很大,在抗擊疫情這個非常時期,浙江出台的《若干意見》有哪些新的降本減負措施?
這兩年浙江在推進企業降本減負方面力度很大,當前受疫情影響,浙江企業生存發展面臨新的困難。為了幫扶企業渡過難關,《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特殊支持政策。主要有這些方面:
- 一是財稅支持政策,重點是對疫情防控重點企業貸款利率50%進行貼息;省再擔保公司免收3個月再擔保費,省里給予補助;減免相關企業增值稅、進口關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
- 二是金融支持方面,重點是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免除實體企業貸款利息,希望金融機構與浙江的實體企業能夠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對金融機構的免息將給予財政補貼,並納入地方政府考核。
- 三是降低成本方面,在用能上,通過減免容量電費、開展電力直接交易等,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工業水價、氣價均下調10%,3個月可降低用水、用氣成本約5.4億元。在物流上,ETC貨車通行費、使用ETC的三四類客車通行費一律實行8.5折,全省高速路網國際標準貨櫃運輸車輛通行費按6.5折收取。在房租上,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性房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免收2月、3月兩個月的租金,鼓勵其他業主為企業租戶減免租金。
- 四是社保費用方面,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受疫情影響的參保企業,返還1—3個月不等的社會保險費。對因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可緩繳社會保險費。
- 五是服務企業方面,深入開展「三服務」活動,實施綠色審批通道,強化疫情防控法制保障,尤其強調要建立重點企業駐企指導員制度,更好服務企業恢復生產。
- 六是對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給予特別扶持。當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供給尤為重要,《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控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對省級應急物資重點生產企業,迅速擴產擴能生產緊缺疫情防控物資產生的虧損、投入的設備等給予一定比例補助,特別是對生產醫用口罩的企業要給予重點支持。建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制度,對這些企業給予特殊的金融、財稅等支持。
此外,《若干意見》還強調,要進一步壓減政府開支,把壓減的財力,用來進一步加大對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政企合力,共渡難關。
浙江在推進企業恢復生產、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方面有哪些金融方面的扶持措施?
人民銀行組織全省金融系統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出台多個政策意見,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方面入手,全力以赴做好金融要素保障。
- 一是強化央行專項再貸款支持。1月31日,人民銀行總行設立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直接支持防疫重點企業。第一時間確定3家地方法人銀行作為操作銀行,並召集9家全國性銀行省分行和3家地方性銀行進行部署,與省發改、經信等部門分批梳理確定浙江重點企業名單,組織全省各級人民銀行和金融機構,對重點企業全覆蓋拉網式摸排金融需求,逐一對接支持。截至2月8日,15家企業已獲得26筆優惠利率貸款8.24億元,平均利率為3.1%,財政對企業貼息後,企業實際資金成本不到1.6%。
- 二是加大信貸紓困幫扶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暫時遇到還款困難的企業,要求金融機構採取延期還款、分期還款、展期、無還本續貸等措施,合理設置還款寬限期,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同時,做好信用保護,不影響企業徵信記錄。對復工復產的企業,要求金融機構主動提前開展融資對接,多渠道多方式提供融資支持。
- 三是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強對全省金融機構的指導,對疫情防控相關和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適當下調貸款利率,減免金融服務手續費,對因疫情影響產生逾期的貸款減免逾期利息、罰息和違約金。在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期間,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免除實體企業貸款利息。
- 四是全力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要求金融機構在疫情期間建立應急響應機制,落實 「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開通貸款審批綠色通道,確保企業急需的資金第一時間到位。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確保金融系統防控不缺位、服務不斷檔、資金有保障,全力支持打贏浙江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
在這次抗擊疫情當中出現了不少新的商業模式和業態,浙江省在數字經濟和生命健康發展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此次發布的《若干意見》對這些方面有什麼樣的政策舉措?
充分發揮浙江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產業、物流業發達等優勢,大力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若干意見》對這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體支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 一是加快發展新商業模式。就是要充分發揮阿里巴巴、網易等平台公司作用,支持企業加大網上銷售,更好地拓展市場,確保生活保供類電商企業正常運行。支持商貿企業利用APP、小程序等方式維護和拓展客戶,特別是利用電子商務開展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銷售,發展「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等模式。
- 二是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熱點。發揮政府專項資金、產業基金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大力發展網絡診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數字娛樂、數字生活等新業態,加大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產業支持力度。為進一步支持企業加大創新,對今年受理的企業科技創新券使用額度上限由原先的20萬元提高至50萬元。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雲平台企業,在疫情期間為企業免費提供雲上辦公服務和提速服務等。
- 三是加快生命科學科研和產業化。加大原創新藥、醫療用品、醫療器械、精準診療、快速檢測等研發攻關,大力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對企業承擔省級主動設計的防疫攻關應急研發項目,按「特事特辦」原則,立項啟動和首期經費支持同步進行,後續經費根據投入和績效情況給予補助;特別重大的項目,按「一事一議」確定。
疫情發生之後,有些人可能過於焦慮,過度關注自身的身體健康,每天量體溫就要量很多次。對於這樣的情況有沒有好的建議?
從開通的兩條面向全國的心理熱線最近兩個星期以來發生的情況來看,人們過度關注自身身體健康的問題發生頻次在逐步提高。這種現象稱為「焦慮情緒引起的一個軀體化的反應」,簡單來說它是一種心身反應的症狀。針對這一類問題,從心理學層面給大家提幾個建議:
- 一、要加強心理統籌能力,意思是說自己駕馭現狀困難的能力一定要適度加強。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焦慮?就是面對困難,但是又找不到解決困難的方法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的焦慮情緒就會明顯的上升。建議大家花一點時間認真地去學習關於新冠肺炎一些預防的措施,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不應該反覆為這件事情感到煩惱。
- 二、不建議比較敏感的群體整天看電視、刷微信了解疫情信息。對於疫情,只要大概的東西了解就可以,應該多看一些輕鬆愉快的,比如連續劇,或者聽音樂之類的。
- 三、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和作息時間。建議大家不要日夜顛倒,避免搞亂自己原來的生物鐘,否則容易引起身體不適,從而懷疑自己生病。
- 四、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要相信黨、政府和廣大的醫護人員和社會工作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疫情只是時間的問題。
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維護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跟自己的親朋好友、同事保持溝通和交流。從隔離病房出來以後,儘量少看關於疫情的信息,多聽點音樂,多看點書,保持好自己生活作息的規律,多喝水、多吃水果,有條件的話,每天一次的體育運動還是非常必要的。省衛健委已經向武漢派出第一批專門為醫護人員實行心理支持的專家,省科協也專門組織了由106位專家參與的心理熱線,日夜排班。
社區管控措施升級後,群眾生活都有所不便。請問文新街道在打通進入樓道的最後一米,服務用戶的最後一步方面是怎麼做的?
西湖區文新街道地處杭州城西,有72個小區,15萬人口。社區努力打通進入樓道的「最後一米」,服務入戶的「最後一步」。
堅持廣泛宣傳和積極引導同步推進,組織群眾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第一時間啟動預警,印製關於健康過節的《溫馨提醒》,張貼到2200餘個單元樓道;有針對性進行引導,利用小區業主群、微信公眾號、手機簡訊等途徑,營造小區溫情的氛圍,倡導鄰里關心、互幫互助。
堅持嚴格監管和全力保障雙管齊下,確保市場供應充足、經營有序。關停不搞一刀切,該關的關到位,不關的管到位。保障涉及民生領域的2家農貿市場、3家超市、31家藥店、17家便利店、30家蔬菜水果店、26家外賣配送店,做到貨源充足、正常經營;嚴格把關抓監管。持續開展高頻次巡查,落實營業場所的通風消殺、人員登記、測溫等防護措施,避免交叉感染風險。堅決取締和查處活禽交易、哄抬物價等違規行為。
堅持無情隔離與有情服務兩者兼顧,幫助居民群眾安心隔離、平穩觀察。嚴格隔離要求14天足不出戶,按照「阻斷病毒但不阻隔人心」的要求:
- 一是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設置了黨員先鋒崗80個,共有黨員、教師、志願者2000餘人主動參與,承擔測量體溫、收發快遞等服務。
- 二是發揮網格的主力軍作用。全街道314名機關幹部和社工,分片包干,充當快遞小哥、送奶工、保潔員、心理諮詢師等多重角色,有效解決被隔離居民的買菜吃飯、看病配藥、垃圾處理等生活問題。
- 三是發揮物業公司的主體作用。轄區26家物業公司,1000餘並工作人員,合力服務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近期西湖區還出台了《物業企業疫情防控考核辦法》,通過獎優罰劣,進一步督促和激勵物業企業落實好防控服務各項措施。
截至目前,街道範圍內累計居家隔離觀察2721人,未發現確診患者,也沒有發生脫管、不配合或抗拒隔離觀察的情況。
目前很多的學校、企事業單位現在都沒有正常的復工和復學,在家裡宅得太久了很有可能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有沒有一些好的辦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待在家裡面產生的情緒上的問題、睡眠上的問題、飲食上的問題,是非常常見的。針對這些問題,從心理學的層面給有需要的人們提供以下建議:
- 第一,要迅速地調整自己的認知。不能夠按時復工、復學的情況下,產生心理上面的一些困擾甚至於焦慮、煩燥,是很正常的,不是你一個人所特有的,要認知這個問題不是我特有,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思維的決策性好還是不好,行動力、執行力強還是不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於你的情緒是否能夠保持穩定。心態平和,你的思路就會清晰,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增加;假如整天都很煩燥,整天都很抑鬱,或者說坐立不安,那麼思維的清晰度就會受影響,繼而導致行為執行力的下降。
- 第二,要保持平和的心態。隔離不等於隔絕人際關係,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說像微信、電話等跟外界保持一種緊密的聯繫和接觸,跟親朋好友、同事同學經常保持這樣的一種聯繫,讓心理支持系統不至於因為疫情導致的隔離被摧垮。如果一方面被隔離,一方面又很孤獨,不跟外界聯繫,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就很容易導致情緒越來越差,睡眠也會越來越差,煩燥的情緒就會越來越多。保持心態的平和,從心理學層面上來說在現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 第三,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比如說可以經常電話去聯繫你所在的單位,企業的負責人,向他表達這一份憂慮,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上班,不妨正面的把這些問題提出來,讓單位的負責人、讓孩子的班主任來告訴你政府是怎麼想,學校、單位是怎麼考慮,現在的這一份擔憂大家是理解的,但是可能會要到什麼時候,這樣的話內心的這份焦慮的情緒就能夠迅速地得到緩解。
- 第四,要提升自我的價值感。建議一個人在隔離期間,應該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前就想好,我今天要做什麼事,這些事情要怎麼樣來完成,儘量把這一天時間裡面要做的事情排得多一些,比如要看哪一本書,要聽哪一支歌,要看哪一部連續劇,要鍛鍊一些什麼樣的運動等。關於運動,足夠的證據表明,一個人每天運動30到40分鐘,能夠有效地提升他的情緒表達能力,能夠讓我們不開心的情緒降下來,讓快樂的情緒升上來。所以居家的人每天30分鐘到45分鐘的時間去運動,力量型的運動也挺好,比如說跑步機、伏地挺身、仰臥起坐都可以。有緊張焦慮的情緒,你可以在家裡面練習一些太極拳、瑜伽,對情緒的穩定和恢復都能夠帶來積極正面的效應。